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原地名的历史沿革,接着概括了太原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的时间。然后将太原与附近有关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地带来探讨伊斯兰教在这里的普传。紧接着又扼要介绍了明、清、民国三代外地穆斯林向太原的逐步移居、10个主要穆斯林姓氏的职业情况及清末的一些穆斯林商号。随后重点介绍了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成就,列举了其中的众多碑刻牌匾;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傅山与梁、文、李等姓穆斯林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回儒或回汉文化交流。最后探讨了太原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昆明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昆明的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分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介绍了昆明伊斯兰教兴盛、变化、曲折、恢复转型并逐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大致过程,顺便也研究昆明如何逐步成为了云南经堂教育中心,最后简章列举了昆明伊斯兰教现存的墓地、碑刻、匾额。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兰州的辖域及历史沿革,然后提要式地列举了兰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根据伊斯兰教传入甘肃的一般情况,谈了对伊斯兰教传入兰州时间的初步看法。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兰州伊斯兰教大事、清及民国伊斯兰教政策在兰州的实施及兰州的清真寺三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兰州清真寺时,倾向于认为兰州是经堂教育制度化中的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关键城市。在这之后又对兰州的门宦及其拱北作了尽可能全面和简略的列举。最后探讨了可以认为是清末民初兰州伊斯兰教“特产”的灵明堂及由灵明堂创传所折射出的这时兰州伊斯兰教的“一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时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介绍了伊斯兰教元之前传入南京的一些可能,罗列了明前期南京穆斯林频繁迁移的种种情形,研究了明伊斯兰教政策首先在南京实施以及这种实施对南京伊斯兰教的影响,对南京的清真寺及有关场所作了分类,对净觉寺幸存文物作了列举。并着重从伊斯兰教在中国全面中国化的角度,研究了郑和下西洋与南京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的关系,使研究更具历史感。最后简单论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述了定州历史,接着概括了定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定州的时间。然后根据元至正八年碑正文及碑阴重点研究了伊斯兰教在元代定州兴盛的有关情况。而将探讨的重心放在利用定州清真寺元明清三代文(碑文)、物(建筑物)皆有所存的优势,对这座清真寺寺貌、寺名、寺之建筑规制、寺之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建筑成就上。同时对清末民国定州穆斯林的兴学修寺也有所涉及。最后存目式的列举了现知定州各清真寺的碑刻匾联等文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地名及辖区沿革,接着概述了济南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济南的时间,然后是对济南穆斯林主要聚居区和济南清真寺的重点介绍。在清真寺介绍中尤重济南清真南北两大寺的建筑沿革、建筑成就与掌教制度三个方面。紧接着是对济南伊斯兰教派别和人物的一点初探,但重点还是探讨与他地有所不同的清中后期及民国前期的济南伊斯兰教和济南主要表现在汉文碑刻匾联中的相当宝贵的宗教思想。最后将除碑刻家谱以外的文物进行了存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解释所属地名称用“河州”而不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缘由。接着初步概括了河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提出了伊斯兰教传入河州的时间。随之罗列了清及民国年间河州伊斯兰教历史上的20件大事,以便先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历史印象,而把文章介绍的重点放在有一定实地调查的清真寺和拱北上。然后根据很有限的材料,尝试性地对河州的穆斯林和河州的经堂教育作了点研究。最后则是对河州伊斯兰教经学典籍、思想、器物、技艺等等的提纲式列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同辖域的历史变迁,接着概括了大同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大同的时间。然后重点叙述了伊斯兰教率先在大同普传的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介绍了大同辖域内的几座有特色的清真寺及与它们相关的经堂教育、明清人物等情况。随后简单介绍了明嘉靖丙午陨石题记,列举了大同辖域清真寺碑刻匾联名单。最后陈述了对大同伊斯兰教研究有关键意义的“大人坟”的现有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韦州的历史和韦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韦州的时间和韦州穆斯林主要姓氏的来源,简单介绍了韦州清真寺及穆斯林公墓,重点探讨了韦州清真大寺和韦州经堂教育历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概述了广州的历史和广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广州以及广州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最后对广州伊斯兰教三大著名名胜古迹怀圣寺、光塔、宛葛思墓等的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和文物价值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北京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6个方面概括了北京的清真寺在哪些方面为全国清真寺之冠,指出筛海传说与筛海坟是贯穿北京伊斯兰教从始至今的一项内容,对与北京伊斯兰教有关的人物进行了较细的分类,较详地罗列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大事,对北京现存的碑文进行了分类,并第一次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中国伊斯兰教主要在民国年间进行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五个部分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伊斯兰教法的学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20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教法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前瞻性、理论性、科学性和时代性,而且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学术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纳古镇伊斯兰教研究,实际上是把云南通海的纳家营和古城两个村寨的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故也可称之为纳古伊斯兰教研究。本文概述了纳古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纳古穆斯林聚落的形成及其特点,介绍了生活在这个聚落中的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对这里的清真寺、拱北以及有关碑刻匾联,对经堂教育在这里的倡兴过程,对这里伊斯兰教内外多方面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等等,都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以这里为故乡的两位著名学者纳忠和纳训,说明两位的学术成就凸现出纳古这个穆斯林聚落伊斯兰文化的高品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齐鲁、运河、伊斯兰三种文化结合的角度研究了济宁伊斯兰教。重点探讨了济宁伊斯兰教的地位 ,伊斯兰教传入济宁的时间 ,济宁的清真东、西二大寺 ,山东学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东、西二大寺的几篇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汉文碑文 ,特别是常志美、李永寿二位之父辑著、参订的碑文《识认大略》 ,另外也对清末成书的《清真释疑补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