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清 《南都学坛》2005,25(2):41-43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政老爷的小妾。她出场次数不多,性格并不复杂,可以称其为"扁平性格"。性格只有在功能中才能彰显其价值。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指向有三:一是对《红楼梦》小说文本而言,赵姨娘是全书情节结构的关键性人物,具有引发故事的功能;二是对作家曹雪芹而言,赵姨娘所代表的顽劣小人和"金陵十二钗"所代表的"脂粉英雄",构成了曹雪芹对女性的全面认识,进而指向他对人性的辩证思考;三是对读者而言,可以说,赵姨娘是一个本体象征。即是贾府中绚烂至极的糜烂乖戾气息的绝妙象征。这种象征功能指向了对"钟鸣鼎食"的繁华世家走向式微命运的思考,并指向对封建末世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赵姨娘可以说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从赵姨娘出场的几个主要情节,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产生赵姨娘这种具有扭曲人性的人物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同时塑造了两个侍妾形象,即贾政之妾赵姨娘,严监生之妾赵氏。小说家通过这两个姓赵的姨娘,把封建家庭的侍妾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侍妾文化,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赵姨娘有儿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氏没有了儿子,她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赵姨娘和赵氏的命运可谓殊途同归。有儿子,并不能改善作为妾的地位,没有了儿子,作为妾的身份却牢不可破。到底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礼教左右人生,比较两个姓赵的姨娘的生命归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赵姨娘论     
赵姨娘本是一个可哀、可悯的人物,但在读者,甚至一些研究者的心目中,却有一副可憎、可恶的面目。这是值得思考的。赵姨娘——扭曲的性格赵姨娘在荣府的地位颇为特殊,凡属热闹的场合,她都是个向隅的人物,而在矛盾冲突中,总扮演尴尬的角色。据探春的考语:她是“糊涂不知福”,“每每生事”,至使王夫人“几次寒心”。探春的“明察”是否准确、恰当?赵姨娘有那些“福”不知呢?  相似文献   

5.
李丹 《南都学坛》2003,23(6):36-39
探春几乎具备改革家的所有条件,勇气、责任、能力、魄力、合作者等等,然而改革为何仍然是悲剧性结果呢?一是贾府的三代统治者内心未必真心支持;二是探春是招人讨厌的赵姨娘所生,地位威望直接受到影响;三是改革的群众基础还不够。  相似文献   

6.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具有鲜明特点的角色。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赵姨娘的多次“抗争”进行分析,探究其性格变化的轨迹。赵的行为方式不符合父权制法则,在对话语权和生存地位的争夺中屡屡遭到失败,使其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逐步被扭曲了人格,最终从“美女”蜕变为“昏聩不堪”的疯女人。  相似文献   

7.
也论赵姨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应忽略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 ,阐述了赵姨娘的性格特征、性格成因及其对塑造其他人物所起的作用 ,从而指出赵姨娘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 ,她的“每每生事” ,乃是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的反抗 ,她是《红楼梦》妾妇中一个多少有点反抗性格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艾丽辉 《南都学坛》2004,24(6):45-49
《红楼梦》里写了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四种类型的母亲形象。这四位母亲形象,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各种母亲类型的典型代表。王夫人是贵妇类型的母亲,薛姨妈属于寡母类型的母亲,邢夫人属于继母类型的母亲,而赵姨娘则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身为妾妇的一类母亲形象。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母以子贵"的观念的影响,所以这些母亲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使人间美好的亲情关系,被各种形式的利己思想所掩盖,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中人性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9.
探春简论     
作为"改革家"的探春,既是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她有识有胆有能,敢于在矛盾重重的贾府实行改革.但因客观诸原因,其改革不过是贾府衰微的一曲挽歌而已.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恶的人物。可怜之处在于她深受宗法等级制度和家长专制制度的欺凌压迫,可恨之处在于她又是这个制度的认同者和维护者。她自己被入欺,又强烈地渴望欺人,在这个人物身上,主性和奴性都很鲜明。曹雪芹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揭露了化育这种人性的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的罪恶。只要这种制度存在,“赵姨娘性”就会存在。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好脉息"、尤氏吃探春饭、赵姨娘的银子、桃花夫人、贾政冬底回、王熙凤的"衣锦还乡"、王熙凤的"散花寺、凤求鸾"、"三春去后诸芳尽"八大确凿实例,证明《红楼梦》后40回与前80回是一个细节上完全照应、密不可分的艺术整体,为后40回是曹雪芹所著提供有力证据。从而证实圆满结束于常州运河畔毗陵驿的全书是曹雪芹原著。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与贾府毫无瓜葛的女子,为何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居凤姐、李纨诸人之前;一个遁入空门的人,为何不剃去满头青丝,且又尘心时动;一个与《红楼梦》故事的主线发展并无多大关联的角色,为何能让作者如此倾情……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反复研读,感觉这位带发修行的妙玉其实是我国历代失意士子的形象写照,并寄托了作者曹雪芹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的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4.
主仆上下一味地安富尊荣和不善运筹谋划,是导致贾府颓败的基本原因.其当家者,或不善于运筹谋划,或为极端利己主义者,或昏庸度日无所事事;而真正有远见卓识者则一律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最终使得贾府败亡.  相似文献   

15.
贾环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入手,阐述了贾环猥琐顽劣、心狠手辣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塑造宝玉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其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母亲赵姨娘的不良影响;先天不足的庶出身份;以及周围人处处对他的轻慢和羞辱。  相似文献   

16.
"行文如行兵,遣笔如遣将",写作中的虚笔与实笔写法,尤如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它妙在本要"救赵"却不直接"救赵",而出人意料通过"围魏"手段来巧妙地表现"救赵"的目的.写作中"虚笔"与"实笔"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同时又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相似文献   

17.
刘绍英 《可乐》2011,(6):49-49
菜一盘一盘端了上来。小月局促地坐在餐桌前,两只手不断地交替揉捏着。姨娘拿了双筷子递到她手里,她接了,红着脸默不做声。姨娘又递了双筷子给富贵。富贵嘴角浮起微微的笑意。"小月,你别紧张。"姨娘给小月盛了饭,敲了一下她的碗。小月低着头,开始慢慢地吃饭。姨娘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带小月吃饭了。小月的挑剔令她有些恼火。亲朋好友介绍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8.
一《红楼梦》描写了一些属于姨娘身份的人物,她们虽然被冠以“姨娘”的名号,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却没有独立的地位,不过是貴族家庭主子们的奴婢而已。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出身经历都极其悲惨。在《红楼梦》所描写的这一类人物中,大致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贾府书声》中的一章.《贾府书声》一书探讨儒学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三节已见《文史哲》,这里发表的是第一、二节.  相似文献   

20.
对贾府原型地点的研究,是红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小说中,贾家在南京有巍峨的老宅,在北京也有敕造的府邸。本人认为:贾府故事可能是以明代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英国公张辅家族事迹为原型。南京原本有张辅的英国公府,随着永乐迁都,北京不仅也有御赐的英国府第,还有张辅二弟张輗的文安伯府,三弟张軏的太平侯府等建筑,这很可能为贾府的创造提供了原型。而大观园则可能是将位于北京内城东北的"英国公家园"与位于北京内城西北的"英国公新园"融合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