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俄罗斯的中产阶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是俄罗斯学术界多年热烈讨论的课题。本文对俄罗斯学者关于有无中产阶级等问题的讨论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央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受到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具有相当的难度,基于现有中等收入标准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现状,通过与日本、 韩国进行比较分析和测算,提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并据此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CGSS数据,以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75%-125%为标准估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发现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尚未达成.依据地区样本,空间回归模型表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GDP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正相关,与低收入群体比重负相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有希望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程度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途径,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是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途径.城镇化和FDI更有利于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能够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清代在长达268年的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以道光二十年(1840)为界,将清代分为前清与晚清两个阶段。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个阶段的财政收入状况进行比较,以探究其发展趋势及规律,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存在较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公平残缺,很容易诱发部分社会群体的妒忌心理,激发诸多社会矛盾,甚至引起政治动荡。矫正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和重构新时期收入分配的新格局,着力点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突出社会公平。基于此,从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和结果公平四个维度构建公平体系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形社会结构的最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健华 《学术交流》2007,(1):185-18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拓展和职能的增加,直线型组织结构对环境适应性差、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等缺点日益凸显,尤其是科层化严重、学术权力较弱、群团组织权力不受重视等,成为违背大学职能、偏离大学理念的不和谐因素。鉴于此,我国高校组织结构应遵循坚持办学特色、注重整体和谐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矩阵型变革,即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与项目相结合、教师组织与学生组织相结合的多重矩阵。  相似文献   

7.
对中等收入问题的国际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拴民  赵宗博 《学术交流》2003,3(8):104-108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者都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直接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状况,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的全局.为此,要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角度,界定我国中等收入水平和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认识方面如此,实践方面也是如此.通过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认识和处理中等收入问题方面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形成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结构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向红  张晓忠 《学术交流》2003,8(12):119-122
在世界中间阶层迅速扩展的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中间阶层也发展起来,他们在许多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既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新中产阶级,也有别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其他各个阶层的新特征。中间阶层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趋于规范化,领域和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主要有社会认识存在偏差、问责机制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应当加深与政府的沟通,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宣传力度,扩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虽然出现了一些群体地位上升的现象,但是,下层比较巨大、中产阶层比较弱小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通过高等教育渠道上升为中产的人数有限;中国劳动者通过技术地位上升的渠道明显受阻;而迄今为止,进入中产阶层人数、比例最高的是通过商品市场营销的渠道,因为市场渠道最少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培林  张翼 《社会》2008,28(2):1-1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3月5月进行的 “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的数据,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产”和“认同中产”在社会态度一致性上的差异。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目前的中产阶级在全国占12.1%,在城市社会中占25.4%,但这个所谓中产阶级,目前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的“阶级”。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李强 《社会》2005,25(1):28-42
近年来,中产阶级成为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这显然与国内正在迅 速成长的这样一个重要阶层有关。欧美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以及所谓"亚洲四小龙"等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繁荣以后,都曾经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认为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士字形”“金字塔形”转变为当前的“橄榄形”,但还不是“中产社会”,存在城乡分割的阶层体系和功能区阶层结构的四个世界,而且阶层结构有断裂倾向的特点。因此,提出培育中产社会、提高中间阶层质量、创置下层向上流动机制以及弥合社会阶层结构裂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秦广强  张美玲 《社会》2019,39(2):107-132
本文结合体制分割和市场状况两大维度,划分出五种中产阶层基本类型,并利用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和潜类模型、多元对应分析技术,从政治关注、政治效能、政治信任、意见表达、集体行动五个关联性维度考察中产阶层的多维政治取向。结果显示,体制内两类中产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再分配体制的特征,政治取向明显保守稳健;处于“高经济地位”和“低政治地位”的地位相悖位置的体制外新中产阶层(新社会阶层)展现了偏激进的政治取向;处于体制和市场“双重弱势”地位的体制外边缘中产和“老中产”则兼具政治激进和冷漠的复杂二重性,且这种二重性主要沿着年龄、市场机会和生活状况被分割开来。体制外的中产阶层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应在阶层整合、利益整合和畅通上升流动渠道等方面着力,培育并壮大中产阶层,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沿时间脉络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北京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已经在向后工业化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育与职业结构的升级是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级”研究:疑问与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社会》2006,26(4):43-56
中产阶级研究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研究。虽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已经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用过中产阶级概念或对中产阶级进行过讨论,但第一个从社会学意义上对中产阶级进行研究的是恩格斯而不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中产阶级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学者们研究的中产阶级,而且财产状况和财产关系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阶级意识、政治与社会地位及文化心理都被马克思恩格斯纳入中产阶级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自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迅速扩大,其内部结构和生存状况存在极大差异,但整体特征表现为物质上的消费行为和社会文化资本上对英语的掌握。与其经济成就相比,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备受争议,表现为:观念上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同时并存;对政治缺乏兴趣,投票率低;缺乏公共责任,疏离底层民众。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外,也与印度独立后现代化的发展及中产阶级自身特征有关。近年来印度社会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证明了中产阶级如果不实现政治角色的转变,成为政治变革的参与者,就无法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8.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s key to shrinking the income gap and developing an olive-shape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 China. Data from the Chinese Social Survey for 2006 to 2013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oscillates between 27 percent and 28 percent.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20, we will have achieved an initial olive-shape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larger in the middle and smaller at each end) if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e lower and lower middle income groups can be quadrupled and that of the middle and high income groups can be doubled. To achieve this aim, we need to ensure that residents’ incomes rise faster than GDP, continue large-scale poverty reduction, endeavo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abilize the price of goods and housing,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the lower middle income group.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静 《社会》2003,17(7):17-19
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是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 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社会中等层次的群体。这一阶层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独特性,不仅使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引人瞩目,而且这一群体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培林 《社会》2005,61(1):7-27
如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存在着三 种路径: 第一种是"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假设和断定是,社会主 义时期的一切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的反映,共同的阶级就意味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共同的利益,后者又进 一步意味着共同的社会意愿、共同的社会态度和共同的社会行动。在 这种逻辑推论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个时期,"以阶级斗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