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本期封二、封三所发图版,是一组亟具特色的新疆石雕人像。新疆古代石雕人像,大都分布在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带,个别也见于南麓的边缘地区,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遗存中,算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类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一,这类石雕人像,虽然在今苏联中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有着广泛的分布,但在我国,根据调查和已经发表的资料,则仅见于新疆。据闻,我国内蒙古锡林浩特盟也有分布,但未见公开报导。这类石雕人像具 相似文献
2.
蒙太古语义学,简称MS,七十年代初由美国数理逻辑学家蒙太古(R·Montague)提出,八十年代起开始在西方语言学界流行,目前在国际学术界研究自然语言语义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世纪初以来,由于结构主义学术思潮的猛烈冲击,不少人回避一切与实体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论略杨新民对于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大抵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宋代以前,爱情诗歌的创作出现过比较集中的三次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晚唐及五代时期,从五代开始,诗词分工,到了宋代,“词为艳科”... 相似文献
5.
李亮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在世界范围内,当旅游业成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热门产业之时,旅游成了热门学问。这门学问在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兴起,涉及方方面面的共通性问题;而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又有差异存在。横向看,差异存在于国与国之间;纵向看,差异存在于历史与现代之间。中国古代人们的旅游活动极为频繁,旅游意识和观念形成甚早,旅游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其美学价值的认识)亦时见于古人的议论之中。但是古代旅游没有形成专门学问。旅游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传统观念的“旅游”概念与现代旅游学的技术性定义相比,现代“旅游”远不止以游山玩水(即观光、消遣、娱乐等)为主的古代旅游所包蕴的内涵。但本论只限于从历史角度来谈诙我国古代旅游的状况、旅游于人生之价值,并从旅游的文化结晶之一——旅游文学,来谈谈文学如何将其艺术升华,以及它于现代旅游之作用。探讨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必要主要在于,现代旅游是古代旅游的发展和拓新;历史旅游于人生沉淀下的不朽价值,依然是鼓动今人旅游参予的一大动因;历史的旅游文学,又是现代旅游业中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仍需继续挖掘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特殊的生态农业观,其主要内容有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大农业观、大环境观;以正确处理“天时”、“地利”、“人力”三者关系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系统及以“万物并育”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这样一种生态农业思想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认真地挖掘、整理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畜牧渔猎经济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狩猎到畜牧业 在中国远古时期 ,由于农业不甚发达 ,先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渔猎和采集植物 ,所以 ,有人把这一时代称之为“肉食时代。”① 随着社会的进化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逐渐摆脱了饮血茹毛的生活 ,野兽被家畜所代替。农业和畜牧的发明 ,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飞跃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 ,对于农业和畜牧业谁先产生的问题 ,至今人们的看法还未完全统一。东半球的农业 ,按照摩尔根的观点 ,是在畜牧业发明之后。当时人们种植谷物 ,是为了饲养家畜 ,马克思据此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西棠案:毛诗有大小序之别,先儒称之,又复强为之名,于是起讫,亦多自以意定,此当为说者一也。大小序之说者,昔贤论议尤歧,其立论之先后,及其是非之辨,樊然殽乱,郅不显憭,此当为说者二也。若毛序之伪、当别为条辨,兹亦略述之。作毛席序略说。毛诗之序,其作者非一人,故有大小之分,然有谓之小序、大序者,有谓之古序、续序者,有谓之前序、后序者,有谓之首序、下序者,复有以小序为大序,大序为小序者,综其名称,约有六说,共为八名。一、经典释文关睢序下云:旧说云:起此“关睢,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睢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沉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睢之序,总论诗之网领,无大小之异。 相似文献
13.
14.
王宾如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
诗歌创作有形似与神似之说,只是咏物诗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中国古代部分写景状物诗歌.诗歌创作有一个由言志,到言情,到咏物的不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论文以“气”。这种文气说,既不简单地等同于文章的气势,也不简单地等同于作者的禀性、才气,它有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散文领域里一个与诗歌的意境说平行的美学范畴。一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第一个赋于“气”以美学意义的是曹丕,他把“气”与“文”联系起来,提出了“文以气为主”。以“气”论“文”,可以说是建安时代重视作家个性特征的时代精神在文学理论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对建安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气之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尔等等)那里找到这样那样的支持。按照这个思路,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知晓它所包含的时间观。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对时间的最主要两种看法,一是末世论(目的论)的,二是物理自然的。前者来自基督教,认为真实的时间由人与上帝的关系构成;因此,时间或历史向着最终决定这种关系的那个终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饮食礼俗和习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国古代饮食活动中的礼俗和习俗,对于深刻认识中国饮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循礼蹈矩的古代饮食礼俗礼是我国数千年历史的核心,具有我国一切文化现象的特征。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有关国家的典章制度、社会的生活习惯、个人的行为规范等,都包含在内。 1、礼俗产生于饮食礼是以俗为基础的,俗既有礼的成分,则俗就形成的礼俗。最早的礼俗,是从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产生的,《礼记·礼运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治史修养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史者的史学修养关系到史学著作的可信程度和质量高低,因此,备受历代史学家关注.孔子提出"书法不隐",成为古代史学修养思想萌芽的标志.汉代和南北朝时期,秉笔直书成为著史的笔法和史家的道德信念.唐代刘知几的"三长论"明确了史学修养的范畴,初步建构了治史修养理论体系.元明时期,治史修养思想进一步完善,"正心说"和"二善说"成为清代"史德论"的思想先导.章学诚是集大成者,首次提出"史德"范畴,确立"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良史评价标准,提出养心术的方法,使得中国古代治史素养思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学语言观在本体论各异的儒、道、佛禅语言观背景理论中展开,这三种语言观分别探讨了语言与伦理、语言与宇宙本体、语言与自我心性的关系,对古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潜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逻辑结构,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工具性的语言功能论、悖论性的语言特征论和体验性的语言本质论。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诗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