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域祆教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祆教考述高永久祆教(Mazdeism)是最早在西域地区流行的宗教之一。其教祖琐罗亚斯德(Zoroaster)是古波斯米底人。①他大约生活于公元前628—前551年间,30岁时创立祆教。②由于得到国王维胥塔斯泼(Vischtaspa)与王后胡道撒(...  相似文献   

2.
祆教曾是历史上流传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广的宗教之一,它对哈萨克族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刻。它与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有许多共同之处,经过长期的融合、吸收,哈萨克族形成了某些固有的风俗习惯,从这些风俗习惯中仍可见到祆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表现了《妙法莲花经》序品中的雩雨场景。用图像学的方法分析其中胡服、胡舞、胡乐、胡塔及衔绶鸟图案所蕴含的粟特(祆教)文化信息。在对古籍及敦煌文书中雩雨与赛祆材料进行引征的基础上,剖析祆教逐渐由实体宗教蜕变为文化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审视汉籍于火祆教发端的原始记载,结合近些年田野调查所见民间科仪本中涉及该教教主的信息,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证明唐宋之后,民间于祆教教主的信息传递尚不绝如缕,尤其是明清时期,八闽之地的民间宗教,更有将其奉为主神者。由是,从一个侧面佐证祆教也像其他入华夷教一样,最后归宿于民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把受宗教迷信影响的起事和暴动,往往称之为“妖贼”、“妖人”或“妖道”,这类事件不绝于书,吴承伯起义只是其中影响很小的一次,但它却被误认为受火祆教影响的一次起义。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吴承伯起义相仿的几次暴动,以及火祆教来华的流播状况,认为吴承伯所挟之“道”,不能当作“祆道”,即波斯火教解,而应通“妖”,作“妖道”解;并认为吴承伯起义受到民间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彭无情  刁龙 《兰州学刊》2011,(1):150-153
受民族大迁徙运动的强烈影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新疆历史上众多民族角逐争衡、多种宗教文化争奇斗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主要有佛教文化、萨满教文化、祆教文化、道教文化、摩尼教文化和景教文化。结合当时历史史实,对这六种宗教文化的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孙武军 《西域研究》2024,(2):154-164
《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是张小贵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此著及作者之前两部著作在整体构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出各个主题齐步推进的格局。按照祆教教主及其他、祆庙、祆神崇拜、圣火崇拜、丧葬礼俗、其他习俗六个主题对三部著作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全面领略作者祆教研究的学术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理路。作者的文本经典等资料的精妙统合、源流贯通的专题研究、“作”“述”结合的学术风格等研究特色,为中国学者祆教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塔吉克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每种宗教象征符号在其文化上的反映不是彼此决断地排斥、并存而是透叠式呈现。文章认为塔吉克族配饰“圆形”母题的提炼和应用,首先是宗教因子的视觉阐释,其次它糅合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和对财富、生活的态度;塔吉克族妇女盛装配饰的形式和结构折射出原始宗教、祆教、佛教以及经过伊斯兰教义洗礼的宗教印记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祆教即拜火教,崇拜火光,日月星辰。祆教艺术鲜为人知。本文从历史、音乐舞蹈、民俗、考古等角度揭示古代西域的袄教艺术不仅繁盛过,而且继续对近代民俗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共居自治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穆斯林文化——融汇交流之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萨满教、摩尼教、祆教、道教等)在此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传播演化、兴衰更替的历史,形成在多民族共居基础上的多种宗教共存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