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定新的涉及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范以及修订原有法律规范,初步建立了一个保障和规范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范体系,具有快捷、匿名、广泛等特点的网络舆论监督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存的法律规范体系仍然存在法律法规内容庞杂、时效性差、针对性弱等问题.网络民意的表达暴露出不规范、不理性等缺陷,对司法个案的舆论干预严重影响了司法人员独立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能力,进而使得整个司法陷入困境.因此,探索网络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网络舆论时代司法困境的突围路径成为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水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127-133
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征,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网络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并进而导致网络舆论的产生。网络舆论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间隔而造成的信息传输的种种障碍,赋予其巨大的整合功能。网络舆论将一系列公众诉求通过政治输入系统进入政策过程,政府不断回应产生公共政策输出,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某种互动,如何有效把握这种互动成为提高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于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6):28-33
刑事司法能动性在我国一度受到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对于司法能动性的要旨理解及其正当性尚存争议,但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实现我国司法职业化与司法能动化的双重任务有着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以说,应在刑事法治框架之内,在法益保护与权利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刑事司法之中注入人文关怀,将冷冰冰的刑法条文转变为温和的司法过程。 相似文献
4.
尹振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43-49
网络舆论对法官行使刑事自由裁量权具有负面影响,进而有损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因此,要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分析其固有的缺陷,合理划定网络舆论监督权的范围,以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王秀文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203-204
网络舆论以其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迅捷性、信息交换的互动性等先天优势区别于传统媒体,已经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揭露不公、遏制腐败的同时,很容易逾越监督的合理界限,对司法造成干预而不再是监督。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网络庭审快速、高效、便捷、宽松的司法特点有利于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教育和改造未成年被告人。网络庭审在少年司法中的适用因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技术的掌握而具备了前提条件,也具备了司法基础、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具有可行性。但网络庭审应限定在部分少年司法案件中,设置庭前、庭中和庭后的程序规范,加强程序保障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微博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刑事司法的公开透明,民意的及时有效表达可以促进刑事司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微博民意对于刑事司法公正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比如,微博民意可能会侵犯公民隐私、干扰侦办程序、妨碍审判公正、损害司法权威等。合理的公众参与则是平衡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的关键。实现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当完善民意甄别机制、人民陪审制度、庭审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夏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
根据基本法理的严格意义,刑事政策很难作为刑事司法中的直接标准由司法者加以应用.这是由司法机关的地位决定的.但是,法律的相对确定性,为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的直接应用留下空间——刑法的解释.我国的司法解释体制将司法解释者与司法者和办案者进行了区分,即解释者不直接办案,直接办案者不能作出有约束力的司法解释.然而,办案者仍然存在解释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应用刑事政策.不过,不能因为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而牺牲罪刑法定原则与法治原则.在法律范围内直接应用刑事政策,虽有空间但余地不大.刑事政策主要靠立法实现. 相似文献
9.
郭玉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6,16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的十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弘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11
在未来的数百年内,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将呈现出十大发展趋势,即走向统一,走向文明,走向科学,走向法治,走向人权,走向公正,走向效率,走向专业,走向规范,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1.
郜占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
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意在特定条件下得以介入司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司法公正。法律的精神与民意的价值是一致的,依法裁判符合民意期待;但当法律精神与积极民意明显相左或缺乏有效的法律精神可资遵从时,以认真、审慎的态度依据承载积极民意的非规范性法源裁判,有其必要性。民意本身并不足以干预司法,只有为权力因素所吸收的民意才能影响刑事司法活动。在司法尚难有效独立的现状下,在刑事司法中考量民意,使司法与权力、民意之间构成三方制衡态势,或属相对合理之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前刑事司法回应民意的缺陷、不足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机制的建构在于原则与制度的有机结合。民意和刑事司法应该在沟通与协调中获得互相理解和支持,减少社会震动,降低社会成本(包括司法成本、民意成本等),从而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互动——以"邓玉娇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邓玉娇案”为视角,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从舆论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进而指出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尊重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在各自领域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周利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8-91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发展,民众个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参与国家事务的热情高涨,作为国家公权力的司
法审判权更受到了民众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民意与司法审判概念与特征梳理,分析了两者的关系,提出辩证对待民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志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6):133-137
法律职业化强调法官自律,防止其司法活动被民意所左右。但司法独立并不与民意存在对立,只是如何将民意合理地引入司法程序。引入的民意在司法程序中不是恣意妄为的,民意必须被一定的法定形式和法律程序所规范才能介入到司法审判程序当中来,从而增加司法裁判的可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叶柯柯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5-19
为了使网络视频更好地起到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当前网络视频的性质、特点、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运用个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整个网络视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网络视频舆论体系的问题所在。通过网络视频的几个典型案例与其他国家网络视频的发展相比较,得出我国网络视频舆论建设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期望能够给我国网络视频舆论的未来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徐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65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参与法治建设、交流讨论典型司法案件、表达观点的平台。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司法过程和裁判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舆论影响。目前我国舆论监督体系缺乏制度规范,对司法独立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网络舆论对司法的监督与司法权独立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价值目标,决定了必须在舆论和司法之间培育起健康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寻求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良性互动,既保障开放的舆论空间,又坚持司法权独立运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界关于刑案民意回应的两种主要方案均存在不足,其中通过陪审回应民意存在手段与目的不匹配的问题,而通过能动应用司法技艺回应民意则存在着罔顾制度条件的缺陷。实际上,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早已存在一种程序性的民意回应进路,这一进路不仅与中国的制定法传统和法院现状更为契合,而且组成相互支持的系统。在刑案民意回应上,未来中国刑事诉讼应当以此程序性进路为重点,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程序建设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孙晓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37-40
舆论监督要通过媒体才能得以实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络成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媒体。文章旨在分析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的比较,阐明网络环境下舆论监督的优势及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72-76
当前舆论导向存在着有偿新闻屡禁不止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脱节 ,重“物质文明”宣传 ,轻“精神文明”报道的现象。要杜绝这些现象 ,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 ;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报道为辅 ;微言中见大义、细微处见精神 ;变判定式报道为开放式报道 ;变训导式报道为引导式报道 ;发挥媒体集团在舆论导向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媒体之间要加强协作等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