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当前,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伟大的改革方兴未艾。它以经济改革为中心,影响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全民性的伟大实践,它将不断提出崭新的社会课题,让人们去思考,去探寻解决的途径。文学作为社会认识的极其敏感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先锋”的地位。改革引起的观念、心理、伦理的变化,必然会在一些写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本文将着重研究改革题材文学如何反映改革中人们道德观念的发展。道德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它并不以纯然新的或纯然旧的状态呈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开国以来最深刻、最广泛,最复杂的变革。全国处处,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卷进气势磅礴的改革浪潮中去。听从时代召唤的作家,也积极地投入变革的潮流。于是,反映变革生活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它追赶着时代的脚步,应和着改革的节奏,生气勃勃,锐不可当,并势将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潮。如果借用近来颇为流行的未来学术语,把曾在当代文学运动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二次浪潮,那么创作潮头已经涌来的“改革文学”,就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握新时期岭南文学的趋向?首先要从近10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时代特点来考虑。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现代工业文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城乡经济生活的大调整和新建构,体制改革中“市带县”的社会区域的结构方式的重新组合等等,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田园式生活急剧向城市化转变,思想文化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新。岭南文学在反映这一历史变革进程时,也实现着自身的蜕变。它集中体现在反映的生活对象上,是把视点愈来愈集中到“城市”。不论是写乡村题材还是其它题材,岭南文学都有一种“城市化”或“都市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更新。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学不能不对此作出自己的反映。近年来,一批改革题材的文学顺应时代的潮流产生了,文学领域出现了众多的新人形象——改革者,在这些改革者身上,“往往表现出一种一反传统观念的‘异端’”。“异端”,顾名思义就是指那种不符合“正统”观念的思想和言行。日新月异的变革,使社会呈现出错综复杂五颜六色的状态。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熟悉的观念和信条前进。在变化了的生活面前,人们习惯了的某些认识、判断,政治、政策观念,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题材文学,是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文学浪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随着这种变革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一股强大的改革浪潮,已经对其它各条战线,包括城市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目前,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现在,可以说是人人都在议论  相似文献   

6.
“改革文学”一词,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为题材的文学,即写改革的文学;另一是指改革时期的新文学,即改革着的文学.目前在“改革文学”的论者中,有人专谈写改革现实的文学,有人则专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而有些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人,往往不屑于去谈写改革的现实生活的文学,认为那是“甘当时代的传声筒”的文学,是不够“超脱”的文学,是不能算作“纯文学”、“纯艺术”的文学.而有些写改革现实的文学作家,又反对那种只重表现“自我”,无视社会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偏于“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的所谓“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超越生活”、“超越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如何达到艺术内容的真实,鲁迅主张,艺术家必须表现自身所体验过的生活,择取主体有过真切的审美感受的题材。 题材,是被作家艺术家反映在作品中的客体,这种被选入描绘范围的客观对象,加上作家艺术家的理解因素——主体对题材的审美判断,便构成艺术作品的内容。因此,题材尽管不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全部,却是构成艺术内容的一个重要肌体。那么,如何确定题材对象?这种确定与题材本身的潜在价值有什么关系?而作为艺术作品中的客体,它与艺术的主体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鲁迅的见解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杨芳芳 《晋阳学刊》2006,(5):126-127
短信文学因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的普及得以产生,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为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提供了新的空间。然而,以既有的文学理念看,“短信文学”究竟算不算文学?如果不算文学,这种写作文本如何界定?如果算文学,它与其他品种的文学有什么不同?对“短信文学”作些学理性分析,对我们认识媒介价值张力对文学价值的影响,有许多启示性意义。一、第五媒体为文学的写作与消费提供了新的空间谈到文学的生存空间,在19世纪以前并没引起人们的多少关注,因为那时文学的生存空间十分单一,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包括戏剧剧本)都是通过“书”这一媒…  相似文献   

9.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的光荣传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经济责任制的出现和推行,面对企业改革的这一新的形势、工会的竞赛工作如何进行?还要不要搞?在承包中还起不起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归根到底是要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改革中推行的各种经济责任制、是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的核心是一个“责”字。在“责”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会发展史上,从提倡文学“为人生”到提倡自然主义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探讨的是文学研究会为什么要宣传倡导自然主义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它在新文学史上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12.
作为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历史文学有没有它“自我”的题材属性特点呢?这个问题迄今有不同的看法。我以为是有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优势”和“局限”两个方面。 所谓“优势”,可以抽象出这样三点:(1)知多度高。这是因为历史文学往往取材于历史上彰明昭著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它“从兴起之日起,表演的内容就是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问题——政权问题、各等级的相互关系问题、教会在国家中的作用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一整套具有纯粹政治意义的问题。例如莎士比亚的九个历史剧《理查二世》、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到底是什么?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从一般认识论考察作家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得出的必然结论。然而,生生不息的文学现象却又越来越向我们证明,在作家与生活之间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虽然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生活的映象,但其中的优秀之作大多并不以反映生活为其终极目的,反映生活只是为了表现“主观的合目的性”,只是为了“寻求全人类有关问题的答案”;在感性形式中探求如何实现对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积极肯定,才是作  相似文献   

14.
“文人无行”是一个持续古今的文学主题,到了20世纪则愈加明显。审视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少有正面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而大多是不光彩的形象,是被讽刺、被挖苦、被调侃的对象。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形象,40年代和90年代是两个重要的时段,具有对应性的特征。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生活中的知识分子出现了明显的“错位”,与作家自我形象也显出了极大的反差,个中原因,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15.
<正> 纵观目前对改革与文学的讨论,我认为有相当多批评家对于文学与改革的关系作了狭隘而片面的理解,这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改革文学”的规定上。以为只有描写改革题材的文学才是改革文学,这仍然带有以往把文学当成运动工具的痕迹。文学不是生活的镜子式的简单映照,它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和作用于现实的特殊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富于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具有审美目的的审美结构。从与生活的关系上看,真正的文学从来都不是建立在与现实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离异或超越基础上。在艺术的审美结构中,蕴含着作家对已经发生的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赞美。但是,以题材来规定“改革文学”的性质。就容易导致艺术创作与现实认同,这就不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立玲 《东南学术》2003,(2):134-135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 ,西方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的“摹仿说”、“镜像说”、“反映论”、“再现论”恐怕是最朴素也是最普遍的阐释了。无可否认 ,文学 ,无论它在行进的路上如何辗转 ,总不免最终归于社会、自然或者个人活生生的经历、体验、想象。长久以来 ,文艺理论的大厦就是以上述大同小异的论说为基础。我们密切关注的是 :某则文字表达了什么 ?它意欲何为 ?文学好像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 ,心事重重 ,欲语还休 ,闪烁其辞地试图遮掩什么 ,而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任务则是 ,找出这个家伙的意图 ,并尽量寻找一个或几个理由来阐释明白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文学艺术刊物开展了文艺如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于后: (一)关于创作题材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文艺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创作题材是广阔的。文艺家要把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放在首位,但是建国三十年要写,“五·四”以来的六十年也应该写,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以至古代两三千年也可以写,题材不应有禁区。我们应当力求创作题材多样化。凡是对人民有利的题材都可以写,凡是能满足人民正当精神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都是为“四化”服务的。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题材为‘四化’服务。既要提倡直接反映‘四化’的作品,也要欢迎作家间接反映‘四化’的作品;既要号召作家深入生活,努力熟悉新的时代,新的群众,也要鼓励他们写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生活;既可以写现代,也可以写近代和古代。  相似文献   

18.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四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由于创作风格的接近,被文艺界看作一个流派,是在五十年代的后期。或称“山西派”,或称“火花派”(因《火花》刊物而得名)。郑重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说法则为“山药旦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  相似文献   

19.
文学要民族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所谓民族化,主要是指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应达到的标准与归宿。近年来,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义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在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中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文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真实、深刻地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由民族文学的基本属性和产生条件所决定的。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20.
武侠小说作家黄易的崛起具有典型意义。他的代表作《寻秦记》将武侠和科幻结合,代表了武侠作家向言情、历史、推理等题材汲取营养形成辉煌后,在如今的困境下,终于将目光转向了科幻以及魔幻题材,并开创了通俗小说的新类型“武幻小说”。以《寻秦记》为代表的武幻小说的兴盛是武侠小说在困境之后的新变,也是武侠在新的环境下的新发展,就其本质而言,还是全球化浪潮下文化整合基础上的文学融合。它的兴盛,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文学渊源以及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