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晚生代作家,生活在一个精神自由、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秉持对经典、秩序、权威的断裂和反叛姿态,在写作中呈现出欲望写实特征:平面化地讲述欲望;物化现实的欲望城市;单向度的欲望人性。遗憾的是他们在断裂的宣言中却面临晚生文化英雄的尴尬,陷入平面写实与追求终极的悖论,丧失批判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急剧转变。理性与非理性交替影响时代文学的生成。神经错乱或精神失常形象成为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人物形象的生成方面是个体因为与主流社会的差异而抗议,另一类则因欲望对人性的异化造成欲念狂人。弗洛姆认为异化是致人精神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屈从性崇拜是对自身欲望的顺从而丧失自我。被异化的“疯癫”往往具有恶的品质,折射出其背后的作者所批判的时代文化精神。文章罗列各种被异化的形象,分析其表现以及背后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3.
疯癫是田纳西·威廉斯毕生所痴迷的戏剧主题之一。文章以拉康对主体性和欲望的互文性阐释为理论基础,对《欲望号街车》中典型的疯癫女主人公及其疯癫性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布兰奇由于欲望客体的缺失而丧失其主体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她成为文明社会中欲望的牺牲品。其疯癫性是理性和感性世界矛盾冲突、文明压抑主体欲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恶魔性在以"文革"为背景的新时期文学文本中呈现以下特征:首先,具有恶魔性因素的人物往往生命力旺盛,欲望强烈,不甘平庸;其次,恶魔性缘起于人的原始欲望,正常情况下,它以潜伏状态存在,如若遇到理性薄弱或丧失的时代,便升腾而起;第三,它往往以一种宣泄原始生命蛮力的狂暴形态出现,具有毁灭性的特征。贾平凹的《古炉》通过人性原欲之恶魔性的角度,反思被压抑甚至异化了的人性欲望以及失去控制的社会运动带来的种种危害,从而达到对民族性格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相似文献   

5.
"欲望化写作"是中国世纪之交女性文学最主要的创作模式,它的繁荣预示着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女权主义视野下的"欲望化写作"在讲述女性个体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种文化叙事;但是,在商业浪潮的侵袭下,女性"欲望化写作"逐步趋向市场化,在文本热卖的同时也丧失了艺术性,堕入了浅薄的深渊.只有在表达女性欲望的同时,彰显女性的人性力量,寻求人文精神和历史深度,这一写作模式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以责任为品牌核心的时代。当你丧失了基本的责任.让人权,环境、排放、安全这些基本的社会责任让位于你的商业利益时.再热闹的公关都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7.
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盛行的性别审美、性别道德以及性别依附使她彻底丧失了独立的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位置。苔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女性性别的悲剧,是女性性别角色的宿命。  相似文献   

8.
乔治·梅瑞底斯是与狄更斯同时代的英国重要作家。“欲望”是梅瑞底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欲望化叙述的功能在于充分审视了人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他的创作似乎违背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正统道德观念,但揭露了欲望的非理性与19世纪后期渐起的“颓废的社会气.g-”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向了更深层的人性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欲望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 ,历代哲人无不非常关注它。旧中国时代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对欲望作过较深入的思考 ,提出了“以礼养欲”、“以心制欲”等独到的节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欲望是隐藏在罗斯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他对欲望的探索与揭示建立在美国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上,但传统犹太文化依然在的他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主人公们在欲望驱使下,呈现出困惑、冲突和回归的动态变化。这在罗斯的代表作品"凯普什三部曲"和"美国三部曲"以及《反生活》中都有体现。从最初揭示第二代犹太移民精神压抑和生存困境到探索本民族文化之根丧失的根源,最后回到追寻犹太人的归属问题,菲利普·罗斯多角度描写了美国犹太人近半个世纪的心路历程,在人物的内心深处,欲望支配着选择的向度。  相似文献   

11.
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里,主体一方面深陷于文化之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化藩篱,高度理性化和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消解了内在的审美感性和审美冲动,失落了诗意化的生存期待和终极的审美信仰;另一方面,沉迷于消费社会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产生心理的物化需要,追逐奢侈的消费欲望和沉醉于知识、商品、名利、权力等现实性对象,导致审美物化的悲剧结果。主体丧失了审美需要和审美判断力,成为感官欲望、技术需要和消费活动的奴隶。在历史和心理的双重情境下,美学呼吁重建诗性主体,既拒绝物化需要,也拒绝虚假和庸俗的审美需要,恢复和强化真实的审美需要,使审美需要的心理动机得到净化和升华。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的逻辑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必须对审美需要有一个审查、清理、澄明而后回归其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理欲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理与欲的关系,导致贪欲泛滥,精神家园迷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汲取先秦儒家哲人的智慧,用道德和法律来节制贪欲,矫治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13.
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与前代作家的都市小说有明显的不同,他以全面融入都市的姿态描绘着都市的风景线.他笔下的都市是一个欲望的容器.在物质、欲望、消费开始流行的时代,纯洁的爱情已经被搀入了太多的利益原则.都市人在物欲的挤压下表现出平面和异化的特点,由于意识到了这种异化的危机,邱华栋在小说中不停地重复寻找的故事,寻找成为一种弥补精神家园迷失的仪式.  相似文献   

14.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示出在市场经济下女性以身体叙事进行的革命由于失去现实的依托而陷入悖谬,最终成为男性叙事的虚构。  相似文献   

15.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16.
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对人性问题的讨论又必然涉及“情”和“欲”的问题。先秦诸子关于性与情、欲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一为以情、欲为性,认为人的情感、欲望是人的本性;一为以性为情的基础,情由性出,情是性的外现;一种将性与情相对立,认为情感的产生是性的丧失。这些观点对解决现代人的情和欲的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欲望的旗帜》与《桃李》两部小说都写大学校园生活,视点都是社会转型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并追问他们的存在方式。把两部小说当成一个相关的文本进行细读和比较,可发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物质欲望的诱惑下,大学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坠落的过程:由无所适从,到人的“分裂”,到与“现实”媾和,失去了安妥灵魂的地方。小说的主旨也由此彰显出来,悲观的叙述中蕴涵了修复某种信念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人生追求被膨胀的欲望所左右,在诱惑面前失去理智,忘记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放松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迷失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方向,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拜倒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成为腐败堕落的典型。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公仆意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监督,防止权力集中化;健全法纪,从严惩处欲望膨胀行为等,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建设好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