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羊毛产地之一,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土地是适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草原。但是解放前,这些丰富的紡織資源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統治阶級的摧殘、掠夺,得不到发展,紡織工业几乎是个空白,全区仅有一个由官僚資本开办的綏远毛織厂(即現在呼和浩特毛織厂的前身),机器都是破旧的,最高年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对定居还是游牧,始终存在着争论。我以为,定居是可行的,但定居与游牧并不相悖。定居必须与游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乌兰毛都人民公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西北部。这里草原丰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好地方。乌兰毛都人民公社有一部分是牧业区,一部分是农业区。全公社有二十四个生产大队(经营畜牧业的八个大队,经营农业的十六个大队)、一个直属牧场、一个畜产品综合场,共二十六个基本核算单位。在二千九百八十一户(牧业户一千一百六十五户,农业户一千八百一十六户),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人中,有蒙古族二千一百九十二户,一万一千九  相似文献   

4.
红十月人民公社,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哈拉吐拜草原上。它是自治区畜牧业生产战线上一面大寨式的先进旗帜,在今年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上受到了表扬。红十月人民公社拥有广阔而水草丰美的土地,除少部分为农田外,有六百多户社员  相似文献   

5.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苹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草原畜牧业,从辽阔的边疆牧区到南方少数民族山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势头。其特征有三:一是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视察少数民族地区发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治理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得到了各族干部和群众的热烈响应,推动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二是我国草原建设速度和质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创历史最高水平,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三是畜群、草场家庭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部草原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边疆牧区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我国草原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草原建设和牧区经济,我们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以牧为主”的发展方针和“保护草原”的政策,但一直没有一部完备的草原法规。长期以来,由于“以粮为纲”、“向草原要粮”等“左”的思想影响以及十年动乱,人们不重视草原建设,没有法制观念,对草原恣意乱垦滥牧,只利用不建设,造成生态失调,风沙肆虐,虫鼠横行,退化、碱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牧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制定出一整套法律,以法制手段保护草原,加强草原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部草原法,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片极富魅力的神奇土地,也是一片尚待开发耕耘的“处女地”。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中段北麓,由4块不连片的土地组成,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至200公里,总面积20456平方公里,海拔在1327-5547米之间,横跨河西5市,同甘青两省的15个县市接壤。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神奇秀丽的风光名胜,形成了丰富的畜牧、矿藏、水能、旅游等资源,成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畜牧业基础雄厚。肃南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县,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全县…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草场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北方的草原和江南的草山草坡合计53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和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全国94%以上的草原草山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全国五大牧区也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巨大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却发展缓慢,丰富的草原草山资源利用率很低。如何用短平快  相似文献   

10.
论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区的牧主式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先民是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他们很早以来就驯养、培育了牦牛(含犏牛)、藏系绵羊等适应高原气候的优良畜种,通过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发了这一地区。这是他们对缔造祖国作出的特殊贡献。据统计整个高原上有草原近20亿亩;我国四大著名草原,这里就有两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藏族总共240万左右的人口中,完全从事牧业的人口约近百万,在全国各民族专事牧业生产的人口中,约占半数左右。从西藏冈  相似文献   

11.
一、畜牧业地区概况 畜牧业地区系指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从大兴安岭西部往南,沿阴山、贺兰山西北、祈连山东麓和青藏高原;包括12个省、自治区(请看表一)的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旗县,总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左右。其中,内蒙古、西藏、青海三省、区牧区面积分别占本省、区总面积的66%、81%、96%;新疆、四川、甘肃三省、区牧区面积占本省、区总面积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牧区和山区拥有广阔的草原、草山和丰富的牧草、牲畜品种资源,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客观优势和巨大潜力。我国牧区草原有43亿亩,南北方山区草山、草坡有10亿亩,总共有53亿亩草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三位。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的蒙、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鄂温克等民族地区。牧区少数民族经营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牧业是这些民族的主体经济。全国有230多个牧业县和半牧业  相似文献   

13.
落后的游牧经济的基本改变,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战线上的巨大胜利。改变游牧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实行定居游牧。我国牧业区分布很广,从大兴安岭西部往南,沿阴山、贺兰山西北的辽阔草原西上,直达祁连山东麓,包括整个青康藏高原和天山北部,基本上都是广大的游牧地带。牧业区的面积共约三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业人口,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这是我国牧业区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特点之一。解放前,在我国辽阔的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饮食文化正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离不开畜牧业一样,从事畜牧业的民族的食物构成亦离不开肉乳,青海蒙古族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周围藏汉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西唾要略》载:“不习耕作,...  相似文献   

15.
朋友,您去过内蒙古吗?您了解这块神奇的土地吗?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愿意和您一起,去饱览这壮美的北国风光、古朴的民族风情,了解4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是驰名中外的天然优良牧场。闻名遐迩的800里河套平原和辽嫩平原,林茂粮丰,瓜果飘香,是内蒙古粮食、油料、甜菜及全国胡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作者对门地22村草原畜牧业经济有了几点轮廓性的认识.鉴于青藏铁路通车的大好机遇,针对22村目前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是依赖自然靠天养畜,还是靠革命精神来建设草原养畜?是继续沿袭“逐水草而居”的老路,还是开辟社会主义畜牧业的新道路?这是少数民族的广大牧区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怎样解决这个新的课题?乌审召公社的牧民们,以革命精神改造沙漠、建设草原的英雄事迹,给我们作了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自治区成立45年来,千里草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畜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的转变,生产稳步发展.自治区的成立,改变了依附于自然、靠天养畜的局面.特别是自1987年开始,在占全区牲畜69%、占全区草原面积85%的38个易灾旗县进行的以解决牲畜"温饱"为目标,以水、草、料、棚、加为重点的"防灾基地"建设,使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全区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是多民族地区,是我国草原、草山、草坡的主要分布地.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畜牧业,对建设大西北,促进我国内陆经济腾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传统经济,它既是轻纺、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又是轻纺、加工业的重要市场,同时它又是这些地区进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实现牧促农、以畜养地、牧农林互促互补协调发展,而且围绕畜牧业可以开拓许多生产门路,推动农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并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商业、邮电、金融、文教、旅游等业的综合发展.总之,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繁荣西北民族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央畜牧草原部门和有关省、区合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牧区、南方草山区和城郊山村,创办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草地畜牧业经济联合体(请参阅本刊今年7、10、12期种草兴牧的系列报道)。通过种草养畜专业户和牧工商服务公司的有机结合,摸索出一条种草、养畜、加工;生产、科研、培训;产、供、销三个“三结合”的新路子。它不仅是在畜牧业领域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的改革性探索,也是牧区一条快速、扎实的脱贫致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