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作为司法追求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与效率有时是相互对立的。因为效率着眼于速度和收益;而公正则着眼于过程和结果,不同的出发点作用于同一对象,自然会产生矛盾;司法公正与效率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公正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谈不上公正,单纯追求任何一方面都是对整个司法价值的损害。诉讼的及时终结性应该是司法公正的当然要求。受我国审判体制和司法原则等方面的制约,诉讼的及时终结性这一司法效率的核心要求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司法至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分为实体性冲突和程序性冲突两种 ,在解决社会冲突的诸多途径当中 ,由于国家垄断了武力 ,这就决定了国家的司法诉讼成为化解社会纠纷 ,解决社会冲突的终极途径。司法的终极性即司法至上。司法追求的是普遍的公正价值 ,司法至上的灵魂是司法公正。为此 ,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司法公正这一目标 ,确立以民为本的立法观念 ,切实强化法律公示制度和完善审判制度 ,增强法官的独立性 ,将司法至上真正化为立法和司法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正义准则在司法领域的贯彻和体现,是通过司法方式对人们的纠纷进行裁决,以实现权利和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各得其所。司法改革是中国司法的价值追求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司法公正应该成为中国司法和司法制度价值目标的一种整体概括的表述。把公正作为司法的终极价值和整体目标,司法效率、司法权威等则是司法公正的内置命题。应该以融贯地坚持司法公正的原理推进中国司法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监督,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有人提出应当加大公众参与司法的力度,重振被人们冷落多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目标应当是在统筹考虑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整合相应的诉讼制度和法律规范,在保证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基础上,调节好追求实体真帝和保障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因受到民意的影响而导致诉讼结果出现巨大转变的案件不在少数。民意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具有难以控制性和易变性等主要特征;民意之所以能够影响刑事司法,影响诉讼进程的各个环节,主要是由于我国司法体制不完善以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更好的维护司法公正,有必要采取有效举措以使民意有利于刑事司法实践,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然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公正司法,没有公正之司法就不可能有司法之公正。司法公正与公正司法相比具有模糊性和评判标准的多样性,从而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公正司法较之司法公正更易评判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司法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司法效率,有助于司法公正。但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干扰了法定司法原则与司法模式的适用,带来了一些法律风险。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受到人工智能冲击,算法的偏见和不透明影响司法公正与公开,人工智能对公权力机关办案能力的强化,使得传统稳定的诉讼三角结构面临失衡风险。对司法人工智能定位的偏颇是出现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司法人工智能须坚持辅助性定位,治理其需秉持“法治归化技术”的思路。应通过贯彻司法责任制和限定人工智能的运用情境来强化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要推动建设算法公开机制以加强司法公开;用人工智能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提升其诉讼能力,可尽量使诉讼结构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特征 ,是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司法独立。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病症 ,其根源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缺乏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如何围绕司法独立 ,推进司法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这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提供诉讼服务的业务部门,是一个直面社会公众的司法改革产物,是一个涉及多个改革措施的集合体,许多改革措施都要求诉讼服务中心同步跟进,形成改革协同效应。诉讼服务中心是司法便民理念的最佳实践样本,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司法认同和司法公正获得感。诉讼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有:法院案件分流、为诉讼参与人提供诉讼服务、为审判人员提供辅助、实现法院内诉调分离等。应通过法律大数据和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建设中应处理好司法便民、司法为民与维护司法权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司法的限度,让司法只为可为之事,着力通过提高司法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满足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所需的人财物成本。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2):83-87
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内涵特征,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司法的法治生命临界线;公正司法是司法公正的核心路径,既要积极追求司法公正目标,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价值,还要主动避免司法不公正。司法独立前置制度保障,司法中立确立原则立场,司法被动归类于内在属性,司法公开透明形成技术标准,司法职业铺设专业路径,司法程序发挥规则保障功能,司法裁判履行确定和判断职责,司法权威确定效力目标,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和共同发展"公正"司法的公正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诉讼资源的有限性与日益增加的诉讼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利用有限诉讼资源的同时得到最大的诉讼效益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诉讼资源消耗的因素主要是诉讼周期、诉讼程序、追求司法公正的观念和司法人员专业素养与水平等。对此,有关部门应从立法上缩短审限,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精简司法机关的人员编制,健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完善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是我国司法制度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保障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实现,可从推进和完善司法独立、注重程序和完善监督制度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与情理法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理法的协调是司法公正赖以生成的支撑 ,司法公正催生司法过程中的人文精神 ,促进对情理法关系的协调 ,司法过程中情理法的处理实质在追求情理法的协调统一 ,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大量选择信访救济而不相信司法救济,有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法院受理案件范围过窄,诉讼成本过高,传统"青天"情结和"官本位"思想以及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程序存在认识误区等诸多原因。这种信访不信法的状况,并不能使矛盾得到普遍、彻底解决,相反,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进一步弱化司法权威,损害我国法治建设。因此必须对我国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要相应对我国司法制度、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公正、顺畅、高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以解决信访救济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5.
审理期限是国家司法审判机关审理案件必须遵守的法定期限,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涉外民事案件的审理没有规定审理期限,降低了司法效率,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应当参照适用国内民事案件或涉外仲裁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16.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生命,是司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最终价值目标。绝对司法公正是理想,司法公正只能是相对的。相对司法公正的成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立法的不合目的性、保守性等缺陷是因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因素所致,此类因素谓之内因,外因则主要是指司法制度的缺陷性和执法者的人为性。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诉讼程序设计公正和程序规则选择运用的公正。律师自由是指律师实现律师价值的独立性状态。司法公正与律师自由两者的关系从表层看似乎是紧张亦或是冲突的,深究其实质,两者的终极价值却是契合的、趋同的,律师自由是制约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隐性代理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即指不具有诉讼身份的人员却对司法活动产生类似于代理人的功能的现象。狭义的隐性代理损害司法公正。隐性代理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利益追逐、诉讼制度架构、法治权威缺失诸因素相关。规制隐性代理应坚持预防与惩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观念、机制、监督、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和途径。指出:更新观念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基;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队伍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文章认为,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制度将对我国的司法改革发生重大的影响,"公平、透明、独立和统一"已成为我们司法改革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尤其是地方司法中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造成地方司法不公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公正权威的司法体系,坚固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拟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对地方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