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2.
论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期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然而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倾向,不是没有期望或期望不足,而是父母对子女产生过度期望。由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超越了孩子的实际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而适度期望可以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科学教子,从而使美好的期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1.双方父母如果他(她)的父母还是把他(她)当小孩,希望你和他们一样哄着他(她),他(她)也很享受这种待遇,而你的“母性”又没那么足,以后会产生很多摩擦。如果双方父母相处不欢,连表面和谐都很难做到,也将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很多年轻父母受打工热潮的影响,纷纷外出打工。然而,这时候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正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使得孩子们无法享受到父母亲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应当享受的亲情关爱缺失,从小就缺少了家庭教育,同时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和市场经济求利性影响,因此,这些孩子极易养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的予以帮助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08,(11):44-45
许多明友和我讲过,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他们带来过很多伤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对白发苍苍的父母,那些好像早已痊愈的伤口,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6.
改变     
姜钦峰 《快乐青春》2009,(11):47-49
祁健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仅凭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支撑他上大学。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而,就在他大学毕业时,被查出患有晚期白血病,一家人的天都要塌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任天军 《家庭科技》2014,(12):19-19
在每个家庭中,往往看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好像我们给下一代的爱总会超过给上一代的。父母也需要关爱,要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经常说些父母爱听的话。 态度上充分尊敬 面对父母时,一定要心怀敬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权威。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向他们请教,或者放低姿态、主动找他们商量。这样做不仅会让我们自己受益,父母也会非常有成就惑。  相似文献   

8.
李红 《家庭科技》2011,(12):6-7
周末上午,我像往常那样,从市场买了父亲爱吃的黄花鱼、母亲爱吃的水果,然后直奔父母家。习惯性地敲门,半天无人应,只好取出钥匙自己开门。家里静悄悄的,父母都不在,这似乎有点反常。于是,赶紧拨父亲的手机。  相似文献   

9.
真情     
有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存在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新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爆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都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0.
安心 《快乐青春》2010,(2):31-32
有个少年,他兄弟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日子还是过得很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料途中渡船遇险沉没,虽然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点财产都化为了乌有。  相似文献   

11.
信息 《家庭科技》2011,(12):24-24
寒冬至,大人小孩都穿起了厚衣服抵御寒冷。所谓“冷暖自知”,但幼儿虽知冷暖,却无法表达,只能依靠父母帮助。专家建议,对6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只要守好保暖的关卡——肚脐、肩部、足部,就能保证孩子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2.
赵婷 《家庭科技》2013,(2):20-20
也许是太渴望成功了,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少受挫折,并担心孩子经受不了打击。这样的后果就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永远只能是孩子。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萨拉·朱厄特的《乡村医生》被普遍认为是作家为了实现儿时的学医梦想和感激父亲的教养之恩而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实,作家创作《乡村医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小说来描写和对照“放任型”“专制型”“权威型”等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巧妙地“参与”到她所处时代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关系等社会话题的讨论中。在作家看来,“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其个性发展由于得不到父母必要的引导和约束而会出现成长失控,甚至产生悲剧;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则因为父母过分地约束和压制其个性发展而成长受挫,难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正是意识到“放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都存在缺陷,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伤害,朱厄特还在《乡村医生》中积极探索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她将自己接受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成长经历融入小说创作中,并自信地对其加以推荐。相较于另外两种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重视,也能享受到父母给予的民主和自由,个性得以健全发展,从而更加快乐自然地成长,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作家在教养方式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天府新论》2018,(6):45-51
《诗经·葛覃》通过葛的延施讲述了女子生命的珍贵。全诗共三章,分别对应女子生命的三个阶段:女子先是如葛一般在父母之家长大,成熟后嫁为人妇,最后又归宁父母。从葛的延施中,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延施。这种延施从父母之家蔓延到夫家,它不仅是女子生活重心的延施,更是德性的延施。通过女子美好德性的延施,人类异质性的文明才得以开启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东南 《快乐青春》2010,(5):76-78
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米老师把孤儿院的20个孩子带回了父母家。她想让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而且,家里的各种蔬菜水果都成熟了,鸡妈妈也刚孵出一群可爱的小鸡崽。  相似文献   

16.
周声和 《家庭科技》2009,(11):25-25
在儿科病房里,常能见到一幕幕让人揪心的景象:伤心欲绝的父母相拥哭泣,接受不了孩子身患白血病、濒临死亡的现实。一边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一边是绝望无助的父母,作为医生,面对一场场生离死别,我们也只能无奈地叹息。其实,这些悲剧的发生,有相当部分是由于白血病未能及早发现,以致病情发展至回天乏术的。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关键。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多了解一点有关白血病的知识,再细心一点观察,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罗勤 《家庭科技》2011,(8):14-14
刘亮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婚后关于香火延续的家族大事,父母一直催得紧。为了抱孙子,各种中药、秘方,甚至天方夜谭的说法都要儿媳尝试。刘亮向父母解释,要科学受孕,民间的偏方信不得,生男生女是男方决定的。但根本不管用,小两口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仔细观察80后的婚姻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常常出现一些杂音,并不都是来自80后自己,而许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结婚生子等情况时,80后的父母往往要把自己的愿望实现在子女身上,特别重视包括房子、彩礼等婚姻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于观念不同,一些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常会和祖辈发生一些矛盾。如果彼此进行沟通和协调,可以缓解这些矛盾。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1.事前告知法即将对孩子进行教育前,父母可以事先将要求、目的、原因和注意事项等细节,与老人们进行沟通、商讨,以便统一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