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江是《水浒》中复杂而矛盾的形象。本文分析指出宋江形象其实是《水浒》作者矛盾思想的化身,是“理学”与“心学”对垒的时代思潮的产物,宋江“忠”的观念与实际的相悖。宋江的形象具有二重性.一是“忠义”形象,二是“个人奋斗”形象,这二重形象、两条线索终是一曲博大悲歌。  相似文献   

2.
坚持说金圣叹仇恨农民革命的人,总是以他骂过宋江为口实,说他那是擒贼先擒王。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在他改造投降的《忠义水浒传》为战斗的七十回本《水浒传》时,关于宋江的形象问题便有着很大的麻烦。因为如果承认宋江心中有“忠义”,则宋江就必然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最终裹胁义军屈膝于王庭是合乎逻辑的结局。而这是和金圣叹的想法南辕北辙的。如果不承认宋江有“忠义”之心,但他又确乎满口是“忠义”的言词,这又当作何解释?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批书人硬是去公开肯定宋江的叛逆性,则在那个时  相似文献   

3.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4.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5.
d大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梁山义军头号首领宋江是个软弱无能、向当权者低三下四的窝囊废。作者这样描写宋江,不仅使读者难以接受,同时也违背了宋江这个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按书中对宋江出身的交待,此人本是一个刀笔小吏,自幼专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既然是这样一种出身,那么,按照常理来推论,他应当处世圆滑,头脑精明,特别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必然会有清醒的认识。可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描写宋江时,却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在宋江身上,  相似文献   

6.
宋江的一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他既是梁山好汉的领袖.堪称“义”的旗帜,又做了朝廷招安的忠臣,不愧为“忠”的表率。他思想性格发展的全过程正体现着“忠”和“义”冲突的不可调合性。“义”迫使他突破了儒家道德规范的樊篱,发展成为打击封建传统势力的行为;招安纳降的“忠”又促使他恶性膨胀,成为纵容奸臣、放弃原则的愚忠。作为被统治、被压迫者的宋江,暴力革命逼上梁山与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忠君思想之间的激烈冲突,是造成他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宋江是一个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有着浓厚的忠孝仁爱等伦理观念和强烈入世精神的、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但由于当时封建统治的腐败不堪,谄浸得志,忠直消亡,官逼民反,因而位卑志大的宋江又是具有江湖义气、叛逆意识和笼络权谋的、封建秩序的乱臣贼子。宋江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慨,更为自己离经叛道的、与自己人生宗旨相乖忤的行为而痛悔;宋江处于当时社会生活各种矛盾关系的冲突中,更处在他自己思想矛盾的激烈斗争中。冲突斗争的结果,忠孝战胜了义叛,葬送了梁山义军,毁灭了他自己。然正由于他性格多元、多棱的矛盾性,他又在文苑中获得永生,获得不朽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水浒传》不是历  相似文献   

8.
《水浒》中的宋江,在临死之前,有一段自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所谓的“忠”,就是忠于地主阶级政权的最高代表封建君主。宋江所谓的“义”,是从属于“忠”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把农民起义的革命行动纳入封建法度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之中。“忠义”二字,贯串了宋江一生的言行,是他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基础。宋江在晁盖死后,篡夺了领导权,迫不及待地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里,一字的更动,却反映了根本不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是用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路线、封建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篡改了农民起义的思想政治路线。晁盖的“聚义”,意味着农民阶级由于不堪忍受地主阶级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要求联合起来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宋江的“忠义”,则意味着要农民阶级屈服于地主阶级的统治,做一个封建社会的顺民。晁盖的“聚义”和宋江的  相似文献   

9.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艺术形象之一。对这个形象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整部《水浒传》的理解和评价。深入考察宋江形象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正确理解《水浒传》的一把钥匙。古今的“水浒”论者们都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花了大量气力剖析、品评宋江其人,提出了许多毁誉不一的意见。本文不想在此评判宋江,而是试图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当时的文化材料之上,尽可能明晰地勾勒《水浒传》以前宋江故事产生和演变流传的大致过程,并考察其对于《水浒传》中宋江形象塑造的意义,以期为正确把握宋江形象的美学意蕴提供一个较为现实的基础。在《水浒传》产生之前,从南宋以来直至元末明初,宋江故事大致沿着两条线索在社会上流传。这两条线索,一是以南宋以来的史志文集笔记为代表的官方和史家的历史记载;一是以《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代的水浒杂剧为代表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宋江故事就是在这两条线索的相互交织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宋江,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等绰号;想到那个义释过晁盖、令天下英雄望风归顺、带领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呼风唤雨的英雄寨主;想到那个一心想招安、招安后又四处奔波、没得善终的屈死的冤魂。然而,再一次读完《水浒传》,掩卷而思,又使人对宋江的“忠义”产生了怀疑:作者为这部书定名为《忠义水浒传》,难道真是为了宣扬宋江等人的忠义之举吗?宋江也真的象他自己所剖白的那样;“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宁肯朝廷负  相似文献   

11.
宋江一生横遭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的迫害,而他却逆来顺受,委屈求全,韬光养晦,死而无怨,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看来好象是个“谜”,其实一切野心家、阴谋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癖好,叫做“克己复礼”。“小不忍,则乱大谋”,宋江把“小害”强忍,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替天行道”这个“大谋”。“逆来顺受”是宋江的“克己”,而“替天行道”  相似文献   

12.
宋江,这是被《水浒》作者精心歌颂的人物,多次借众人之口赞他是扶危救贫,“仗义疏财”、“忠义双全”的“呼保义”。那么,宋江的“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从他亲手用药酒把李逵杀死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刽子手的屠刀已经举起,眼看宋江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是李逵第一个跳进法场。出生入死,把宋江救了出来,使他死里逃生。他是宋江的直接的救命恩人。在以后的无数次战斗中,李逵同样是一马当先,无所畏惧,奋勇杀敌,为梁山泊起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死在口口声声“义”不离口的宋江手里,这不是不可思议吗?其实,并不奇怪。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就必然要出卖革命,屠杀  相似文献   

13.
《水浒》中的宋江,在浔阳楼上作了一首《西江月》,其中有两句自夸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究竟有些什么“权谋”呢?请看他一生的反动政治实践。纵观宋江一生,可划为三个大的阶段。上梁山之前是第一阶段,上梁山至投降受招安是第二阶段,投降后至喝毒酒而死是第三阶段。宋江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权谋”。在第一阶段,宋江的“权谋”是企图通过一般的途径往上爬,求得官爵,当皇帝的奴才。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努力学习向上爬的本领,对儒家的一套反动“权谋”揣摩得十分精熟,以至于“吏道纯熟”。这时期他对农民起义军是反对、鄙视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人物,达四百多个,揭示了“人才为兴帮之本”的思想。而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关羽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品通过对关羽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其“忠义”观的描写与揭示,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与人生理想。而“忠义”思想则贯穿了关羽这个人物的一生,成为千百年来“忠义”的化身。而“汉家节”成了其“忠义”根源。以品德、气节写忠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作品所集中表现出的关羽人物形象的核心品质,通过其高尚的品德、气节写出了他的“忠”与“义”l、桃园三结义小说一开始,通过“宴桃园豪杰三…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中的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彻底弄清楚。在过去评论《水浒》的文章中,美化甚至歌颂宋江,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什么农民起义“非常杰出的领袖”,什么革命的“同路人”。甚至把这种歌颂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是历史的颠倒,是不折不扣的阶级调和论。  相似文献   

16.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成书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宋江与高俅,在《水浒》作者的笔下,是作为两个对立的人物出现的:一个演“红脸”,一个演“白脸”。宋江被描写成一个众望所归的农民起义领袖,高俅则是一个“妬贤嫉能”的“奸佞之臣”;宋江是一个忠孝仁义样样具全的“诚实君子”,而高俅则是一个“依势豪强”,“屈害忠良”的无赖小人;宋江是一个“仗义疎财”,“济困扶危”的“义士”,高俅则是一个“非亲不用,非财不取”的枉法“贪官”……《水浒》作者这样一褒一贬,一扬一抑,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高俅作反衬,极力美化宋江,给  相似文献   

18.
宋江瞻顾于“忠———义”两端 ,是受“青史留名”的观念支配 ,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宋江上山前只讲“义”不讲“忠” ,他广泛结交天下好汉是有目的而为之———是为赢得社会声誉以抬高身价 ;他上山后又只讲“忠”而不顾“义” ,力主招安 ,是为走正常渠道成就功名。他一生脚踩“忠———义”两只船是以“青史留名”作为运行轨道的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些评论《水浒》的文章说:“宋江是梁山泊政治领袖,他有组织才能”,“能团结群众”,因此“使得革命有了空前的发展”。 宋江果真是促进革命队伍团结和发展的杰出农民领袖吗?否。宋江是分裂梁山起义军的罪魁,瓦解农民革命事业的蛀虫! 搞团结,还是搞分裂,这是一个路线问题。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一定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20.
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替天行道”。这个天赐的“法旨”是他上山以后从九天玄女那里领来的,后来天上降下的石碣又刻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替天行道”在宋江“潜伏爪牙”时是用来掩盖投降主义的口号;晁盖死后,权居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