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认识差异在医学领域表现最为显著,本文以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视角,比较了传统中医中气、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与经过历史变革,盛行于现代的机械的、还原性的西医生命观念。揭示了中西方在医学领域对生命看法的不同特征,并对原因作出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2.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3.
水德与秦制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哲学形态,早在殷商时代就有阴阳和五材的观念,至于这些观念的起源一定更早得多。西周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就与政治发生了联系。《尚书·洪范》中说上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叫“洪范九畴”,其中第一类就是五行。西周末年,史伯和伯阳父的言论中,就用阴阳五行关系论述过政治兴亡。但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历史观,是在战国末邹衍的学说中才出现的。邹衍(约前305——前240)“初以儒术干世”(《盐铁论·论儒》),后成为阴阳家的代表。他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胜关系说明王朝  相似文献   

4.
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在春秋时具有了哲学范畴的含义;在战国末期的政治形势下,阴阳五行由自然哲学转变为政治化的五德终始学说。政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流行民间的自然崇拜、数术方技结合起来,它是以夸大、扭曲感性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巫术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神学化的阴阳五行对中国秦汉以后两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侵染上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5.
先秦阴阳五行文化,系上古先民建构的一种关于宇宙万物普遍性法则的系统结构理论,并且逐渐成为阐发宇宙三才之道、建构整体意义世界的解释框架。当古人以阴阳五行解释框架来认知审美实践活动时,便形成了先秦时期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文化底蕴的"和合"美学观念。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文化及其"和合"美学观念,对于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文学理论、艺术创作,尤其是音乐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文艺思想对于美与善、文与质、乐与悲、物与欲、音与心、礼与乐等关系的认识,都集中体现了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服妖”观念是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灾异学说的产物,而“服妖”现象中又蕴藏着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丰富内容,唐代以前“服妖”现象与服饰流行、儒家礼仪规范以及民俗禁忌观念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情志学说的基本理论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致病理论、治疗理论及治疗原则,系统阐述情志概念、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病机理论、情志相胜理论、阴阳平衡原则,对情志学说的得失做初步评价,进一步深化对情志学说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思想不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认为天、地、人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可以从天道知人事,通过具有本体意义的"天"论证政治生活的正当性、合理性。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学说构建起天人合一思想。他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前提,不仅论证了大一统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与对君权的约束,而且使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和"三纲五常"的伦理模式成为一种政治现实。然而,他的思想中也蕴含了一定的神秘化元素。  相似文献   

9.
中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理论的形成、发展、演变,多受掣于儒、道思想与方法,主要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论和精气神学说的深刻影响,使中医理论成为有着浓厚的儒、道思想和方法的知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 ,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一个基本背景与前提 ,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 ,一直是精英思想家们用来解释其宇宙观的基本概念 ;而在祭祀、丧葬、占卜、风水等各种民间一般行为仪式中 ,在对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药、烹调等实用知识中 ,阴阳五行观念也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常识运用文化学和符号学理论 ,从区域文化、表意象征符号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阴阳五行学说做一概览性研究 ,并通过对其话语支配权力的分析 ,揭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是董仲舒阴阳五行说的最高范畴 ,拥有绝对的权威与至上的主宰性。阴阳五行则成为“天”意志的代表 ,上达“天” ,下及人 ,成为“天人合一”的中介与桥梁。“天人合一”是董仲舒借“天”宣扬“忠君”理念与“王道”政治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是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封建等级制度 ,宗法家族观念 ,“天人合一”的现实理性精神 ,“阴阳五行”的宇宙空间观念 ,都影响着建筑的布局 ,建筑环境设计和装饰风格等 ,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尚书》的五行和《周易》的阴阳均抽象于具体事物本身而演化为整个宇宙间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功能学说。在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均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和构架,传统哲学中的整体模糊思维遂成为中医之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拟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整体模糊思维的关系及现代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心理学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医的医学模式"医道"对中医心理学影响深远,中医心理治疗的历史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儒家文化的仁爱、中和、和合等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论、精气说、形神观,以及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念,都为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应该努力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心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指存在差别的不同成分相互协调地配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念"可谓中医"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保持"和谐",这才是健康状态。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器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处于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如打破这种"和谐",则百病乃生。中医的治疗大法如调和阴阳、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就是以恢复人体"和谐"为目的。可见,中医理论中无不渗透着"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大观小”,天道与人德的结合,体现了“体道”而“同于道”的“天人合一”观念。  相似文献   

18.
和合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它广泛地体现在阴阳五行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学说中,表现为儒、墨、道、释各家的一种相近的倾向,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倾向和特征。和合思想从先秦到宋明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学说与原始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种对待、解构世界的理论模式,体现着系统整体和辩证的思维结构,但是在其庞杂的体系中也一直未能完全扬弃原始思维的类比互渗的质素。分析了原始思维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具体反映,并分析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具有的类比互渗的原始思维的质素,以及它作为一种先验的固定框架的推理模式对中医学发展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众多思想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动态平衡的美好学说。以崇尚自然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精神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生态观,更呈现出人们致力于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善良憧憬。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的今天,需要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做到人与"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