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一自觉的、能动的过程,应在提高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各变量和条件的成熟,农民具有积极的认识时,才能能动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应把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要素真正有机统合起来;注重农村精英的重要作用;整合各方利益,建立共同认知;高度重视并发挥政府的作用,科学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必要从农民意愿的视角研究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搬迁意愿、农民所担忧的问题、农民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诉求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青岛市农村居民是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诉求也正是各级政府改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市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了新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社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如规划实施难;社区管理机制有待创新;部分地区过于注重城市化建设,忽略文化内涵建设;农民群众参建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阐述了造成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原因:新农村社区建设缺乏详细的规划,配套的政策不够完善;新农村社区规划规模相对较大,社区建设争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只重视传统文化的形式争载体,忽视了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群众小农意识浓厚,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不断完善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功能;突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地区特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资源保护;政府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4.
农村法文化是以农村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社区为立场而构造的法律观念、意识、知识的结合。农村法文化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价值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利益、文化驱动与文化和谐作为我国农村法文化渐进的理论根基,以公共产品、成本效益分析及经济绩效等经济学理论作为我国农村法文化解析的理论视角,建构政府、社区与农民三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文化供给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法文化推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并未发挥出主体作用.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农村法制建设缺乏农民主体性的视野,缺乏把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制度建设方向的意识和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农村法制建设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作为主线贯穿其中,着眼于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和主体地位的获得,处理好农民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关系,并构建农民的利益代表、表达机制,利益参与、决策机制,利益救济机制,才能从法制层面促使农民作为最终解决农村困境的主体性力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利益表达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还存在着表达积极性较低、表达渠道不甚畅通、有时出现失真现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积极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对农民利益表达的认识,将有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自觉的、能动的过程,应在提高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各变量和条件的成熟,农民具有积极的认识时,才能能动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应把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要素真正有机统合起来;注重农村精英的重要作用;整合各方利益,建立共同认知;高度重视并发挥政府的作用,科学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社区文化与社区外志愿服务文化的相容互促.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以人为本”具有双重意蕴:第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靠农民建设新农村;第二,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以上两点,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社区发展,这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认为农民权益存在3个维度的缺失,即经济权益缺失、政治权益缺失、社会权益缺失.探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成因,指出制度、市场、政府三重失灵的困境致使农民权益缺失.对“第三部门”理论进行反思,从公民主体性社会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相会关系出发,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保障模式,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以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提出构建社区保障模式,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快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以发展促规范,以发展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农地管理制度之首要目的在于限制农地权利,剥夺集体与农民的农地发展利益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基于此,农地管理制度具有管制过度、双重不平等以及忽视农地权利主体参与等特征。其规范配置以禁止性与强制性等强行性规范为核心。随着我国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农地管理制度应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力保障。它应该确立扩大自治、实现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有机结合以及强化民主参与的立法理念。修改后农地管理制度的规范配置要弱化强行性规范的核心地位并减少其数量,增加任意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的数量,注重它们在农地管理中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3.
农村舆情的生成机理是由农民的交往方式和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议论式、"圈子"式、中心式和输入式是农村舆情的具体发生方式,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生活、安全因素则是农村舆情发生的直接诱因。农村舆情的发生具有易变性、功利性、随意性、分散性和趋同性特点。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始终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要抓住矛盾及舆情发生的初期阶段,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舆情调控的最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必须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优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切合新时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服务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从组织、利益与情感三重维度分析,发现治理共同体的价值意涵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相契合:治理共同体以党建引领为前提,能有效促进乡村联建联治和资源整合;以利益联结为基础,能有效促进乡村资源聚合和成果共享;以情感归属为纽带,能有效提升乡村社会公共精神和情感认同。基于贵州省H镇的实证案例,进一步探究治理共同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H镇通过党建联合化,构建组织共同体,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通过产业一体化,构建利益共同体,助推乡村产业融合与生态振兴;通过资源在地化,构建情感共同体,助推乡村人才回流与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主要是通过对部分农村自然村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引导农民告别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类似于城镇社区但又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城乡政府、社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合力,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快速地发展,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因此,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是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型社区建设中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宋才发  朱意 《南都学坛》2014,34(6):110-11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迫切需要健全体制机制,具体地说,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在生产要素上的平等权益,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构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推进速度过快,发展埋下隐患;社区农民主体缺位,满意度和参与度低;缺乏有效融资渠道,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应关注社区持续发展,避免失衡秩序产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建立良性融资渠道,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健全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