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在韩国近代文学史上,李人植的新小说《血一泪》、《鬼声》以及李光洙的长篇小说《无情》的发表,开辟了韩国近代纯粹文艺小说的新篇章。但在新小说及《无情》面世之前的1910年前后,出现了对日本政治小说的改写翻译作品(简称翻案作品)。1908年具然学出版的《雪中梅》、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小说杂志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海内外产生的以刊载小说为主要内容,连续出版、发行的中文期刊。目前已查知的近代小说杂志约有70种,它们是我国近代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 ,中国开始进入使用近代印刷技术的报刊时代。而在数目众多的文艺性报刊中 ,小说杂志尤为引人注目。从 1892年《海上奇书》创刊到 1919年 ,这 2 7年间产生的小说杂志大约有 6 0余种 ,就其办刊宗旨、刊物风格以及所刊登作品的内容形式而言 ,这些杂志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兴盛期和转折期三个发展阶段。理清小说杂志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 ,把握小说杂志的特征和精神 ,既是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近代小说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近代出版文化对近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文学现象都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既以作家、作品和读者大众为前提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同时又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生方式、发展规模等方面受到文化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就近代文学而言,近代小说伴随着近代文化的新潮席卷了近代文坛。早在1908年,黄伯耀在《小说与风俗之关系》中就指出:“小说一门,隐与报界相维系”。初步探触到了近代小说创作与近代出版文化的关系,可惜语焉不详。在对近代小说的繁荣作社会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书展上,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获得各界好评。这套图书全书计划出版70卷,3000余万字,分为三辑。此次展出的是第一辑11卷与第二辑中的7卷,计700万字。它被认为是目前出版的近代文学方面的规模最大的丛书,集近代小说之大全,是出版史上一项宏伟工授。《大系》是由我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和我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编辑、整理的。鲍正鸪任顾问,王继权、安平秋、周榕芳、贾植芳、桂晓风、章培恒、蒋孔阳、熊向东任编委。它是我校文科“七五”重点规划课题之一。该课题从85年起酝酿。第一辑于88年10月出齐后,举世瞩目,引起海内外读者纷纷赞誉。国内学者认为它搜集丰  相似文献   

6.
《泪珠缘》的出版波折及续写之路给近代小说的三个宏观议题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一是近代小说的总体运行轨迹并非直线前行,而是经历了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二是小说传统和中国现实问题主导着近代小说的基本走向,西方因素起了刺激和启发的辅助作用;三是近代小说转化为现代通俗小说且未间断的发展,与现代严肃小说没有流派传承关系,现代小说史的寻根思路需再加检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在日本的小说出版活动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流亡日本以后,除了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以外,他对小说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以及他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上,他连载了大量的翻译小说和创作小说。这些小说的出版活动,虽然时间不长,距国内市场甚远,数量也不多,但是促成了小说与定期刊物、与铅印洋装技术的结合,确立了近代小说出版的基本规范,并带动了中国小说出版形态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本文即着重梳理梁氏在日本的从事小说出版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杂志.它的问世,标志着一个以机器复制.报刊连载为主要特征的文艺杂志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话语权的形成。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是他启蒙民众、变革图强的政治需要。《新小说》用浅易的文言甚至白话刊行的小说、戏曲、歌谣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小说传统观念的改变具有首倡之功,促成小说从"小道"变为"大道",对晚清小说走向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新小说》占领舆论制高点,在中国近代传媒阵地有效开展救亡和启蒙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政治小说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政治小说的译介始于19世纪90年代。1894年,上海广学会出版了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政治小说《百年一觉》,该书节译自美国乌托邦小说《回头看》。可以说,《百年一觉》是近代中国第一本政治小说译著。虽然早在20年前,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连载的长篇翻泽小说《昕夕闲谈》,已不无政治色彩,然而当时无论译者还是读者,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译者蠡勺居士(后改为“吴县藜床卧读生”)在1904年重译该书时所作之序言中,曾称其译介目的,在灌输民主思想,以促使中国变更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硕果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乔志强先生主编、行龙先生副主编的80余万言的长篇巨制《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又添新葩,这是值得庆贺的。通读全书,感到该书值得称道之处甚多,在此笔述一二,供读者参考。其一,区域社会研究的新范式。乔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86年,他在《光明日报》(8月13日)发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文,架构起中国社会史的理论体系———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并以此为指导,展开对近代社会的“整体”或“综合”研究,出版…  相似文献   

12.
《黑海迴澜》是《宁波小说七日报》上连载的一篇醒世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梦境讨论晚清时期中国现状及社会改良等问题。由于小说主人公以作者自身为原型,而且作者与《宁波小说七日报》的主编倪轶池交好,以此推知小说作者“十里花中小隐主”是镇海刘筠。作为近代宁波籍革新派人士,刘筠不仅加入中华同盟会,还是南社、翼社等社团成员,他的文学创作及与文坛同仁的往来,既反映出其改造国家的抱负,同时也呈现出近代宁波志士利用报刊及文学为裨补时弊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小说、政论、散文、翻译作品不仅对当时中国的文学革新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被介绍到朝鲜文坛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积极的影响,他也一跃成为当时朝鲜文学界人士众所瞩目的人物。本文拟通过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影响的考察、探讨梁启超在中朝近代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及中朝近代小说发展的共同规律。一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起到巨大影响并不是以小说家的资格直接给予影响的,而是首先以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的资格影响朝鲜社会的.而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的过程中,他的小说及小说理论才对朝鲜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社会小说创作,是近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自鲁迅先生首倡近代狭邪小说以来,研究几经起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近代狭邪小说的兴起原因、思想内蕴的整体评价、作品的成书年代考证以及狭邪小说分期等问题的探讨上,然囿限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及思维的定式,近代狭邪小说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有两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一是传统小说的自身转化,一是外国小说的影响.其中,外国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以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为考察对象,从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叙事模式和小说语言等四个方面探讨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1902~1909年间创办的《新小说》《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这四家清末最具影响力的小说杂志,都将翻译小说列为重要的刊行门类,共刊载外国翻译小说108种,数量可观,特点鲜明。文章分析了翻译小说的体例和形式的特点,阐述了翻译小说的题材类型和小说的翻译方式,认为清末四大小说杂志上刊载的翻译小说,动态且清晰地反映出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发展过程,代表了晚清翻译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探索思辨的时期。反映时代脉络的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迭起,呼唤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救国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追忆过去,回首“昨天”,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变迁及其历史选择,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据此,胡维革同志经历几年艰辛劳作,《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一书最后脱稿了。 维革同志年轻聪慧,早在攻读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便立志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他先后参加编著《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中国近百年名人传》等书,为专攻近代思想史作了起步。接着,他又撰著和主编了《冲击与蜕变——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政治》、《中国近百年文化史纲》、《中国近代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和《共和道路在近代中国》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论文。论据精当,见解新颖。  相似文献   

19.
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中国小说的近代发展历程线索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规模碰撞与融合,即近代西学翻译的背景来看,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汉语语言的通俗化、创作技巧的革新、功能的嬗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创作局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作者认为,近代社会经济形态为近代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作为商业生产者的作者群体,以及作为商品形式的小说刊物群体。近代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商业生活。小说成为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特殊畅销商品,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审美倾向:功利性。通俗性。消遣性,缺乏深刻的人文精神。小说的商品价值品位带来了文学艺术品位的堕落。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商品经济局限了近代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