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什么都是,卡夫卡怎样都行,卡夫卡的问题无所不包。卡夫卡虽然不能算是后现代作家,但是他已经悄然成就了后现代写作的诸多可能性,卡夫卡成了后现代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集中体现了后现代的诸副面孔:不确定性、延异、悖谬、语言游戏。卡夫卡一不小心一只脚悄然踏在了后现代的陷阱盖上,从这里渐渐响起了后现代绵延不绝的阵阵喧哗。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作品与弗洛伊德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意 《理论界》2009,(4):128-130
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卡夫卡作品的梦幻风格,另一方面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记述了59个梦,这些梦传达出了弗洛伊德的梦象征意义。通过运用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作品的分析,可以一窥卡夫卡作品中隐藏最深的潜意识内涵。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现代作家卡夫卡被誉为“弱的天才” ,在他的创作中 ,贯穿着孤独感、恐惧感和负罪意识。这与卡夫卡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密切相关 ,反映出资本主义异化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深刻危机。这种悲剧心态给予卡夫卡巨大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得到表现。正是这种悲剧心态造就了永恒的独特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在我国首次翻译出版的勃罗德的《卡夫卡传》,披露了供我们“立体地了解卡夫卡”的极其重要的资料,证明了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情结。在勃罗德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打开了认识卡夫卡问题的一个新的窗口,使得有关卡夫卡的研究,不仅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林佳 《青海社会科学》2014,(1):141-145,187
犹太作家弗兰茨·卡夫卡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他的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对抽象体验的直接呈现不仅是构成卡夫卡式创作风格的重要元素,也是作家实现其多元创作主旨和引发读者进入哲思的重要保证,抽象体验的直呈同时还体现出表现主义文学描摹事物本质的强烈愿望。《诉讼》典型体现了卡夫卡对抽象体验的直呈及其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卡夫卡的精神救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一生都在探求如何获得个人的精神救赎。了解卡夫卡对于精神救赎之路的寻找 ,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作品 ,而且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找到信仰归宿的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启发性的。综观卡夫卡的一生 ,结合他的文学创作 ,可以看出他的精神救赎之路是一条由偶像崇拜走向宗教信仰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孙伟民 《中文信息》2013,(8):160-160
卡夫卡的作品中存在着普遍的父亲形象,最能体现的是创作成熟的“三部曲”《司炉》《变形记》例决》,其中都赋予了“父亲即上帝”的内涵。随着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走向社会,相应的父亲的形象就演化为各种各样的绝对权威事物,这些作品中无不凝聚着卡夫卡对这个荒谬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一个充满悖论的艺术世界——论卡夫卡创作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创作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哲学和思维科学中的“悖论”。他用这种思维方式揭露他无法忍受的生活中的全部可怕的真象,宣泄自己的郁闷和痛苦。卡夫卡的悖论的“倒转”术是极为奇特的。他把“倒转”和“转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卡夫卡式的“滑动反论”。悖论不仅作为一种负载整个作品内容的思维框架,而且是一种方法的体现,特点是整体上的荒诞和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的结合。这是卡夫卡对现代小说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笔下的"另类动物",在他的创作中明显占有一定的地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借助精神分析学、阐释学等理论,结合卡夫卡的自我的认证焦虑、压抑、反抗和追求,探讨了这些"图像"符号可能有的某些含义:犹太情结的隐喻,艺术追求的暗示,普通人命运的表征和对荒诞世界的抗议。它们既包含着卡夫卡内心体验的投射,又超越地体现着对更一般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及其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卡夫卡虽未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当作自己的创作原则,但其作品中仍体现出较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书评 《晋阳学刊》2009,(1):127-129
《海边的卡夫卡》是21世纪村上春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承转新旧世纪的作品,它一改村上以往从容、优雅、疏离、淡定的创作风格,而变得情切意深,急于总结和揭示微言大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陈姗 《兰州学刊》2008,(Z1):184-188
卡夫卡与余华同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并且余华的创作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其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乡村医生》在对叙事张力的追逐上呈现出丰富而鲜明的互文性。不合常理的叙事结构、复合多变的叙事视角以及混乱错位的叙事功能背后潜藏着作者对于存在之真的深切关注。透过游戏叙事与话语变形探究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对于揭示我们自身的复杂境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入考察和分析新中国60年卡夫卡小说研究的成就和问题,可以为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借鉴.中国最早提及卡夫卡的是1923年由沈雁冰撰写的有关文章.1949年以前中国对卡夫卡有零星译介.1949年至1979年中国的卡夫卡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国的卡夫卡研究实质上是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的卡夫卡研究起步较晚,但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卡夫卡研究队伍零散而又广泛,研究人员自觉而又执着.中国的卡夫卡研究非常注重卡夫卡小说中异化的主题,并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学者渐渐开始从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叙事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多种角度来分析和阐释这篇小说,从而使我国的卡夫卡研究出现了一种新气象.中国的卡夫卡研究也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选题较为狭窄并时有重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许佳俊  李志峰 《阴山学刊》2020,(2):58-63,93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其创作中的种种变形意象阐释了人的生存如一只红脚鼹鼠般孤独,只能局限在它的狭隘而又黑暗的地洞中;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笔下的人鬼狐妖有孤苦,亦有悲愤。二人在自我的“冷落荒斋”借著书立说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苦闷,展示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热切关怀。作为个体,他们是踽踽独行的孤独者;放大到集体,它们是浮生社会的殉难者;“半窗寒烛”,他们都是力透纸背,企图超越极限的艺术家。透过卡夫卡与蒲松龄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亦真亦假的虚悬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 志异与荒诞难解难分。在蒲松龄笔下,一切“异”人“异”事,大都程度不同地显出荒诞性。人竟可以换头换肠;鲜花可以随鼓声化为胡蝶;书生可以作云中游,把星星摘下藏在袖里;瞎子有用鼻子嗅出文章高低好坏的功能;……至于人变虎、鬼变人之类,更是比比皆是,不在话下。这一切,多么地荒诞。蒲松龄比卡夫卡早二百多年。卡夫卡读过中国书,研究过老庄哲学,相当深入地钻研过道教。这些,无疑对卡夫卡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发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没有任何材料说明他与《聊斋》的联系。在这方面进行考证或猜测将难有收  相似文献   

16.
刘欣 《东岳论丛》2007,(5):106-109
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勇气进行现代艺术的探险,以作品全部荒谬的、不合逻辑的、离奇曲折的结构,反映作者心目中"异化了"的世界图像。通过对传统自由观的颠覆,对传统人物的颠覆,对传统小说艺术的颠覆等方面的探索,使其创作彰显出迥异于传统小说创作的诸种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爱民 《齐鲁学刊》2005,(4):104-108
《庄子》经过汉学家、传教士的介绍传到德国,其中包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德国文学家所接受,并在创作中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中,老庄哲学思想流行一时,卡夫卡等文学家神往庄子。老庄的“无为”哲学和“天人合一”思想被用来构建其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书评  李海云 《河北学刊》2007,27(3):238-240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卡夫卡被称为“欧美现代派文学之父”,他们各以其鲜明的原创性在中西现代文学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引路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文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方法诸问题的比较,探究其原创性文化的成因,为当今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患喉头结核最终饥饿而死的卡夫卡,用他的小说显示了人生更加痛苦难忍的饥饿─-精神的饥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悲观主义哲学家们的思想对他的创作影响极深,他讲叙一篇篇"现实"中的故事,传达着他对生命本质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期,作为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卡夫卡是绝对孤独寂寞的。他那世纪的创痛无人能够解读,而那与生俱来的伤口也无人能够抚平。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民族身份、特殊的家庭及敏感的天性,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永恒的卡夫卡。孤独是卡夫卡生命的本色,他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是透彻骨髓、萦绕生命的哲学意义上的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