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立意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立意,“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主题或主旨,指的是在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由此可以看出,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2.
文章,“意为帅”。立意的深刻或浮浅,新颖或浅俗。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那么.是什么决定文章立意?  相似文献   

3.
黄子肃《诗法》道:“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王夫之亦道:“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聚光点,是决定文章成败优劣的因素之一。立意当如何?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立意美。立意,就是立思想,立见解。电视新闻是靠新闻事实,靠形象的画面来反映思想,反映见解的。这种思想和见解,就是电视新闻的灵魂。何谓立意美呢?清代文人李渔说过,“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他的意思很明确,有新就有美。文章是这样,电视新闻是形象化的文章,尤应如此。电视新闻立意的美,不光从内容上强调有深意、新意、精意,也还要从形式上突出他的画面美、意境美和镜头组接美,否则固定的格式,千篇一律的解说,概念化图解式的画面,只会削弱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削弱他的审美教育作用,严重的甚至会使电视观众反感。  相似文献   

5.
寓言的寓意     
寓言,顾名思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这种隐含着寓意的虚构小故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寓言”。正如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主脑一样,寓言的寓意也是寓言的主脑和灵魂,衡量一篇寓言的好坏,关健就要看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否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6.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7.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立意无疑关系到该科的成败。在人人都有话可写的情况下,竞争的热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谁的文章立意深刻、新颖,谁的作文就能胜人一筹。笔者纵观近年中考满分作文并结合同学的学习、生活实际总结出几种作文立意的方法,不妨一试。一、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作者从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或一个小问题入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引申和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提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把意义浓缩成为大事、大问题的结晶。换句话说,“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  相似文献   

8.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写同一个话题,用类似的题材,有的立意平庸,有的立意脱俗,文章的优劣高下立见。归纳立意的“平庸”,主要有下列三种表现:一是“老调重弹”;二是“人有我有大家有”,言人所已言,千人一面;三是浮光掠影,思维停留在表层,缺少深度。怎样使文章的立意闪出亮点,胜人一筹呢?方法是:一、深入一层,在思想性上闪出亮点。四川省2003年考“交往”话题,不少考生写作时跳不出“因某件事友谊破裂——后又恢复——悟出交往需要宽容(或真诚)”这一圈子,缺少个性化的思考。有位考生拟题“君子之交”,立意新颖,文思层层深入:一是从“身在乱世,…  相似文献   

9.
文眼,即文章之眼,以眼睛来比喻散文中的精警语句。它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对全文的题旨进行的高度概括与反复炼意,是立意的灵魂和炼意的升华。这正是陆机所云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赋》)中的起“警策”全文作用的、“居要”的“片言”。许多散文名篇中都有意设置文眼,巧用文眼会收到以下的效果:一、巧设文眼,可使文章结构严密《陈情表》中李密立足一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孝”字来陈情;《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围绕“熟知赋敛之毒有胜是蛇者乎”的“毒”字来立意;《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则紧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10.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无一不受主题的约束。在明确了体裁和范围之后,应该深入构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立意。先立意而后行文。立意要高,应力求做到深刻、新颖、准确。一、立意要深刻。古人说:“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否则,流于肤浅,一般化,就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比如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评点”? 有人说,古人著书,不加标点;读书一边读,一边圈点;一边读,一边下评语,谓之“评点”。或者说,“评点”就是“评论”和“点拨”的意思,即在文章的关键处、词句的精细处设点,对文章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进行评论、说明、分析,以帮助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匠心。 如果把“评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看,我以为后一种说法可取。事实上,今天用于语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文审题最重要,一旦跑题,满盘皆输。审题的重中之重,就是确立意旨。有了正确的意旨,才能够写出好文章。审题和立意密不可分:审题后,有了立意;立意后,有了文章。  相似文献   

13.
按照“物名”与“事名”之分,并结合词的”立意”之义与“所指”之义的不同存在,来考察同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可得其主要规律:凡物名同源,或是立意之义相同,或是所指之义相类相关;凡事名同源,或是所指之事现象相类相关,或是所指之事事理相因;凡物名与事名同源,或是事名所指之义即为物名立意之义,或是物名所指之物与事名所指之事直接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一字立骨”法亦称“一字经纬”法,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所谓“骨”即一篇文章之“本”也可称为文章的“主心骨”,或文章的主线。运用此技法,犹如沙里淘金,需要从大量的材料中概括出一两个闪光的字眼,为文章立骨。使众多的事实、纷纭的道理,围绕着一两个字,浑然一体、卓然挺立。说得再具体些,就是说,文章由一字升发、放纵开去,借助于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一层一层地剖析,抒写特定的字。最后又由这一字回归、拢合而来,从而发挥一字之帅,牵制全局的艺术作用。各个部分也因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也就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使立意显…  相似文献   

15.
每次将作文本收上来 ,总是发觉立意肤浅 ,构思简单 ,常令教者感叹 :学生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了 ,不能写出好文章是生活不够新鲜、刺激所致。于是 ,为写出好文章而组织班级辩论者有之 ,参观校外景观者有之 ,看电影听报告者有之……这样的活动自然使师生感到新奇 ,但是除了极少数习作能表现出一点新意外 ,大多数仍是对过程的简略或琐碎的记叙 ,对事理不痛不痒的言论而已。这恐怕都是学生不会观察周围一切所致。什么是观察 ?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  相似文献   

16.
“文以意为先”,一篇优秀的文章,立意总是在深刻、新颖上闪烁着它那迷人的光彩。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立意精湛深刻、新颖独到呢?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灵活,特别喜欢运用逆向思维,写“唱反调”的议论文,以求能标新立异。“唱反调”的议论文可以别出心裁、独辟踢径地立意,从容冷静地思辩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采,收到“反弹琵琶”、折服读者的效应。这类文章,在高考中亦易脱颖而出。文贵创新,当阅卷老师对众口一词、千篇一律的文章感到乏味时,突然发现那“万绿丛中一点红”,能不为之拍案叫奇,挥笔批下高分么!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有一位考生议论文得了满分,就是因为他在一般考生或批评“运动鞋”太放荡,或指责“高跟鞋”说话太偏激,或赞扬“男青年”…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有统率作用,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文章的审题立意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以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同学们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朱熹“仁”学思想内涵超越了以往儒家传统的内容,是在继承、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认为立意为善是仁的首要含义;“仁是爱之理”;“仁是心之德”;仁有层次性,等等,是仁的具体内容。他的仁学思想是终极目的和科学方法的和谐统一论,是人人立意为人人好,用实际行动为人人好,用科学的方法为人人好。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第48回写黛玉与香菱论诗。黛玉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段话虽出自小说中人物之口,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的写作主张。曹雪芹特别强调立意新颖,“不袭前人”。《红楼梦》第37回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