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中出现的一项新产品,是以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自然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最后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以期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市场规模大、开发投资大与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可阐释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将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度假游相融合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其本质在于"乡村原真性",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乡村消费为目的、以乡村文化为内核、以乡村体验为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需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我国乡村旅游按照旅游产品功能、盈利点和区位布局,可归纳为乡村酒店、文化民宿、休闲乡居和农业庄园四类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农户盈利、旅游合作社盈利和股份制盈利三类乡村旅游盈利模式,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特色小镇依托型三类区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乡村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典型的乡村旅游景观是中国旅游资源景观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乡村景观的独特地域空间文化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乡村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SWOT分析,指出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不仅依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合理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而且要丰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中乡村意象的保护与再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不同于城市的乡村景象,即乡村意象.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必须注意乡村意象的保护与再造,着力打造不同于城市的,具有“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的乡村意象.只有将自然景观的保护、生产景观的打造与乡村文化景观的挖掘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才能更好地保护与突出乡村意象,使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有助于打破区域内部发展空间上的不均衡,缓解污染,解决农村就业问题.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京津冀乡村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而创意旅游发展模式能够为京津冀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启新的发展思路.通过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乡村创意旅游的必要性,系统梳理京津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河北司马庄、北京古北口、宋庄为例,分析“创意农业旅游”“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乡村艺术旅游”三种典型的乡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以期对京津冀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下,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备受重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运用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服务区进行功能创新拓展.为增强荔浦市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以广西阳朔至荔浦公路某服务区为例,通过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和技术、乡村生态栖居及农耕研学等活动打造体验式农业景观,以期推动广西"旅游+交通"产业融合模式的发展,传承桂北喀斯特农耕文化,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全新的内涵与特征,即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美化乡村环境的全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全新模式、传承乡村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完善利益分配与调控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之美源于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乡村的一草一木皆散发出独特的乡土风情,这正是游客梦萦魂牵,寻觅向往之处.但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存在大量非乡村因素,远离了乡村旅游本质,因此从乡村旅游特征值的确定与测量为起点,根据乡村旅游特征中食物、建材、能耗、文化、自然等因素建立测量指标,尝试量化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乡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控制措施,为乡村旅游的价值提升和真正乡村的回归及乡村机能的恢复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界定乡村旅游用地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的不同形式,进而揭示了乡村旅游用地实践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同时还要保护农民的权益.这要求原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应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应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在合法与合乎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缜密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建立合理的乡村旅游土地评估标准,在保护农民权益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旅游产品加强京津保三核城市群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为此保定需要以全方位策略做好旅游品牌,不但要注重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等表层旅游产品的建设,更要加大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深层次旅游产品的建设。保定的旅游产品存在的缺陷为:旅游资源缺乏规模和档次,未充分发掘京津的消费潜力,品牌形象理念仍然很模糊。为此,保定的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遵循服务京津短假期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原则,并在诸多方面做文章:从区域经济角度做强“大旅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中的体验内容,推出主题鲜明的个性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我国检、警关系之现状分析,在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透视我国检、警关系之错位,并基于此提出重构我国检警关系的目标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农业增长源泉转变、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和农业产出模式转变的有机统一。农业技术创新可以全面重建农业生产函数,从而驱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技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路径是:完善要素市场机制、强化农业外部性的内部化规制、建立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唯一性等特点,特色强、品位高,并与地貌、气候气象、生态景观相得益彰,利于广泛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教育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整个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针对目前农机培训机构教育模式存在的教师知识老化,设备陈旧和培训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新的农业机械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目前的我国农机流通模式出发 ,针对农机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分别就国内外农机流通模式、机电行业流通模式以及农机自身流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了建立农机大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农机流通模式 ,并最终实现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农机流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研究人员与普通读者是津津乐道于作品中的田园、视景和牧歌情趣。殊不知田园视景背后隐藏着狰狞与险恶,田园牧歌声中沉潜着愤怒与呐喊:作品在展现湘西风俗时,同样从批判角度观照其落后的一面;在凸显边地地域特色的同时,沉重勾画边民的生存挣扎图像;在鞭挞都市病态人性的同时,不忘批判湘西的简陋人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等地理数学与统计方法和Arc View GIS分析软件,通过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最后分析表明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属于凝聚型,在全国范围内以及7大分区中呈集中分布,分布均衡性较低,各省市发展均衡差异较大,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河径流,且与地表水资源、旅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以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最为密集。  相似文献   

19.
安徽循环农业模式与生态功能区的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农业模式注重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优势。然而,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别,决定了循环农业模式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在研究安徽省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安徽循环农业模式与安徽生态功能区耦合的崭新理念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内在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概括其经营模式,剖析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总结其经验,进而提出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对祖国大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启示:(1)明确的政策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证;(2)积极的财政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保证;(3)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条件;(4)有效的运行方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5)农业天然灾害救助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