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第二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及万家并讲话。民政部副部长陈杰昌主持会议。社区读书活动”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据 李学举在讲话时用四个“超出预料”介绍,截至4月30日,第一期“万家社区概括了前期社区图书室援建及社区读书活图书室援建及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受援社 动取得的进展,同时对第二期活动工作进区已达1.3万个,比原计划增加了3000行了安排部署。他指出,各地要牢牢把握个。社区读书活动和社区文明知识竞赛的“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基本原则,实现预赛正在各地蓬勃开展。 “四个贴近”,把这项活动坚持不懈地抓下 在5月19日召…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出现的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活动。人们通过阅读,能迅速获取各种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与能力,从而使人本身更加健全与完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读书愈益成为最重要的获知手段,也愈益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重要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民族的读书活动的规模、范围与深度,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略论鲁迅先生的读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对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读书很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青少年学生广泛地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他强调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内容一定要广泛,除了要读好自己的专业书籍外,还要尽量扩展读书的内容,多读一些杂书,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如何读好书的建议,要求青少年学生读书要认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思考,要用功刻苦,并应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有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以学习为本,固然离不开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但最根本的活动仍是读书。大学生读书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教师指导的受动式,其二为课外阅读的主动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承担着保存文献、积累知识、传递文明的历史重任,是大学生主动阅读、逐步成才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小白楼 《社区》2005,(6):20-21
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过程中,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把开展“万民读书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外来人口素质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三大品牌,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之中。“万民读书活动”蓬勃开展2001年以来,崇仁里社区积极参加街道办事处组织的 “万民读书活动”。并结合“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和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的通知”精神,在社区开展了“读书札记”征文竞赛、“继往开来颂家乡”诗歌创作朗诵、读书知识讲座和居民家庭读书状况调查等活动。社区内3所学校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单位职工近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社区同时还…  相似文献   

7.
我校图书馆和读书活动部创办的打印校内简报《读书》报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创办《读书》报旨在落实国家九部委发起的“知识工程”,结合我校实际将读书活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5,(6):20-20
北京市西城区坚持把“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读书活动”同“学习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其纳入到“建设新北京、迎接新奥运、发展新西城”的整体规划之中。西城区社区学院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重点开展提高市民素质的文明礼仪和外语培训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宣传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有37.66万人接受了礼仪知识教育;丰盛街道在科普夜校,以健康为主题,每月组织一次讲座,并开展科技周活动。展览路街道组织讲师团在居委会、学校、单位开展科普讲座,全年共举办16期,听课人数达到5800人;厂桥街道开办了人口学校,…  相似文献   

9.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科学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密切联系学生成长、结合本科、研究生学生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师生交流平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这些话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吸取,写作是表达:读是基础,写是运用。因此,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找好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言之 《社区》2004,(11):4-4
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开展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广大社区居民更是表现出了空前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万个社区图书室得到援建、300多万居民参加了书面答题竞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受援社区普遍开展,社区文明风采电视大赛的预选赛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项活动似强劲的东风,吹皱了社区建设的一池春水,为春意盎然的社区建设事业增添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对社区图书 室的充实和以知识竞赛为载体的社区读书 …  相似文献   

13.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4.
读书,古人曾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之说法;今日也有大作家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感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只有培养学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这已成为很多老师的识。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习惯,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就要从低年段培养,从一年的新生做起。这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5.
青藏地区的儿童生活在多民族并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其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要支持促进民族地区儿童发展,需要以其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作为活动设计的基础之一,在藏汉混居地,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立足于儿童生活的藏汉两种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因此,此地区学前教育教师,需具备藏汉“双文化”教育的态度和理念、实施藏汉民族文化教育的能力和藏汉民族文化知识,由此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本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相兰 《社区》2010,(23):56-57
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对此,我有太多的切身体会。 我出生于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祖辈终日与土地为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姐弟:“要好好念书呀,要勤奋呀,家里很苦,书读好了才能有出息。”等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离不开知识的变革与创新.SECI模型在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创新,为此以SECI模型为基础进行知识量表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教师知识的获取方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知识共享现状,由此提出基于“场”概念的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学”还是一块刚刚开垦的处女地,很多人坚信,“能识字就会读书”,何需研究何需教?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朱熹与弟子讲论读书法时就说过,读书不光要识得文字,更要识得意思好处。“识得文字”属于文化基础,“识得好处”便是体会、理解的问题。马克思也说过,读者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其差别主要不在于识字多少,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强弱。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读一篇不会典故、没有生字的白话文章,不见得就能吃透原文。阅读活动与思维能力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它们相辅而相成。换句话说,阅读既是运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活动经历绵绵数千年,虽然累遇兵乱水火之难而不中绝。其中一些良好的藏书传统和道德风范值得今人借鉴。一、诵读之资学问之本藏书的价值是什么?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拉)可见,满足求知欲汲取知识是古代私人藏书的原动力。读书要有书,藏书为读书。苦于读书不便就要自我储存。苏武描绘当时读书人,欲求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藏书记》的情景,反映了读书人藏书的普遍心理。;。当然,在利用藏书治…  相似文献   

20.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节”“书香满校园”等活动,形成了大量的书面资料,课外阅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学校还评选了一大批“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可谓可喜可贺。但这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繁荣。我们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结合本校的读书情况,发现课外读书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表面热闹的读书活动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