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通过行为规则来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哈萨克族的“还子”制度即是一种特殊的亲属制度 ,其具体规则为 :部分哈萨克族人在结婚后 ,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 ,祖父母把他 (她 )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 ,其关系由祖孙 (女 )变成了父子 (女 ) ,血缘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则成为兄弟姐妹关系 ,称谓也相应地变化。一“还子”制度仅在一部分人群中实行 ,但对于这种规则适合于哪一类人 ,在已往有关哈萨克族的一些论著中说法有所不同 ,大致可分为四种 :1 .儿子将婚后所生育的第一个孩子“还”给父母。如“儿子的第…  相似文献   

3.
任天军 《家庭科技》2014,(12):19-19
在每个家庭中,往往看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好像我们给下一代的爱总会超过给上一代的。父母也需要关爱,要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经常说些父母爱听的话。 态度上充分尊敬 面对父母时,一定要心怀敬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权威。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向他们请教,或者放低姿态、主动找他们商量。这样做不仅会让我们自己受益,父母也会非常有成就惑。  相似文献   

4.
家教冲突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我极为欣赏。孩子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是爱的一大部分。 丈夫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上。在儿子面前,脸板得象一大块铁,不见喜怒哀乐,还动辄拿出“三纲五常”来教育儿子一顿。他  相似文献   

5.
浅泯 《家庭科技》2014,(4):18-18
父母要经常抚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亲情,将爱和力量传达给孩子。但与儿女发生肢体接触时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相似文献   

6.
王向峰 《社会科学》2004,(6):110-115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 ,结束了血亲婚姻之后 ,“恋母情结”已成为人类朦胧记忆中的有罪观念。但伦理名分的严格确立 ,使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与丈夫前妻之子的爱情关系 ,也成为非道德的畸型之恋。这种“亚恋母情结”或“亚恋子情结”的母题 ,在戏剧舞台上出现时 ,都成为纽结多种社会内容的悲剧冲突的焦点。文中以席勒、奥尼尔、曹禺的悲剧作品为对象 ,进行了论理性的比较分析与开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讲讲“六一”的来历 如今除了美味佳肴、漂亮衣服、新奇玩具之类,几乎没有几个孩子知道“六一”的来历。许多孩子玩了乐了还不满足,吃了喝了还要攀比,总希望父母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却从不知为父母做点什么。这种只知被人爱,不知去爱人的孩子,岂不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父母往往以自身待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方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规律,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将自己在交往中的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以下误区经常发生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父母引起重视。误区之:将友伴间的分享"模式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随着非农化水平的发展,家庭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地区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关系加强,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关系由原来的情感满足角色转变为赡养的工具性角色,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娘家的亲子关系与婆媳关系的变化;农村地区由于老年协会的发展与壮大,老年人的群体性行动能力不断提高,提升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12.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因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它与婚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动力。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 :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 ,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间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①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 ,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西方 ,196 3年 ,社会学家威廉·J·Good就指出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存在相对弱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 ,因为技术改革和人口方面的变革使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 ,老年…  相似文献   

14.
个案基本情况 谢小欣(化名),女,10岁.父母外出务工,6岁前由其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现与父母同住.小欣小学四年级阶段出现了较强烈的厌学情绪,不愿意与父母有过多交流,导致彼此沟通不畅,亲子关系极其紧张. 小欣母亲对小欣很严厉,回归家庭后发现小欣不与自己亲近,对小欣的管教重心放在学习方面.小欣不学习、不听管教时,母亲除了在言语上对小欣严厉指责,也会采取一些比较偏激的方式进行管教.小欣父亲对小欣比较宠溺,与小欣关系亲密,经常用语言表达关爱,涉及原则性问题能够理性客观看待,但也曾有打骂孩子的行为.小欣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欣在幼时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同时,小欣父亲对其妻子与女儿之间的沟通障碍与紧张的亲子关系十分焦虑,尝试改变但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过程中亲子关系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亲子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充分理解亲子关系的内涵,全面认识父母与儿童在这一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双向互动作用,对于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们犹如一棵棵初生的稚嫩的小树苗,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幸福地成长。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对他们深厚的关爱而感到幸福,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扰,有的孩子还因为父母的爱受到了伤害。案例一小明数学考试取得了从未有过的92分好成绩。放学后,小明兴奋地把考试卷交给妈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悲剧观超越了具体的社会人生问题而直指人的生命本质,其悲悯的是在终极意义上人的渺小及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焦母是一个悲剧人物。她钟爱儿子,发展成“恋子情结”;她同时也是阴狠可怕,有着置仇人于死地的果决;她的结局又是悲惨的,确实让人同情。最让人叹息的是,她愈努力,灾难就愈严重,悲剧也就愈加速降临。人是如此可怜的动物。焦母其实也只是“狭之笼”中挣不脱的一只可怕、可怜、可叹的鸟儿。  相似文献   

19.
孩子有了过错,能听从父母和师长的教诲,或者未经批评便能自责,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被看作一种美德,它是从孩子还在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的忏悔心理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科现 《家庭科技》2010,(6):37-37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孩子成年后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教育孩子。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