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与佛教的渊源颇深:在游宦之旅中遍访名山古刹、寄住山门、与僧人交游唱和。佛境禅理的熏陶使得温庭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仕途蹭蹬的痛苦,也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清丽俊逸的面貌。本文讨论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佛教意蕴。  相似文献   

3.
词与传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学样式,但是温庭筠的词和传奇却表现了相同的肯定个体情感和欲望的反传统倾向,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就其外因而言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就其内因而言是由于文人人性的进一步自觉。同时,因传奇的兴盛早于文人词,所以,传奇和词不仅是生长在同一文化土壤上的两朵奇葩,而且还具有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论温庭筠词的"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是文人词的开山作家,张惠言对他的词予以“深美闳约”的高度评价,撇开其刻意求深的一面,皋文之说倒是触着了温词的本质特征。纵观六十余首温词,其外在形貌的艳丽雅美与其内在情感的婉约深蕴确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本文试图抓住温词“隐”这一审美特征,分析解读温词并揭示其形成这一美学风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其词如其人,自古褒贬不一,议论纷杂。本文从三方面分析造成其词多义之因。第一,人景相映,身世相怜,通过自身和词中主人公的身世的相似性,表达同病相怜之情,研究者便产生一种微妙的心境。第二,温词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跳跃性,跳跃便会省略一些内容,使读者有联想、对比、悬念的空间,也因而模糊了词意。第三,温词中大量使用“花”这一物像,与其抒情主人公都是女性有极大的关系,并不是借“香花”抒志向,与屈原的“香草美人之喻”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心灵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传统诗学的解构与颠覆——对温庭筠词的一种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界对温庭筠词的评价,无论是说它浓艳香软,缺乏深情,还是说它深美闳约,都是从传统诗学的意义上来评价的.在晚唐社会结构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的词创作解构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它解构了诗言志的传统,词人不再带着极为浓烈的主观感情去创作,只是为了配合宴席歌舞中的即兴演唱,于是,作者的主观情感隐退了,客观景物的装饰就成了烘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最佳手段,装饰性也就成了温词的重要特点.温词还解构了诗忧患的传统,词人以一种特有的"热感"投入了词的创作,传统的忧患代言人的地位在温词中隐退了.充斥于他词中的是客观物象的叠加和组合,以此形成一种客观的观照,形成一种不带作者情感色彩的语言形态.对传统的解构使得温庭筠在创作中尤为关注词的形式,这种对形式的充分关注对于词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位专力作词之人,其词皆在以情爱为中心的绮怨范围之内,其“绮怨”大量体现在温词中“阻隔感”的出现。温词中具有阻隔功能的“帘”、“纱窗”、“烟”、“栏”等字出现频率极高,表明温词中存在此岸与彼岸的阻隔。“梦”字的大量出现表明相通的受阻,也是阻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1.
对温庭筠词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议论纷杂,人们对于其词的理解也呈现出多义性,本文从政治环境、身世遭际、文化修养、个性特征、词作特点分析造成其词多义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温庭筠词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议论纷杂,人们对于其词的理解也呈现出多义性,本文从政治环境、身世遭际、文化修养、个性特征、词作特点分析造成其词多义原因。  相似文献   

13.
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的文学创作着力于以新的文体形式纾解哀怨伤感的情绪,从而对词这种新兴文体进行了全新诠释,以裱艳绵密之风使之作为“艳情”表达的最佳载体,开创绮艳词之先河。以其情感浓烈、辞藻华丽的特色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早年诗人在江南的社会活动空间,影响了温庭筠的齐梁宫体题材和诗风:“祖先回忆”的塞外行,促成了诗人咏史吊古,里面潜藏着一张诗人灵魂中的塞外地图;“地理学想象”的巴蜀行,满足了诗人心中寻找的“孤寂时刻”和“僻静角落”,它源于灵魂中不经意的幽微暗影。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境的运用上,他的诗与词都构筑了情景交融的纯美境界,又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同时,他把乐府诗的风格纳入了词的意境,使诗和词分为两种文体。  相似文献   

16.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追逐享乐、追逐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晚唐文坛的格局,诗、散文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温庭筠在词中所关注的对象——歌儿舞女,也决定了温庭筠词的面目应该是浓艳香软的;而温庭筠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对词境以及语言辞藻的偏好,更是温庭筠香艳词风的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填词的文人,在词的园围中为女性开辟了一个特有的天地.他大量描摹闺中女子的哀怨与相思,将闺怨词的创作进一步导入了以"婉约柔媚"为本色的境界,并对五代、两宋乃至整个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19.
晚唐以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风尚以及世人心理的变化,诗歌常以风情为题材取向,诗人不仅擅长在诗中融入对罹逢乱世的感慨,抒发相思离别、沦落天涯的感受,更频频于楚楼香阁、惝恍缱绻一派温柔乡中摇曳浓厚的风情。花间鼻祖温庭筠可谓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词之所以与托喻之传统相合,实是由于他坚持进步的理想,秉贞不二,压之不屈,诱之不动.而历史将他诬之为"薄于行,无检幅",实在是因为他不与当时为阴腐势力所左右之主流社会合作之故.正因为如此,终其一生,温庭筠都处于压抑与打击之中,其一腔正气蓄积于胸中,郁而不得宣,故虽为艳词,亦给人以一种"孤独寂寞寒冷的感觉",表现出"晶莹透明纯洁的品质".故其词之有托喻,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出于必然,而不是偶尔的"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