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发以及江总书记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思想,为高校道德建设吹入一股强劲的东风.高校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发挥公民道德教育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教--营造校园道德氛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素质人才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要加强高等院校思想道德的教育,必须确立"以德治教"的教育理念,要以科学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主体建设的方法、途径及原则,并从作者所从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布尔加科夫与歌德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师和玛格丽特>与<浮士德>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两部作品有相通的哲理精神、相近的主题表现、类似的情节要素和关联密切的人物塑造.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创造和不凡的审美价值.<大师和玛格丽特>对于<浮士德>,既是承续和借鉴,更有再造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一是把<周易>迷信化、神秘化;二是把<周易>人为地现代化,用现代科学附会<周易>.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到<伍子胥变文>,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兼及其他文献,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8.
老子教育思想再评价——以郭店竹简《老子》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与今本多有差异,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史记>的记载与简本<老子>相契合,说明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老子区分了"明"与"智"两种智慧,在此基础上又对"为道"与"为学"作了严格的区分,进而提出了自觉守道,主动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儒家学者的"初学入德之门",一直被视作儒家的重要典籍.它所强调的德行的最终落脚点是"止于至善".要想达到这样的境地和追求,"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知止"是<大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知止"思想体现着<大学>的根本精神.提倡"知止"精神对于人们寻找精神的立脚点,对我国当今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篇>中表现的希伯来人独尊惟一神耶和华的信仰与<周颂>中以天帝为至上神的多神崇拜信仰,虽然有着共同的宗教目的--敬仰与崇拜,但更多反映出的是中希不同民族之间异质的宗教信仰形态,即<周颂>表现的是中华民族重人伦、道德、血缘等更多实际利益的信仰内涵,显示出较多的世俗成分;<诗篇>则表现出更为浪漫超越与出世的、重精神感应的宗教信仰情怀,两相比照正体现了中希两个民族异质的信仰形态与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动力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治".  相似文献   

12.
"尔雅台"是东晋郭璞在宜昌著<尔雅注>时留下的文化古迹,历为人们称颂.本文以<尔雅>及<尔雅注>的学术价值谈起,论及"尔雅台"的不朽意义,并提出了重建、开发"尔雅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他却认为靡丽文章也有传名后世的价值.两人对相如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两汉文人价值观念的演化.<史记@司马相如传>是第一篇以辞赋作品为主体的史传,而将司马相如视为文学家而立传者则是班固.  相似文献   

14.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lt;周易&gt;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一是把&lt;周易&gt;迷信化、神秘化;二是把&lt;周易&gt;人为地现代化,用现代科学附会&lt;周易&gt;.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文化的总体历史为背景对<等待戈多>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等待戈多>表现的是西方人在后上帝时代的精神处境.<等待戈多>显示出西方人重建有意义的宇宙秩序的努力.在上帝死后而新的超越理想尚未建立之前,<等待戈多>是西方人的宿命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要充分认识学习<纲要>的重要意义,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推动高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媒介除了具有舆论作用外,它还具有经济属性、商品属性、市场属性.报纸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种平面媒介.报纸的商品属性要求其生产环节(办报)、交换环节(发行和广告)必须实现面向顾客的市场定位.<华商报>以全新的理念在报业市场竞争中成为当地"赢家通吃"的庄主.<华商报>的成功案例被称为<华商报>模式.<华商报>模式在经济学、传播学领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读者本位和全方位经营是<华商报>模式的基本内涵.<华商报>模式对我国正在形成的报业市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10年有五种<歧路灯>研究著作问世,其中吴秀玉<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和吴聪娣<〈歧路灯〉研究>,分别由台湾与新加坡的两位女学者完成并在海外出版,我国大陆读者颇不易得.前者以文献资料的丰富翔实见长,分析的全面细致和有独到见解,也是其突出的特点.后者以小说证史,以史证小说,在确证小说的历史价值的同时,也确证了小说的美学价值,是迄今为止专一从社会历史角度发现"<岐路灯>世界"的最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0.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