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读者认识朱自清是因为他所写的那个蹒跚着的父亲的背影,那条洒满月光的煤屑路,还有那顺着指缝匆匆溜走的时间。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颗敏感的心灵在它跳动着的五十个春秋里,有多少辛酸隐藏在字里行间,在那淡淡的哀愁之外它也曾倘佯于学术研究的理性王国,在那匆匆的背影中沸腾着流动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坚强和不屈。朱自清曾经说过“文化是继续的”,他自己是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及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的。为了将朱自清的一生更好地介绍给喜爱他的人们,姜建、王庆华二人合著了这本《朱自清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图传》),此书获得湖北2006年有影响的十种书之一。鉴于学术普及的目的,该书力避抽象化和学理化的严肃阐释,以清新的文笔在张张老照片和幽幽墨香中将一个“匆匆的旅人的颜色”娓娓地道来,在朱式散文的气息中为这匆匆的背影展开生命的画卷。风雨飘摇的时代,难免有着一路的颠簸和不安。朱自清就像他在《匆匆》里面表达的忧虑那样,总是紧张着人生苦短。他的一生过得非常累,不仅因为他的辗转数地,即便到了假期他也总是给自己定下庞大的读书写作计划并督促自己完成,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图传》的序言中说到“他走路匆匆忙忙,看朋友匆匆忙忙,...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意在表现自己”美学原则的提出建立了以作者个性为本位的中国现代散文观念 ,这是他对时代思潮和传统散文深切体认的结果。在此基础上 ,本文尝试着重新阐释了朱自清散文的精神境界、女性意象、谈话风等内容。作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朱自清先生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确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一生主要精力付诸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他以散文这种形式“表现自己”,也“表现着、批判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背影·序》)素享盛名的《荷塘月色》,状写月夜荷塘的静谧美,堪称绝致;抒写人生的苦闷,时代的忧思,酣畅而缜密;曲现出这位“积极的狷者”庄重而矜持的品格,沉默而坚韧的风貌。清风亮节于“囹圄”,郁勃歌啸于浊世。  相似文献   

4.
情真意挚 平易深切——浅谈庾信的赠别寄远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周诗人庾信,一生坎坷。羁旅北国时期,他承受着内心深处极大的郁闷和愁苦。此情发而为诗,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境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不少赠别寄远诗,它们皆为后期所作,又多为五言四句的短章,情真意挚,平易深切,在浓重的“乡关之思”中包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体现出其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其诗作中之最为“老成”者。  相似文献   

5.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6.
在新文学运动中,朱自清以其独特的散文成为白话散文的模范。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语言的创新外,更关乎他的艺术审美趣味:一方面,他接受了“为人生”的文学观念,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另一方面,他接受了白话文的理念,但又借鉴了传统文学的语言观。由此,他早期的艺术趣味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内涵——以语言哲学而不仅仅以文学革命的理论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就会重新领略朱自清早期散文艺术的另一方面的真实趣味。  相似文献   

7.
简要梳理以《诗大序》为主对“比兴”问题的传统认知,从朱自清对“比兴”的理解即发端和譬喻着眼,通过对三篇《国风》诗作的分析,指出“兴”句在结构上处于发端的位置与其统领全篇的功能之密切关系,“兴”在诗作中具有开篇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人辛笛创作历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笛早期诗歌中,存在着两组对立的力的冲突:一组是“传统”与“西方”的冲突,一组是“为艺术”与“为人生”的冲突。辛笛以其独特的诗化功能,将这些冲突因素有机地调和统一起来。这就使他早期的诗作精致紧凑、诗味清纯、内蕴深厚而繁复多姿。后期诗歌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但在艺术上却失之于直白平淡和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9.
廖公弦在《谈我写诗》中说:“每个诗人,每个读者,都有他自己的爱好,断不可强求一律。”我喜欢廖公弦的诗,就是我“自己的爱好”。读了他近年的一些诗作,颇有感受,就把它写下来。在看法上有与旧说相同的,也有不同于前人的,刘勰说过:“同之与异,不屑古今”姑且如此吧。廖公弦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执着地追求着,不停地探索着;他追求一种有自己艺术个性的诗歌形式,探索一种民族的诗歌创作手法。他说:“实践会给我什么呢?只有实践知道。”他近年的诗作表明,这种可贵的探索,已获得可喜的成果。他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  相似文献   

10.
贫病交迫,仕途困顿,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景仁的人生写照。然而在诗歌领域,他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风格上有着“哀情”、“豪气”融为一体的特点。这在其名篇《都门秋思(四首)》中有极好的体现。本文试通过对四首诗作内涵的把握,来探讨“哀情”、“豪气”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诗作内涵及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相似文献   

12.
爱国诗篇是闻一多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文学史家朱自清曾多次称许闻一多是抗战以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对此 ,学术界似乎缺少比较集中的关注和比较精细的解读。笔者认为从文化视角阐释 ,其“唯一”表现为在爱国情感中置重于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重 ;在以抒情言志为情征的诗歌文学中强调理智的爱和具有理性精神的鉴赏意味的诗思 ;从理想的视角阐释 ,其“唯一”表现为闻一多诗作中的理想求索是以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阿成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总是坚持自己特有的文学视角,在自己的文学天地中不断耕耘着。“平民意识”、小说情节的淡化和生活化是他的自觉追求。同时,他在自己创作中尤为注重“诗意”的构建,寻求灵魂的栖息地,找寻人生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论     
一红云呵!鲜明美丽的云呵!你给了我一个新生命!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闻一多:“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其实,朱自清的一生也是集合着与闻一多相似的三重人格,也是经过了诗人、学者、斗士这样三个阶段。如果我们考察他的包括创作和批评在内的全部文学活动,就能够生动地认识他的全个人格,也就能够认识在拂去历史灰尘之后,把“朱自清”的名字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部意义和全部价值。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幼时随家从东海移居古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在扬州两淮中  相似文献   

15.
侯爱兵 《社区》2011,(17):18-18
80岁高龄的他说自己是“80”后。喜欢李宇春的他戏称自己是“老玉米”.博学多才的他还说“很怕被时代的列车甩出去”,他不论在什么场合,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那么年轻、乐观、豁达、幽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就是被誉为文艺界“定海神针”“常青树”的著名词作家阎肃。那么,他成功和快乐人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其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读书、爱书有很大关联。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  相似文献   

17.
就土家族文人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言,田九龄才调高雅的诗作堪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诗作总在“入尘”与“出尘”之间徘徊,描写了神秘瑰奇的乡土山水恋曲与风格峻洁的人间亲友情怀,抒发了田九龄关注现实人生的时调时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景仰之情。由他肇其端的容美土司土家族文人诗作,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汉族文学发展的轨道,并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大师。他的散文真诚朴实,流畅优美,别开生面。著名作家李广田称赞:“他对任何人都毫无虚伪……正由于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了他的至文。”(《最完整的人格》)台湾学人周锦评述来自清散文,“富有中国味道,表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是不可多得的美文。”(《朱自清作品评述》)《背影》、《儿女》、《给亡妇》是朱自清一组忆念亲人的抒情散文,其感情深沉真挚令人为之动容,而那炉火纯青的优美的口语化语言,又使人拍案称奇。这“情”真,“文”美,恰恰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以“为人生”的态度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最初以写诗著称,后改写散文.他的散文情真意切,平易自然,严谨不苟,以瑰丽的文笔,浓郁的诗情被人广为传颂,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来的散文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