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企业特征分析是辨析利益相关者企业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管理能力特征、企业组织特征以及利益相关者企业产生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政策选择为研究对象,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动态的视角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划分界定,讨论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接着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阐述,得出利益相关者立场应为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会计政策选择即为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同时就利益相关者立场选择会计政策应注意事项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俊华  张龙 《科学咨询》2009,(15):13-14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国内相关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进、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目前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内生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集体选择,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企业价值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尽管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结果不同,但其企业价值却可用统一模型来衡量。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公司(或组织)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即任何一个公司(或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公司(或组织)要服务的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只是股东。在研究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时,该理论主要着眼于对利益相关者整个群体的研究,而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甚少。本文以弗里曼提出的一种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项目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对于"股东利益至上"理念的挑战产生以来,其对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及法学等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梳理评价,试图为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公司利益相关者进行保护是我国新《公司法》的主旨之一。但目前我国对利益相关者保护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应在自身特殊环境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并指出了实际中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继而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从而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既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相关各方力量相互权衡较量的过程。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准则制定的历史变迁及国际比较中发现其优劣得失,从而对经济转型期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丁晶 《经营管理者》2015,(10):86-87
在现代企业当中,由于契约理论的存在,产生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基本构架。而企业能力理论则对其内涵进行了充实和丰富。在公司治理方面,利益相关者要求实行共同治理的原则。共同治理则需要有相匹配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做支持。在此情况下,公司财务治理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目标上则具有一定得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发行机制下IPO定、抑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固定价格和询价发行都不能消除IPO抑价;在两种发行方式下,投资者异质预期越大,IPO抑价也越高;当两种发行机制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相同时,与固定价格发行相比,询价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更低,从而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若询价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更大时,异质预期引起的抑价增大,IPO抑价可能比固定价格发行更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论证了本文结论,并从投资者异质的角度解释了询价发行下也可能导致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及价值特征,提出了股权现金流及与其相关的财务指标,分析了这些指标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变化特点.建立了适应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股权现金流与股权资本成本为主要变量的高科技企业IPO定价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模型体现了核准制下新股定价的投资阶值原则与市场化原则.  相似文献   

14.
鉴于交叉网络效应导致用户加入双边平台的效用随用户规模动态变化,提出根据用户规模进行适应性动态定价的策略思想,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定价策略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引入平台动态竞争建模方法,构建了包含用户规模的双边平台适应性动态定价模型;接着,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动态定价与静态定价的效果进行比较;最后,考察了平台竞争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动态定价策略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动态定价显著优于静态定价,模型主要参数的取值变动不会改变动态定价具有相对优势这个定性结论;(2)提升服务质量或改变基准用户数不会明显增加动态定价的相对优势,但强交叉网络效应或前瞻性用户都会增强动态定价的相对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平台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平台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5.
O'Hara理性预期模型假设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存在完全学习行为,从而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效应。本文放松这一假设,引入非知情交易者学习程度,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对理性预期模型进行了拓展,模型结论表明: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学习行为影响了知情交易者概率与资产期望收益的关系;当市场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学习行为时,随着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程度加深,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影响。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羊群效应验证了市场上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以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中小板上市的278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研究对已有实证研究中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收益产生正或负效应这一矛盾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并基于此对询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结论对知情交易者概率在资产定价中的适用性具有一定启示性,同时对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提出了一种实证检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管理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8年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围绕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这一重要的创业投资(以下简称"创投")退出方式,研究创投机构对其支持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和股市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企业上市时的规模和年龄均显著低于非创投支持企业,且前者在上市首日的抑价水平显著高于后者.从长期表现来看,虽然在锁定期内创投支持企业和非创投支持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股市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解禁后前者的业绩下滑幅度显著高于后者,且股票投资收益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抑价水平和长期绩效下滑幅度与其创投机构的从业年限显著负相关;此外,国有创投机构支持企业的抑价水平及绩效下滑幅度显著低于非国有创投机构支持企业.这些结果验证了Gompers[1]提出的"逐名动机"假说,表明我国创投行业目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创投机构为尽快实现投资收益、证明自己的实力会促使其投资企业过早上市,并且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部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债余额、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利率水平等.在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内部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用行为博弈理论,研究了潜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发行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三个参与IPO主体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并对投资者性行为进行抑价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不存在分歧时,只存在有意抑价,IPO抑价相对较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存在分歧时,既存在有意抑价,也存在无意抑价,IPO抑价较高,且投资者的分歧越大,IPO也抑价越高。最后,论文通过实例模拟为文本的结论提供了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