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法制现代化研究应该着重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 2 0世纪的中国法制变革过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对更新中国近现代法制史研究范式的问题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湖南人的法制思想与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湖南人的法制思想更多体现在经世救国、批判封建制度、引进西方法治理念等多个方面。湖南人具有勇敢坚毅的性格,具有独立思考之精神,更具有时代使命感。湖南人将自己的法制思想与法制理念付诸实践,尽管有挫折,有失败,但湖南人百折不回,视死如归。湖南人时刻不忘自己的历史使命,建设一个法制、民主、富强的中国,是近现代湖南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从加强法学研究和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以及依法治国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针。其主要内容包括法治、消除特权观念、保障人民民主及法制教育。邓小平法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法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丰富的法制思想 ,为我们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基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邓小平法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社会主义法制作了基本定位: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方略是必须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法制队伍建设和法制宣教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以其“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和“礼治”等重要思想在我国古代法制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之后的封建正统法制思想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颇具影响.文章在阐述西周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流、法制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清朝专制制度的极端腐朽是孙中山法制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头活水 ;孙中山法制思想体系主要由民权主义、五权宪法、权能分治论三部分组成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立论基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权能分治论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法制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法制是董必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突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建政思想;明确政法工作应促进经济建设的法制服务思想;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依法治国思想.这些观点至今对我们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毛泽东、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湘文化的渊源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湖湘文化的近现代两个代表人物毛泽东、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二者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及扬弃,进而得出毛泽东、曾国藩等近现代湖湘人才饱受湖湘文化哺育及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对小说《卡斯特桥市长》进行分析,对其中隐含的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法和近代法治思想进行阐释。古代罗马自然法思想曾是卡斯特桥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早已被遗忘;亨查德的命运沉浮体现了中世纪神法观点对人们的影响;而伐弗雷的成功则代表了法制思想在现代的发展。小说中哈代将进化论和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西方法律思想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及其对哈代所在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德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宏论盖世,为人谦逊,治学严谨。他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有宪法、法理、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法与法学教育等。韩德培教授的法律思想发展过程分为形成、成熟与升华三个阶段;其法律思想具有务实性、开创性与丰富性等特点,具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促进国家立法等诸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的百年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科意义上的法社会学在中外走过了110余年的旅程,历经曲折而又异彩纷呈。它真实地记载了法律本位的变化,并日益呈现出历史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双向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法治湖南建设是一个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法律监督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和法治湖南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法治湖南建设中的具有重要地位。湖南检察机关在服务法治湖南建设的实践中,在统一性方面提升法律监督的水平,在地方性方面突出法律监督的特色,在自身建设方面加强内外部监督。从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拓展法律监督范围、规范法律监督程序、改进法律监督方式四个方面完善法律监督,促进法治湖南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列宁对法律监督的价值意义、制度架构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在他看来,为了保证法律在全国的统一实施,必须建立以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为主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法律监督机构应该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享有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的宪法地位;为了从组织上保证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防止和克服地方的影响,检察机关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内部实行垂直领导原则;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包括对一般社会主体的违法行为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监督;法律监督机关只拥有代表国家行使控诉、检举的权力,而不能行使决定制裁、处罚的权力。这些法律监督思想具有丰富的法治意蕴,对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的建设以及检察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的法治主义思想,是在礼法结合基础上吸收战国至秦时法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以厉行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法治主义思想,而非后者的简单翻版.相应地,其思想不是对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削弱,而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存在定位偏低、易与法制史内容混同、忽视非正统法律思想、以现代眼光分析看待古代法律思想、教学形式简单等问题,需要提高课程定位,处理好与法制史的关系,重视非正统法律思想,客观评价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籍的近现代人物中,虽没有出现像沈家本那样的法学大家,但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毛泽东、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或是开风气之先,或是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湘籍人物法治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湘籍人物的法制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湘籍人物在法制思想上的种种局限性,对我国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健全中国法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儒家观念对古代中国司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程序法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依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已成为我国法治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律人特别是法官,必须冲破儒家思想对我国程序法治发展带来的局限,实现对法律及程序的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