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凡夫 《日本研究》2011,(3):124-128
在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为借助日本学习西方新文化、新知识,汉语从日语中借入了众多的汉字词。这些词在甲午战争之前,多以学者们的客观介绍为主,之后逐渐变为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使用与传播。大量涌入汉语的日语汉字词,不仅要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诸要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语言内部规则的制约。因此,日语汉字词被借入汉语后,尽管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最终融入到汉语的词汇体系之中,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淘汰与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东汉以来,随着佛经的译入,汉语吸收了不少的梵语词。梵语词的介入,使一部分汉语原有词增添了新义,新增一义由于源于梵语而使该词“梵汉双遮”。本文要论述的“忄麽忄罗狼藉”、“狼藉”两词便是梵汉双源词  相似文献   

3.
俞婕  刘洁 《社科纵横》2007,22(11):177-178
英语倾向使用综合型表达法,通过派生词,转类词,和单纯词的使用来表达一个复杂意义,是较汉语词化程度更高的语言。而汉语倾向分析型表达法,多使用短语和句子来表达复杂意义。倾向于不同的表达法的原因与语言形态发达程度,文字类型以及词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汉生 《社科纵横》2010,25(1):96-99
中国早期一个音节一般表示一个概念,也即表示一个词,后用一个字加以记录,于是形成了一字一词的格局。声韵调高度融合的汉语音节对记录自己的文字具有特殊的要求:一个汉字最好纪录一个完整的音节,汉字满足了这样的特殊要求。形声造字解决了象形字等难以尽相尽意的问题以及书面语中同音词难以区分的问题,并使汉字发展成一个严谨而庞大的系统,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古代汉语一字一词、现代汉语一字一素,这是汉语与汉字和谐共振、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汉字一直是记录汉语有声语言的最优秀、最精干的助手。汉字与汉语一起,只应渐变不能突变。  相似文献   

5.
§0 引言0.1 同源反义词是指语言中有着同一来源,具有相同或相承的语言形式,但指示着相反或对立意义的若干语词。本文试图对汉语同源反义动词的形成及演化方式做一探讨。由于历史演变,古汉语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仅是一个语素,但这並不影响本文对其意义的分析。0.2 本文判断两个以上的词是否同源反义的标准是:一、语音相同或相通;二、语义相反而相通。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所以第一条是同源词所必备的。但汉语历史悠久,语音经历了许多演变,“源头”的语音究竟如何,目前无法知道。一般对汉语语源的探讨,多以“先秦语音”为依据。把“造字之  相似文献   

6.
曾昭聪 《唐都学刊》2003,19(3):15-17
《玄怪录》和《续玄怪录》是唐传奇中两部有较大影响的作品,保存了较多的近代汉语俗语词。训释好其中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同素逆序词研究与辞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唐都学刊》2006,22(5):78-80
词典的编纂与词汇研究密切相关。同素逆序词是构词语素相同、语素序位互逆的一对词。编纂词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素逆序词问题。作为中古汉语代表著作之一,《三国志》一书中出现大量的同素逆序词,其中有为数不少的新词新义。寻求语词的始见例,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历史性辞书的编纂有特殊意义。在《三国志》同素逆序词研究中涉及到的现代大型辞书编纂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有词目缺收、书证偏晚、释义不确、义项缺漏、误目或词目与书证不符、误倒的同素逆序词等。本文以《三国志》原文及裴注中的同素逆序词为主,着重从立目、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略举数端以说明该类词的研究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以期对辞书的不断完善有所帮助。关键词:同素逆序词;词目;书证;释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外交往的频繁,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当中,其中一些词已经成为汉语中的词语.字母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纯字母词和复合字母词.字母词的构词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外语字母无实际意义,主要起编号、分类等作用;第二种是外语词汇缩写形式加汉语语素构成的字母词,意义主要靠汉语部分提示,其外文缩写部分词义弱化;第三种是用汉语词汇传统的缩略形式,截取其中的相同语素或词,代以外语字母,前加数量词构成.对待字母词的态度应该是加强引导,重视字母词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尽可能用音译和意译的方式取代字母词.  相似文献   

9.
冯莉 《学术交流》2012,(9):166-169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受到间接语言接触和语频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动词发展到形容词,并且形成向介词、副词和话语连接语多路径虚化的多向语法化和构式语法化发展的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字母词的界定及其构成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君 《学术交流》2004,(11):162-165
"字母词"是汉语中在一定言语社团使用的部分带有字母或完全用字母表达的词。这类词从它的性质看,具有音义结合的特征;从书面语和言语角度看,属于语言现象;从汉语和外语角度考察,它又具有汉语词汇性质。字母词在构成类型上,按字母构成情况划分,主要以对外语词语或其缩写形式的直接使用等6种形式出现;从字母产生的途径看,大致存在取自外语某词语的首字母或分别取自几个词语的首字母形成等10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曹炜 《学术交流》2005,(12):177-179
汉语中有些词的后起意义并非均由本义派生而来,而是在接受外来词词义的影响之后,通过类似于嫁接的方式产生的.这种词义的嫁接既发生在汉英词语之间,也发生在汉日词语之间,还发生在汉语的不同变体之间.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张彩霞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通过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日益丰富外,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从国内兄弟民族和国外一些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即外来词,来不断丰富自己。外来词是不...  相似文献   

13.
经过50年代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我国语法学界对汉语的词是可以分类这一点似已无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都已解决。事实上,一俟涉及具体问题,探讨具体词类划分时,各家在词类划分标准上的分歧就显露出来。分类标准的分歧不仅严重影响词类本身的划分,而且使人们对汉语是否有狭义语法中的词类这个似乎早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疑虑。而且,随着现代语言研究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汉语词的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肖晓晖 《唐都学刊》2003,19(2):96-100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 ,它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产物。区分传统所说“偏义复词”中的几种不同现象 ,对“偏义复词”概念提出明确的界定 ,应该把词汇层次上的偏义词和言语层次上的临时偏指用法区分开来 ,有些所谓的“偏义复词”其实并不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敏 《学术交流》2013,(1):153-157
词汇变异存在着深层的动因:语言的经济性以及追求陌生化、新奇效果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语用动因;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认知动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词汇发生变异。当代汉语词汇在变异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音、形、义、功能四个方面:(1)新词汇多音节化发展趋势明显,三音节词汇逐步取代双音节词汇占主导地位;(2)词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批的新词大量出现;(3)语义逐渐泛化,旧词赋予新义现象十分明显;(4)词汇组合自由化,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研究汉语词汇变异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有效地理解新词汇的生成和演变,同时对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全面认识当今社会语言交际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同兄弟学科一样,学术术语的混乱在法学界也是比较明显的,因而,规范学术术语也是必要的。术语的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同一英文词组,有不同译法。例如,针对英文的Civil Society一词,就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等不同译法。另一方面,汉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英译有时差距较大。例如,虽  相似文献   

17.
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颜色词指的是:red,blue,green,black,white,yelow,brown等表示色彩的词。英语和汉语一样,是一种非常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语言。赤、橙、黄、绿、青、蓝、紫不仅仅是颜色的名称,而且也是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千变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同兄弟学科一样,学术术语的混乱在法学界也是比较明显的,因而,规范学术术语也是必要的。术语的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同一英文词组,有不同译法。例如,针对英文的Civil Society一词,就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等不同译法。另一方面,汉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英译有时差距较大。例如,虽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里“可”字约略出现1770余次。同早期和同时代的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比较,《红》里“可”字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就其来源看,较多的是属于当时通行的普通话,但也有历史汉语语言成分的残存,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在书中也有反映。这样,由于普通话和方言,共时与历时等问题都纠缠在一起,再加上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致的,这就给我们考察“可”字的用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图从词(词素与词素的组合)、词组(词与词的组合)、句子三个不同平面上来探讨“可”字的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汉语缺少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也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所以形态标准和句法成分标准不适合汉语词类划分。"词汇/语法范畴"和"形态、意义、功能三结合"等多标准不合乎逻辑。意义标准适合各类词的典型成员,但不适合其非典型成员,无法贯彻到底。功能标准明确管用,只是无从入手,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论证。以意义为基础的功能标准,首先按意义确定某一或某些词类的典型成员,继之以功能标准确定其他成员,避免了循环论证,是汉语词类划分的可行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