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它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洪水神话中的关键性情节,如洪水泛滥、葫芦载人、兄妹占卜成婚、怪胎变人等都是由原型神话变形演化而来,虽经变形,但多数仍保留了原始的生殖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共同形成了洪水神话再造人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麽经以宗教典籍的形式凝固了诸多壮族古老的神话因子,其中存在大量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形成了一系列感生神话。麽经感生神话中的感应物分别为风、虹、水等自然天象,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些自然天象的文化内涵,以揭示麽经感生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政治感生神话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记录的政治感生神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渊源,归纳并将其划分为梦日、神光、文其名等六大类,对这一时期政治感生神话出现的原因从权力建构、民族融合和汉文化的吸收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帝王感生神话成为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自我神话所奉行的蓝本的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解释万物及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主要产生于南方,自然生人型神话便是其中的一类.因为这类神话认为人类诞生于多种自然形态,所以在南方各民族的信仰中,特定的自然形态便成为祖灵的象征,生育力的象征,生命力的象征.这些自然形态的象征意义又通过五花八门的民俗事象得以生动地展现和代代传承,古老的神话由此而获得了永不衰竭的活力,即使是在现代生活中也不难寻觅其飘忽的踪影.  相似文献   

5.
水神感生神话的原型与生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大一部分感生神话具有一种共同性,即女子感应的对象尽管多种多样,如雷、电、风、月、虹、气、龙、蛇、长人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水神神性,同属于水神家族。本文称这类神话为水神感生神话。水神感生神话中的各种神话之所以具有共同性,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型——女子感水生子神话。水神感生神话只是用各种水神替代了女子感水生子神话中的水。说到底,水神感生神话的产生与水生命信仰有关,所以这类神话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水生型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6.
感生受孕作为殷周民族始祖的降生方式,随着《诗经》的流传,成为了后世历代先王诞生的原型。无论是简狄吞鸟卵而生契,还是姜螈履巨人迹诞下后稷,都是无父感生受孕的结果。通过对《诗经》中感生神话的剖析,阐明了感生神话的演变,从而分析了神话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感生神话的感生原理;认为按照感生神话中主客体的交感方式,可以分为触物感生和意念感生;指出感生神话虽然内容多荒诞离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思想状况和种种观念。  相似文献   

8.
感生神话在先秦时期就面对"帝王世系"说的挑战,上博楚简《子羔》篇反映了儒家学者对德与天命的认识.汉代感生神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融入"帝王世系"说,反映了经今古文相融合的趋势.五德终始理论是这个时期感生神话制作的理论基础,在汉高祖感生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九隆神话与伏羲神话都属于龙神话,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关于龙的神话,不仅流传在汉族地区.也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地区的龙神话有各自的特点。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分别流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二者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融合状态。该文试从类型分析和文化功能两个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二者都属于感生型神话中的感龙而孕型神话,但在受孕的图腾机制和感生结果两点来看,又存在眷差异。在龙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过程中,在成为中华民族的总图腾和象征符号的过程中,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各自起到了不同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感生神话的起源与胎梦有关,二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而从胎梦向感生神话的转化大致有早期万物有灵论和后期政治神话两个阶段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神话的自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所蕴涵的自由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神和英雄与命运的抗争。它具体表现为“与外在事物的抗争”和“与自己的肉体斗争” ,前者主要凝聚一种知识的力量 ,并通过一系列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完成了从对自然的抗争到对专制暴君的抗争的历程 ,衍生出西方最早的自由民主思想的萌芽 ;后者表现为一种意志力量 ,在英雄悲剧里表现得最为充分 ,其中有理性的思考更有非理性的命运观 ,但这种非理性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又转变为一种自我超越———通过对现实的抗争 ,把人 (神 )引向理想的现实 ,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神话自由精神中超越与世俗相融 ,也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小说笔下的山洞是其故乡神话的一种。在《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等小说中,沈从文描写了情人前往深山峻岭中的山洞幽会,然后自杀死亡的神话悲剧,这实际上象征着自然与神意合一爱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神话具有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道教的发展也离不开神话的佐证与传播。道教基于宗教本身弘道的需要,对神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秉承着万物有灵的观点,凭借变形的手段,继承、改造和创造神话故事,使道教神话成为中国神话宝库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土家族的神话资料,对土家族的宇宙图式与象征结构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土家族神话对宇宙结构图式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这种解释根源于土家族独特的生存环境;梯玛神图是土家族神话中宇宙结构图式的具象表达;神话中的意象充满着生殖能指与生命喻义,这些意象构成了土家族文化象征的主要原型;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是土家族神话中的最基本的“无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据和探源,试图勾勒出中国远古神话一个粗略的神族谱系。文章重点考察了远古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两大帝王神系,并以此为核心,上溯至太皞和少昊的太阳神族,下延至开启中华文明的大禹神。同时,对与炎、黄帝系有关的女娲神话、盘古神话、羿射日神话,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神话也做了相应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当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有三种典型型式:原初形态气态或忽略,气态运动,创世者出,先分开,后整治天地;原初形态水态或气态水态,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取土造地,捉兽负地;原初形态气态或水态或忽略,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以动物或自身躯体化生天地万物。较早进入农耕时期的中华各民族先民创造创世神话的深层心理动机,即塑造一个凝聚族类支配自然、立足社会的理想和愿望的形象,依靠他们来影响气象,驾驭自然,因而这一类形象大多带有农耕时期族群首领的品性,或者说直接身份就是族类的始祖。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从叙事上开启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奋斗精神。关于他们创世的叙事彰显了民族的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展示了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