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是我国现在所见到的最古的成系统的文字。用它书写的殷商甲骨刻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面文献。是成体系的上古汉语的记录。系统地研究甲骨文字和殷商刻辞,对探讨古汉字和古汉语的发展、变化无疑是有益的。 为了能够全面而又深入地从总体上以及从各个部分认识甲骨文和殷商刻辞的一般状况和特异之处,有必要先将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成体系的现象加以探索、观察、比较,进行一些必要的归纳、总结。甲骨文动词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文     
在已知的古代汉字中,刻写在殷墟甲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而又成系统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约当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千多年.  相似文献   

4.
纸与徽纸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又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商周时代,文字已经成熟,可还不曾有纸,当时,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或青铜器上,称甲骨文和金文。春秋战国以后,我们的祖先又开始用简牍和缣帛以记载文字,它是可以用笔墨来书写的。  相似文献   

5.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文,是研究殷代社会的绝好材料。刻写着文字的龟甲兽骨,有的早在殷代就已断裂,有的经过三千多年地下的埋藏腐蚀,已成碎片残骨,有的在出土后遭人为的原因而断缺。把断片尽可能缀合复原,成为甲骨材料学的工作之一。 缀合而得甲骨刻辞,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如王国维1917年首开甲骨缀合之端,把两片卜骨合到一起,得到了上甲至  相似文献   

7.
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周原甲骨文出现的意义周原一带是早周文化的发祥地,1976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先周甲组宫殿基址。在这个基址内,又于1977年夏出土了一大批甲骨,估计约有一万七千多片,绝大部分是龟甲。据初步整理发现刻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文字数达五六百字。从刻辞所透露的年代和碳14的测定,都可以说明这些遗物产生约在商、周之际。所以,这批甲骨的时代基本上是明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墟文字甲编》失收,屈万里先生作《甲编》考释时方补入,编为该书图版第214号。因《甲编》失收,岛邦男未见到此片,故所著流传甚广的《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亦不可能录入,因而此片甲骨的内容,亦未引起治契者的注意。这片甲骨上共有5条卜辞,笔者曾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河”》(收入《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一文中,引录燎祭河、王亥、上甲用牲相同的内容,以说明河与王亥、上甲一样,是商人的祖先。其实在未引用的4辞中,有两辞更能说明河是商王的实在祖先,而不是自然神。现草此文以作为前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卜辞通纂》三七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四等殷虚甲骨刻辞都是韵文(诗歌)。尹家城陶方鼎上的铭文也是韵文(诗歌),且其时代比殷虚甲骨刻辞尚早一两个世纪。据此,可将有文字实录的中国文学史上推数百年。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1.
第三讲 识文字与读篇章 甲骨文是我国迄至目前所见一种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主要有象形、形声、会意三种。虽然有的文字一字多形,但基本已趋定型化,表现出一定的成熟性。因此,甲骨文还不是我国最原始的文字。虽然如此,甲骨文为自“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杨、许诸儒所不得见”之物,要想研究甲骨,首先必须从识文字开始。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隆重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不仅证明中国有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同样古老的文字,同时也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一千余年。发掘殷墟甲骨,直接导致商代考古学的建立,并为寻找夏文化,探索夏代历史奠定了学术基础。总之,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明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头等大事。100年来,甲骨学、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评《金文形义通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非常悠久,可惜起初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简帛之类易腐朽的物质,所以目前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简帛文书,时代最早的只是东周后期的.时代更早的毛笔写的文字,偶而也在商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和卜用甲骨上遇到,最近在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的用毛笔写在陶器上的文字,年代显然早于殷墟的甲骨刻辞.但是,考古上已发现的商代的毛笔书写的文字,不是单个的字,就是简短的残辞.在西周晚期的虢国贵族大墓中虽已发现了一些用毛笔写在玉简上的遗策,至今尚未发表.而在侯马、温县等地发现的毛笔写在玉石片上的盟书,年代已和楚墓中发现的毛笔写的简策和帛书相近了.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字的研究》一书的上编中对商代文字中的金文、毛笔文字作了较多论述,而甲骨文涉及不多。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商代文字种类比率则正好与此相反。当今,与保存下来的数量浩大的甲骨文相比,毛笔文字留存下来的却为数不多。我认为这种状况容易让甲骨研究者产生  相似文献   

15.
第七讲 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 如上所述,甲骨文在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因此愈益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集大成式的甲骨著录《甲骨文合集》和《小屯南地甲骨》等书的出版和西周甲骨的不断出土,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青年学生和有志于自学的年青人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改变这门学科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状况。 甲骨文离今天较为古远,再加上一些青年朋友学习时不得要领,虽然花费了不小力气,但还是收效其微,常为不能入门径而苦恼。其实,学习甲骨文并不困难,但初学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共享卷帙浩繁的甲骨文研究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传统方式,建设了服务甲骨学研究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甲骨文字形库收录172个部首和4049个甲骨文单字;甲骨著录库(含甲骨缀合库)收录46部著录,共112517片甲骨的信息,缀合库存储了已缀合的甲骨片信息;甲骨文献库完成29426篇文献和282部专书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三库集为一体,是一个专业的甲骨学研究资料获取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以期为甲骨学专家研究殷商史、考释甲骨文字、开展甲骨缀合等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安阳殷墟是商代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自1899被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发现至今八十多年,学者书家之钻研者众。海内外共藏有殷墟出土的甲骨,据著名的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统计,共为十五万四千六百零四片,遍布世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至于研究甲骨文的国家和地区更多。  相似文献   

18.
一书法一词,始于书艺大盛的唐代。其实,这门学问早就有了。《周礼》把“书”列为六艺之一,所指不仅是识字,也包括了书写,与礼、乐、射、御、数并列,说明它已是一种必修的技艺。今日出土的殷代甲骨文字中,就发现不少用干支文字作练习的练字骨。就其最本原的意义而言,可以说书法是与文字同时产生的,有了文字也就会有书法,要求按照文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工具的特性来写字。正确、清楚、整洁、美观,这些书法的实用要求,对于世界上各种文字来说,是共同的。而在整洁美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就使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我国的汉字书法,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与文学、绘画并驾齐驱。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一批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他们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9.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殷墟甲骨卜辞的分期分类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既是一个对出土原材料的基础整理工作,又是一个深入探讨甲骨文与殷商文明的基本途径.近百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甲骨卜辞的分期分类工作不仅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科学分类的依据更加系统与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