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爱情色盲     
女人从出生开始似乎就注定要经历磨难。母亲难产,出生后,女人的左前额比别的孩子多了一块斑,红色。母亲说,那是胎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女人还小,她还不懂一块红色的斑长在一  相似文献   

2.
王颖 《当代老年》2010,(10):36-37
谁能有如此大的怀抱,怀抱着186名当兵的儿子,与1万多名战士谈心,和3000多名战士通信——她把“母亲”的意义延伸了、扩大了。我们的兵营有多大,母亲的、怀抱就有多大;我们的战士有多远,母亲的心思就有“多远。”她就是乔文娟—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的拥军爱兵故事,一传;遍了大江南北,震撼着中原大地,先后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3.
无私的母亲     
蓝苑菘 《金色年华》2009,(10):43-44
我的母亲叫麻爱亨,与新中国同龄,是一个很含蓄很古板很传统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县图书馆馆员,没有多大的成就,只有尽她所能做的事;作为母亲,虽然我觉得不很如意,但至少她及格了。作为儿媳妇,她孝敬爷爷、奶奶;尤其是她22年如一日义务赡养蒙秉华大爷的事迹,更令人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金色年华》2008,(11):39-40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又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活。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  相似文献   

6.
细节温暖     
因为我写过我最爱吃母亲包的酸菜饺子,朋友便恳求我带她到乡下我的老家去。坐在乡下母亲的土炕上,当然不止有饺子,还有母亲那特有的话语,特有的关怀方式。朋友感慨万分,羡慕我有一个乡村的母亲,一个有人间烟火味儿的母亲。她的母亲是知识分子,日常跟她讲话包括共进...  相似文献   

7.
母亲——世上最伟大的字眼;母爱——世上最无私的爱。生活因母爱而温馨.生命因母爱而精彩。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节这天.我自然更加思念母亲。她在世时恰逢我在职。虽有孝心,但无法在她身边尽孝,心想等我离休时一定补上这一课。可是当我离休时.她又走了!我是空有孝心。尽孝无门,成了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8.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母亲,退休伊始心情低落到极点,不习惯脱离了同事和学生的生活。由于担心她一人出远门无安全保障,我只能劝她在小区内找娱乐,或是找人打打牌,或去左邻右舍家走走,可是几日下来,母亲以“七律”口吻报怨:“花虫鱼鸟男人爱,老妪出门无处转;乱敲邻里防盗门,彼此尴尬有损害。”我意识到,老人颐养天年还得投她所好方可。  相似文献   

9.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女人味?如果你是,那么将来还会是一个依然有女人味的母亲么?你可能已经是一位母亲,但将来还有可能会是一个很有女人味的女人么?为什么有的女人,会惶恐自己成为母亲?为什么有的女人,会惶恐于自己错失成为母亲?又为什么有的女人,像一棵品种优良的树,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事业人生做得,为妻为母做得;当她们作为一枚果子,皱了,软了,不那么甘甜了,可你问她,她仍然说,下辈子我还是做女人?  相似文献   

10.
花甲母亲喜结良缘新雪母亲40多岁时守寡。10多年来,很多热心人为她牵线搭桥当月老,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我们姐妹俩也劝她再找个老伴,可她总是摇头,说不愿走这一步。母亲性格内向,有什么想法都憋在心里,我们做女儿的也不好声张,怕母亲说嫌弃她。为了让母亲少点寂...  相似文献   

11.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相似文献   

12.
女人故事会     
母亲怀上我不容易,她是35岁时才怀上我的。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母亲生下我3天就离开了"月床"下地干活,受了风寒,从此落下了头疼病,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断根。坐月子的母亲找一块头巾扎紧在额头上,两边太阳穴再贴两块太阳膏药,像所有农家妇女一样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母亲一字不识,她对每一个识字的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13.
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母亲迫于生计把她送人领养;8岁时,养母因病瘫痪,养父离家出走重任;17岁时,她不忍将养母独自留在家中,决定带着养母上大学。她就是被人们称为“最美女孩”的孟佩杰。12年来,她知孝感恩,任劳任怨,悉心照料养母,她的孝行感动了无数国人。  相似文献   

14.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送走94岁的婆婆才一个多月,王周生92岁的母亲也躺在了医院里,她因脑溢血昏睡了好些天。这天晚上,王周生在病床旁边和护工说话:“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婆婆,我叫她妈妈,一直叫到她走的那天;另一个是我的母亲,我们启东乡下叫‘姆嫚’。  相似文献   

16.
最糟的爱     
“一个多月没回来了吧?”母亲一边嗔怪我,一边挑块儿肉最多的排骨夹了过来. “这是备用筷子.”她还不忘补充一句. 本来吃得津津有味,却被她最后这一句弄得我心里酸酸的.我想起来了,一定是上次的那句话,让她心有余悸. 也是在饭桌上,也是做了我最爱吃的椒盐排骨,母亲的筷子像一辆运输车,把盘子里的排骨一块一块地朝我碗里运过来.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05,(6):41-41
某公司主管汪女士向咨询师咨询,说她的男友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很奇怪的做法,使她不得其解,为此她犯了疑心病,对男友的一举一动都有怀疑,想立即中断与男友的关系。男友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可在他们的母亲病重期间,都是男友去给母亲擦身洗澡换衣服。而且他母亲只叫男友做这些事儿。她怀疑男友与他母亲有不正当的关系。咨询师根据她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仅凭这些现象不足以判断是或否,但因此而落下心病,就得注意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18.
杨美梅 《老年世界》2008,(14):19-19
小朱十分注意母亲的精神需求,她给老妈制订了体育锻炼计划,老太太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她提出送老妈上老年大学,老太太嫌远;她又给老妈联系老年合唱团,老太太说没兴趣,而非要女儿每天来看望自己,认为女儿能够陪自己打麻将、聊天才算孝顺。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约法三章”:要他们隔三岔五回自己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相似文献   

19.
做了母亲的韩蕊,还没有见过儿子一面、儿子铁蛋出生后被紧急送往儿童重症监护室,她没有见到;孩子满月出院后又被家人送回了老家,她还是没见到;好不容易等到儿子百天.丈夫、父母却仍不让他们相见。  相似文献   

20.
李慧玲在她满38岁那天——1998年2月20日,才随着她事业的成功,喜气洋洋地步入洞房。为了这一天,她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涩,有过多少愁苦与哀怨是谁扼杀了少女怀春的心1959年,李慧玲出生在奉节县兴隆区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二磺厂当工人。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让她到二磺厂当了临时工。当时李慧玲已满23岁,农村的家里有好些人给她提亲说媒,父亲却一概拒绝。在母亲的安排下,她背着父亲先后与几个农村青年相了亲,但几年的工厂生活,已使她看不惯农村人。她对母亲说:“让我在工厂找朋友好吗?”母亲见此情形,也就同意了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