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2.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论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期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然而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倾向,不是没有期望或期望不足,而是父母对子女产生过度期望。由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超越了孩子的实际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而适度期望可以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科学教子,从而使美好的期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 《家庭科技》2013,(2):44-44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正常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满足孩子爱的需求。但是,如果父亲或者母亲用孩子来替代夫妻间的情感需求,或者牺牲孩子内在发展需求来满足自己对孩子的依恋,与孩子的关系就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就是恋子情结了。恋子情结破坏了家庭中的人际界限和关系位置,会导致夫妻感情、亲子关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苗玉 《家庭科技》2011,(11):25-25
孩子夜间磨牙,令许多父母不安。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磨牙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萨拉·朱厄特的《乡村医生》被普遍认为是作家为了实现儿时的学医梦想和感激父亲的教养之恩而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实,作家创作《乡村医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小说来描写和对照“放任型”“专制型”“权威型”等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巧妙地“参与”到她所处时代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关系等社会话题的讨论中。在作家看来,“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其个性发展由于得不到父母必要的引导和约束而会出现成长失控,甚至产生悲剧;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则因为父母过分地约束和压制其个性发展而成长受挫,难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正是意识到“放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都存在缺陷,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伤害,朱厄特还在《乡村医生》中积极探索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她将自己接受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成长经历融入小说创作中,并自信地对其加以推荐。相较于另外两种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重视,也能享受到父母给予的民主和自由,个性得以健全发展,从而更加快乐自然地成长,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作家在教养方式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7.
教孩子理财     
悠然 《家庭科技》2010,(2):10-10
每年春节,各家的孩子都会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怎么管理和使用这笔钱,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个考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教孩子理财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杨凤立 《家庭科技》2010,(10):26-26
孩子出现厌食、睡眠不好等问题,父母往往以为是得了疳积。然而医生提醒,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要注意及时驱虫。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10.
父母往往以自身待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方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规律,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将自己在交往中的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以下误区经常发生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父母引起重视。误区之:将友伴间的分享"模式化"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家庭教育误区所导致孩子形成的截然迥异的两种人格与地位——“小皇帝”与“奴隶”,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为了孩子必须改造成人世界!托尔斯泰早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为此,在新形势下,李岚清同志指出:“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教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但凡教育子女成功的父母,其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其核心是人性和科学的结合。因为孩子是人,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人性的;因为教育是科学,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科学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向“人性化”、“科学化”的正确观念转变,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真情     
有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存在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新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爆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都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4.
寻找恩人     
莫小米 《快乐青春》2009,(12):39-40
女孩是许多不幸孩子中的一个,10岁那年患了白血病;女孩又是许多不幸孩子中最幸运的,在父母花光了所有积蓄,花一般的生命已在病魔的狂风中脆薄如纸时,  相似文献   

15.
家教冲突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我极为欣赏。孩子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是爱的一大部分。 丈夫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上。在儿子面前,脸板得象一大块铁,不见喜怒哀乐,还动辄拿出“三纲五常”来教育儿子一顿。他  相似文献   

16.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7.
时代 《家庭科技》2013,(1):14-16
家长企盼儿女前程似锦,学子渴望自己梦想成真。在高考不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选择、国外的教育更易完善孩子的人格、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很多中国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出国门。这股以十六七岁甚至更小年龄孩子为主流的低龄留学潮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信息 《家庭科技》2011,(12):24-24
寒冬至,大人小孩都穿起了厚衣服抵御寒冷。所谓“冷暖自知”,但幼儿虽知冷暖,却无法表达,只能依靠父母帮助。专家建议,对6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只要守好保暖的关卡——肚脐、肩部、足部,就能保证孩子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9.
东南 《快乐青春》2010,(5):76-78
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米老师把孤儿院的20个孩子带回了父母家。她想让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而且,家里的各种蔬菜水果都成熟了,鸡妈妈也刚孵出一群可爱的小鸡崽。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孩子似乎成了父母的个人档案卡,父母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被记录在上面。能否把孩子养好,成了公众评价父母的主要依据。于是父母们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全程控制和安排孩子的生活。但专家认为,对孩子"放养"要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