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雪 《当代老年》2009,(8):10-11
你会吃吗?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无疑是在开玩笑。但是,“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这个人们每天都要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与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相联系。专家指出:按照经济发展分析,“吃”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吃饱求生存”,然后是“吃饱求美味”,最后一个阶段是“吃好求健康”,真正要走向第三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2.
这是鹏哥的故事。鹏哥,有时我们也叫他大黄,寝室里睡在我下铺的兄弟,用北京话说我们那是铁瓷!打大一起,我们这几个不靠谱的大男生就凑在一起搞了个“追女大联盟”。当初成立这个组织,就是想早点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也替我们这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师大校园分担一下女生过剩的压力。那时鹏哥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别看他这个人外表五大三粗,却腼腆得不敢和人家接触。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07,(12):25-26
这个21岁的年轻人,没有固定工作,却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帮助那些在城市里流浪的老人和找不到家的孩子。他叫张仁杰,安徽六安人,现在北京。他住在一间长1.8米,宽1米,每月租金50元,没有窗户的小屋,就是在这里,他创办了一个叫“感恩中国”的网站。  相似文献   

4.
六旬寻梦人     
千寻 《老人天地》2013,(2):28-28
在常人眼里,当“北漂”想实现“明星梦”的一般是年轻人。然而,一位来自四川重庆的花甲老汉为了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却一个人独闯京城。他说:“来北京不为别的,就为找点乐子,当然也希望成为像王宝强那样的草根明星。”  相似文献   

5.
在现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不想有钱的。作为北京东方国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熊志惠却一直说自己不想做一个生意人,而是想成为一个传播茶文化的文化人,做一个服务社会的平淡人。用她儿子的说法,就是“一个种树的人”。这种良好的心境,使40多岁的熊志惠看起来非常年轻、富有韵味,浑身散发出一种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品位原本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语,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却成了一个用来专门指称一个人比较有生活格调的专用词语。这个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对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肯定评价,它是对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情趣与气质最全面的认可。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只要能被别人道一句“这个人很有品位”,某种程度上这个人的身价已经无形中升高了许多倍。在我们这个重视精神层次的审美的国度,以及这个个性张扬充分推崇别具一格的时代,有哪个人不希望别人给自己一个“有品位”的评价呢。品位确实又不是谁想具备就能具备的,即使是风光照人的演艺界人…  相似文献   

7.
近日,北京首家“城市志愿者公益银行”在朝阳区正式成立。北京朝阳区社会办负责人介绍说,“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一直是志愿事业发展的目标,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志愿项目缺乏连续性,帮扶求助不知找谁说”的尴尬现象。“城市志愿者公益银行”帮助朝阳区志愿者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小明 《职业》2010,(4):42-43
很多人在接受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及“你为什么会离开上一家公司?”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却很难回答得好,答案很多,我大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犬儒化”以及中国人是否仍需要“启蒙”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界关心的话题。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资深学者资中筠。她先从自己曲折的新路历程讲起。  相似文献   

10.
传说中,在日本,90%的人认同自己是中产;在印度,满大街的人都说自己是中产;在欧美,这个比重是70%~80%……但是,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收入和资产而言,应该够得上中产,但却诚惶诚恐地强调自己“被中产”。  相似文献   

11.
献廷 《金色年华》2008,(1):12-12
蚕出生之后,先是拼命地“吃”,然后是拼命地“吐”。吐丝是为自己,却又被自己吐出的丝所结成的茧封闭起来,除去这个茧之外不知有它。一旦丝已成茧,这个被封在茧里的自己也随之异化为完全不像自己的自己。就在它以为完成一生使命之时,它的茧随即被人拿去缫丝,变为穿在别人身上的绸缎,甚至它自己也变成了一些饕餮者的盘中关餐。  相似文献   

12.
语言弑母     
前不久听说一家著名的跨国快餐公司推出一款最新的汉堡包,取名叫“兰洛姆”,广东话谐音“你老母”,引起网上群起抗议,认为这是在侮辱我们中国人。我一向并不支持那种过分敏感而脆弱的“民族感情”,一上纲到民族感情,说起话来就容易失去理性。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却真的无法站在快餐公司这边,因为问题涉及到两个神圣的东西: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母亲。对于自己的民族感情,我们一方面特别敏感特别脆弱,特别容易被外人伤害,另一方面却又特别麻木不仁,自己不断地伤害自己。比如说,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民族的母亲,我们称自己的国家为“祖国”,称…  相似文献   

13.
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针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相似文献   

14.
英子 《职业》2013,(7):80-81
“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在教弟子与他人共事,指的是“君子要能与他人合作,但应该坚持自己的思想”。这句话用在现代职场中,还有“包容”“自强”“独立”的意思。年轻人如何在职场上作为一个个体人自立起来,如何在保持正常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并取得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此“自立”非彼“独立”。此“自立”,并不是说要脱离群众,要知道每个职场人都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表现在空间距离感和心理距离感上,更不是说要去“排斥”。孤立”对方,而是要和群众搞好关系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  相似文献   

15.
满室书香     
李钢 《中外书摘》2007,(3):68-69
当年一个无锡人和一个北京人争夸自己家乡,先是比风景名胜,互不服气。后来无锡人说:我们无锡大米是有名的,蛆那么长(这个比喻不恰当)。北京人听了,就从鼻子里哼出一句话:我们北京人拿无锡大米喂猪。无锡人想揍他。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这个问题很好理解,要是哪个男的说自己腰疼,旁边人肯定跟上一句“肾虚呗”,这个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翔安 《女性天地》2013,(8):8-10
进电梯忘记按楼层按钮,坐公交刷微博坐过站,想跟朋友分享好玩的段子时又突然想不起来自己要说什么,有时候连自己的手机号码都想不起来了。最糗的是,开会时看起来最像认真听的那一个,可被领导问话时,才发觉自己神游了好远。患有这种“迷走”症状的人越来越多,如同在现实中梦游,身处闹市,却如永远隐身的小企鹅。跟这个世界不搭调。  相似文献   

18.
于爱萍 《职业》2008,(10):66-67
生活在这个年代真不容易,职场“白骨精”也好,“大拿”也罢,压力一个比一个大,为了成为职场“常青树”,不被后来者居上,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充电、充电、再充电,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岗位专业性,增加自己发展的保险系数。那么,奥运之年的职场人士在暑期培训市场中这块领地表现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题名为《死》的杂文里说过,中国人过了五十岁,就会想到死的问题。大概那个时候鲁迅正在病中,“死”这个魔影开始侵袭他了。我们乡间又有句俗话:“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也说到了死的问题。可见中国人无论智愚贤不肖,在这个自然规律面前,都有其共识与同感。让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临近老年的标志,是在我接受的信件里,喜庆帖子越来越少,而讣文却越来越多。这些讣文的主儿大多是我的同代人和比我年事稍长者,  相似文献   

20.
我的“WOOD”是爱“折腾”的80后北京女孩张跃溪所打造的原木创意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你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找一棵树的“同胞”使用者,还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产品图案变成现实。张跃溪作为一名海归研究生,利用传统木榫工艺将原木加工过程中剩下的边角料手工打造成一件件独具纹理和个性的工艺品,卖给喜欢木艺的人们。而其微信公众平台“我的原木创意设计”在没有任何推广经费的情况下,仅仅运营了三个月,粉丝数已经超过了1000人,她创业的故事,更是诠释了一个北京妞眼中的淡定与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