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扣艳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13-120+160
元宇宙是人类关于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的技术想象,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更加高级阶段。当前,社会各界关于元宇宙发展前景的认识主要包括技术空想论、技术中介论、技术统治论等,体现出对数字化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基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关系,元宇宙的智能技术架构将深度改写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自我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也可能使人困于技术囚笼之中。面向未来,元宇宙及其智能技术架构治理的关键在于,尽快确立起一种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责任伦理,推进数字技术“负责任创新”,避免技术对人作恶,捍卫人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地位,确保未来智能社会的一切技术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安全和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价值:地位、本质、尺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辉勇 《云梦学刊》2002,23(1):25-27
人的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评价的尺度 ,它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处于何等地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的层面上 ,人的价值又可以区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晓阳 《理论界》2007,(9):135-140
人类意识是宇宙130亿年进化的结果,人类不仅仅是宇宙的一员,她肩负着一个重大的责任一充当宇宙意识和思维器官的职能。这职能中心灵的使命是作为宇宙万物的审美器官,心灵是心脏的潜能,当人的心脏在审美中升华为心灵,美成为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审美的人生境界在中国宋明理学中有过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4.
瞿明刚 《江淮论坛》2004,(4):143-147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建构了涵容天———地———人系统的宇宙图式。宇宙图式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体验的哲学表达,中国文学的时间悲情则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文学表达。宇宙图式是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时间悲情是宇宙图式的美学翻版。  相似文献   

5.
陈军向 《南方论刊》2013,(12):58-59
关于人的本质思考,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人从自然界的生存走向社会性的生存,期间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人的境况,人的命运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场面。人是我们在宇宙中所见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有机体。人作为宇宙的缩影,每时每刻都与外部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有机系统。但人的本质究竞是什么?探索人的本质,对我们认清今天的人类命运和人类使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克亮 《江汉论坛》2022,(10):46-52
元宇宙给予了人类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想象空间。元宇宙是一个多维的全息图场景,一个创造的虚拟现实劳动场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现实转换的“空间奇点”。在这种主体空间转换下,人的生活世界的交往逻辑、劳动形式都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更强的情感操纵与生命剥削形式的新数字劳动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对生命本体论的怀疑中。只有认清作为技术逻辑与平台资本双重建构的元宇宙,才能走出技术与资本宰制下的人类主体性迷失或退缩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论人类中心主义不可拒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要旨在于澄清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并进而阐明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拒斥的。一、区分三种不同涵义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首先表现在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基本概念的混乱认识上,在我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层次上的不同涵义。然而不少人却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使其意义发生错乱。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主张人在本体这个层次上存在于宇宙的中心,他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处于一种中心与周边、主宰与被主宰、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之中。这其实只是古人的一种美好信念,现代人已经没有人相…  相似文献   

8.
从存在论的角度分析元宇宙作为一个可能世界的状态、意义和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元宇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它虽然是一个超越真实世界的可能世界,但行为主体仍然是真实世界里的人,也就不可能超越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政治、资本、意识形态的问题仍然递归地发生在元宇宙里,因此,元宇宙并没有独立的另一个存在论,而是与真实世界共有同一个存在论。元宇宙将改变生活,但不能改变存在论。  相似文献   

9.
余乃忠 《中州学刊》2023,(2):110-115
人类活动及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虚拟与智能的相遇,推动了对宇宙概念的重新认识和元宇宙概念的爆发,也开启了重新定义人类之旅。争夺元宇宙的定义权在不断加剧,元宇宙下人的多元化、多维度、多介质、多循环、多时态的存在形态将构成人类自我概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信仰起源的心理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与发展是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内在本质。这一本质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人类生命是这种内在本质的完满体现和实现,是宇宙物质演化和生命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与宇宙万物相对立的独特存在。这一独特存在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对客观外界和人类自身具有主体意识。在人类历史的初期,由于人类力量的弱小和自然力量的强大,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求生成了人的第一需要和第一任务,他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体力和精力直接地用以实现这一目的。正是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求生活动中,人的意识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成了人的目的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并最终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因此可以说,求生,是世间一切生命的本能;而求生的意识,则是人所独有的。正是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求生意识,开启了人类信仰之门,成为人类信仰产生的最深刻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注重精神追求的哲学家,方东美十分看重宗教与人生的关系。他把宗教理解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这种精神生活方式所表达的,是人类对宇宙创化力的无限虔敬之心。人们保持了这种虔敬之心,便能与天地万物相和谐,与他人相友爱,并能参赞宇宙之化育。“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方式,宗教乃是人类虔敬之心的表达,人藉着宗教可以发展三方面的关系——首先是与神明之‘内在融通’的关系,其次是与人类之‘互爱互助’的关系,第三是与世界之‘参赞化育’的关系。藉着神,我们得以存在于世、并且提升人性;在神之内,我们得知泛爱万有、尤其普爱…  相似文献   

12.
陈鹏 《学术界》2022,(9):42-49
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发展和实践新形式的表现。它标志着精神生产外化的“世界3”的升级和“世界1、2、3”的贯通融合。元宇宙将社会实践的部分功能通过新技术载体相对独立出来并保持“活性”,成为新的关系处理系统。它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时空特性。元宇宙技术平台使“世界3”的内容由“静”到“动”,并使人可以以虚拟的方式进入“世界3”进行交往互动和创造建构。元宇宙是人类精神生产功能整合及实践方式升级的集中体现。元宇宙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产生深远影响并使之紧密融合,成为实践的探索设计中心。元宇宙既提供了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可能,也带来了更深层次异化的风险,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我们应强化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元宇宙:深入研究揭示当代精神生产和元宇宙领域的规律;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布局开发运用元宇宙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努力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先进精神生产引领人类世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3.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2,23(1):41-49
超弦理论是目前理论物理学的最前沿理论 ,其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弦的概念以用来解释各种力和粒子 ,以及提出了十维时空概念并用来解释弦。超弦理论对我们认识宇宙的结构、演化以及人类的特点与作用也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 )从高维时空观出发 ,宇宙演化的实质和方向 ,就是从十维完全卷缩时空向十维完全伸展时空的不断转变。 (二 )由于十维时空所处的状态不同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宇宙演化阶段和宇宙形态 ,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宇宙形态有三个 ,即 :十维时空完全卷缩的元宇宙、四维时空伸展六维空间卷缩的本宇宙、十维时空完全伸展的超宇宙 ,人类生存于本宇宙中。 (三 )从高维时空与弦的存在出发 ,人的意识存在于人脑卷缩的六维空间中 ,并与四维伸展时空中的脑神经密切关联 ,人的意识的自由本性来自于卷缩空间的高维自由度。 (四 )我们的本宇宙正朝向时空完全伸展的超宇宙演化 ,这与人类追求彻底的自由境界是完全相吻合的 ,这也正是宇宙演化的自然机制 ,人类的历史使命和终极关怀应是也正是开拓新宇宙。  相似文献   

14.
司培 《天府新论》2022,(3):143-151
在后工业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的技术变革更新了人的时空经验,重塑了人的时空想象与时空叙事。人类时空叙事的维度不断拓展,有关虚拟、宇宙以及时空逆转的叙事大量涌现。以科技力量为想象驱动力的科幻电影,在这几种典型性时空想象的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相关电影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这些时空叙事样态,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样本,以此探寻虚拟、宇宙与时空逆转叙事的主要表征及其所潜藏的文化逻辑。在科幻电影的多维时空叙事中,后工业时代的拟真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被推向极致;虚拟世界如数字符码拆解般的分裂性逐渐显露;宇宙循环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过去、未来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复杂,瞬间成为诸多可能性迸发的一个重要时刻。危机与生机并存,科幻电影于时空叙事中触及当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及其为自身所设置的可能性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电子游戏、物联网、区块链、脑机接口等相关技术的同步突破所造成的“群聚效应”,把人类带入了虚实融合的新时代。作为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元宇宙将改变社会的内容生成逻辑,重塑人类的生存方式。元宇宙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借助媒介实现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还能通过设计获得各种超越身体局限的“极致体验”;运用数字分身等技术实现身份改造,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人格;当物理时空不敷应用之时,还可以借助元宇宙技术,以多重身份参与到虚拟时空的生产之中,在继续向外太空拓展边疆的同时,向“内在的宇宙”进行深入开掘。虚实融合基础上的体验设计、身份编辑和时空生产不仅成为新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龚伟亮 《学术界》2022,(9):50-63
元宇宙是媒介发展的远景,作为“一种深度媒介化的终极形态”推动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反转:虚拟世界摆脱了作为人的复制品、作为另一个平行的宇宙的地位,成为第一宇宙、高维宇宙,线下世界/链下世界的“我”成为肉身的剩余。延伸为一种人类文明路线和文明秩序想象的元宇宙构想中包含“天堂与地狱的合一,永生与永死的翻转,自由与奴役的辩证”等多重悖论,并在脸书改名事件中有着多重表达。扎克伯格的“帝国野望”昭示了“元宇宙”的历史悖反,如果没有对于应用技术背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反思,元宇宙这一本来“指向了人类更高级的自由”的技术期待和文明形态,几乎必然要在资本和市场主导下走向扭曲,沦为一种可以称之为“宇宙资本主义”的压迫性体制。作为一种文明秩序,元宇宙基于对人类非物质和生命政治生产的全面囊括,将导致人的自主奴役局面,并孕育新的反压迫斗争。在发展愿景上,元宇宙应在国家公共性机制的纠偏下,走向帮助人类建设更有意义的教育和实现更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实现真正“自由王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幻想的色彩,它的建构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想象力,但同时又是一种带有科学成分的幻想,因为这其中并不乏科学技术的成分,也即在元宇宙的空间,一切人工制作的东西都可以由科学技术来取而代之。假如有那么一天,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代为运作,这至少也说明人类依然需要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元宇宙的幻想把我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虚拟的方式加以创造和再现,甚至文学艺术的生产也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这也说明,在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相对满足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愈益强烈。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文学艺术之于人类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文学艺术既然可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供人们欣赏,那么它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在元宇宙时代,文学艺术与科学并非总是呈对立的状态,二者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交融,这具体体现在元宇宙时代的文学,尤其体现在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和批评上,科幻小说同时使得文学艺术与科学的想象力达到了交融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正46亿年前,一颗蔚蓝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是它孕育了多彩的生命;46亿年后的今天,这颗星球依然孕育着人类,但却不再意气风发。大片原始森林被破坏,矿产资源消耗巨大,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让我们携起手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让地球永远成为宇宙中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在中国当前是一个热点话题。虽然中国在元宇宙诞生和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但事实上元宇宙是一个与西方文化相关的问题。从元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元宇宙始终与西方相关。无论是元宇宙一词的来源,还是元宇宙发展的主要节点,都集中在西方。不仅如此,从元宇宙的理论根基来看,元宇宙更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西方文化的二重世界理论则是元宇宙的文化根基。建基于二重世界理论之上的元宇宙,其本质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它是一个因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而构造出的虚拟世界,虽然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但又不是现实世界的翻版,而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既然元宇宙是西方二重世界思想的产物,那么,对于元宇宙,中国人应该认清其西方文化特性,认识到二重世界的理论对其所造成的虚拟化倾向。而要避免元宇宙的虚拟化倾向,我们有必要回到中国文化,其一元论特征决定了中国人更加注重现实世界,认为人最终是生活于现实世界之中,因而对于彼岸世界并不关心。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技术时代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中一元世界的优势,将元宇宙的发展导向由虚入实,并在元宇宙的建设中将现实世界的建设作为重点,将虚拟世界作为补充,从而使得元宇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被誉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形态,但是,元宇宙技术并不鬼魅神秘,它并不是完全另类的技术发明,而是现有的多种技术的叠加和综合集群。对元宇宙的分析和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浅表和经验层面,而要深入探究其深刻本质和背后真相。数字资本是元宇宙技术发展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元宇宙是数字资本突破增殖瓶颈和打破增殖阈限的技术突围。被数字资本架构的分布式的元宇宙结构与集中化、垄断化的数字资本积累结构之间形成了颠倒错配的关系,这种颠倒错配的关系揭示了现有元宇宙模式发展的局限。元宇宙要赢得真正增益人类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必须将其从数字资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原其本真面目,同时协同变革所有要素和社会关系,以实现元宇宙赋能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的真正解放等社会主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