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二战结束前中国留日学生接受预备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该校初为松本龟次郎私人所立,但随着日本侵华野心的日益膨胀,日本当局通过经费投入、人事调整等直接和间接手段将该校操控于手中,并通过专业设置和校外活动等对中国留日生实施殖民教育,企图将其培养成“大东亚建设”的协助者,致使该校逐步沦为日本培植“以华制华”亲日分子的重要基地。深究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对中国留日生预备教育发生殖民化转向的实情,可明晰近代日本民间教育机构被纳入政府事业运行轨道的历史宿命之所以然,亦能得出留学教育要遵循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宗旨、对外教育交流需警惕国际非正常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仿,教育发展也有着较多的异同之处。21世纪之初,中日两国先后出台各自的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案。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剖析中日两国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案在艺术领域的异同,从而探寻中日两国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他自费到日本留学,徒步走遍日本全境,采访了31位国会议员,18年来为中日两国友谊默默地奉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周昌松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交流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两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而言,近代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古代则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德川时代,日本全面引进中国的宋明哲学,据以建立日本化的儒学。在此过程中,贝原益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原益轩(1630—1714年)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继承和改造宋明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济高速增长期中日两国公共教育财政特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公共教育财政规模比日本小,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满足国民教育的需要,尚需加大投入力度;中国的中央教育财政呈现对高等教育的倾斜,而日本的中央教育财政则是对义务教育倾斜。我国应以日本为鉴,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加强教育财政的体制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田尧是日本著名的进步学者.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被誉为日本教育学术界的泰斗.一贯热心于中日友好和两国的学术交流.大田先生曾先后三次访华,发表学术演讲.受到我国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这里发表他的《关于学校信仰的思考》一文.虽然讲的是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一好友20年前去了日本,其间他两次动了回国的念头,也因为正好有国家相关部门想要他。但后来,他在日本事业稳定,成了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夫人与孩子也适应了日本生活,也就不再动回国的心了。但他与租国的情缘仍然深厚,通过创办《中日名流》杂志、宣传祖国的发展成就,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教育是成功的.它虽不是尽善尽美,但它在为日本达到目前的社会水准提供了无可争议的基础保障.通过比较中日两国高等农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措施上的一些差异,谈谈自己在两种教育模式中学习、工作的一些体会,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会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时强调中日两国政治家要登高望远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由日本众议员、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林义郎率领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时指出,中日友好事业需要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坚持,希望两国政治家能够重视和教育培...  相似文献   

11.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对高校的音乐公共课程进行改革,并己形成自身传统与特点.我国高校音乐公共课程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内容与形成也在逐年丰富.比较中日两国音乐公共教育课程特点,并找出自身发展差异,有利于明确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可谓乾坤倒转。在连接两国的宽广海域上,不再见慕中华之风而不辞艰辛赴中国朝贡、学习的日本使节、僧侣们的漂泊身影,日本实藤文库中也查寻不到珍藏于东大寺正仓院那样的大唐瑰宝。相反,一批批中国学子却忍辱负重地来到这个被祖先称为“倭国”的地方。自1896年唐宝锷等十三位学生赴日留学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学生竟达三万余人。1896-1911年留日教育出现的原因这一时期留日教育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来说,可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作结。国内的原因● 留日救国的社会思潮甲午中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月14日22日,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西村幸次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长、经济学系主任佐佐木信彰教授,日本和光大学人际关系学系人际关系学科副教授小林正典,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研究生格日东一行四人在贵州省道贞、平坝、安顺等地进行“中国少数民族习惯综合研究”课题中“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法律状况”的调查研究。8月20日下午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座谈会,会议由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刘胜康教授主持。日方学者有:西村幸次郎教授,64岁,196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一系本科毕业,该大学法学研究科硕士…  相似文献   

14.
日美学习外国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日本和美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教育经验,日、美两国 可 谓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的两种成功的典型模式。通过对日、美两种成功模式的异同点详细的比 较 ,以揭示学习外国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这对于我国学习和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日本以直木孝次郎和朝尾直弘为正副团长的日本史学家一行五人友好学术访华团,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来我校日本研究所进行为期四天的友好学术访问。在此期间,日本五位知名教授同日本研究所、苏联研究所、历史系专家、教师以及研究生三十多人,先后举行了两次学术交流活动。相爱大学文学部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直木孝次郎作了飞鸟奈良时代研究的报告,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朝尾直弘作了日本近世与近代化关系的报告,龙谷大学法学部教授木坂顺一郎作了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问题的报告,名古屋市立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芝  相似文献   

16.
日本企业国际化是日本经济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现象,并成为日本经济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机制.日本企业国际化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走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强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丁浩川同志,一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好学,完县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于一九二三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一九二五年加入共青团(C·Y),曾以共青团保定特别支部书记的身份列席党的会议.由于参加党所领导的学生运动,一九二八年被学校开除,从此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活. 丁浩川同志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  相似文献   

18.
日本教育研究的系统工程──读《当代日本教育丛书》刘立平1993年初,由中日两国学者联袂撰写,朱永新、王智新主编的“当代日本教育丛书”出版了第一辑三种(当代日本教育概览》、《当代日本高等教育》、《当代日本教育改革》),即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反响,对于编...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底以来,以研究宋史著名的日本史学家中(山鸟)敏、梅原郁两教授,分别率领学者访华团,专程来我校交流宋史研究成果,先后受到历史系主任胡玉堂、宋史研究室主任徐规、地理系副教授陈桥驿等教师、研究生、学生的热烈欢迎。 1982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以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名誉教授中(山鸟)敏为团长的浙江访问团一行二十六人,来访我校宋史研究室。徐规教授向日本学者介绍了我国宋史研究的简况与动态。继而两国学者就各自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谈。在座谈中,双方都表示了一个共同的意向:希望加强中、日两国学者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包括举办一些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并各自都愿为此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根据文字记载,从汉代起,中日两国就已经友好来往。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中日两国爆发了两次大战,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为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之前的20多年,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的日本,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明治维新第2年,即1869年,日本天皇在其颁布的“御笔信”中,就扬言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侵略隔海相望的朝鲜。第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