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受着经济的、政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的进步。但是,近几年伴随商品生产力的发展,确实产生不少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道德消极现象,似乎又可以从这里引出相反的结论,应当怎样看待商品生产和道德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这些道德观念和行为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本文从考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入手,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既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究竟使社会道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究竟与社会道德的变革有什么关系?怎样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呢?这是当前人们最为关心,议论纷纭的问题之一。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历史以其铁的逻辑向我们昭示: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道德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和现实生活中为人注目、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之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所论粗浅,意在求教。  相似文献   

5.
有志于伦理学研究的唐能赋、唐渝两同志合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一书,经过几度春秋的潜心研究,已于1991年10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系拓新之作.该书在结构上独具一色.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再生产体系各个环节的若千道德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回答.全书五章,共讲了二十三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大义道德一章中,论述了: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调节个人、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变化,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德价值,又称为道德价值观念,其核心就是道德理想或道德原则,这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的。而从个体角度来看,人们的道德价值是由道德价值心理、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评价标准这样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首先就表现在这三个要素之上,并产生了:①道德价值心理上的变化和冲突;②道德价值认识的变化和冲突;③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的变化冲突。由于这些变化和冲突的出现,因此有人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为“功利主义正名”,从而导致关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讨论。这说明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在深层次上发生了动摇、变化和冲突。人们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和冲突,表现为道德的相对主义倾向(道德的多元论)和非理性主义倾向(跟着感觉走),这又导致人们道德行为的“失范”现象,即失去道德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道德的“滑坡”。总之,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与其它一些因素相结合,已使我们社会原有的道德价值导向受到了挑战和动摇。人们在理论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失范告诉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地考察一下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与一切私有制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道德进步是有机统一的,生产力的发展对道德的进步和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进步也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与道德进步的要求完全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可以避免道德代价,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共同富强的本质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根本前提,社会主义长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社会条件,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是避免道德代价的重要保证,客观上所付出的道德代价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必然逻辑。不仅如此,就其本质要求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是道德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上的各种变化,而在思想领域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发生的矛盾,又是这些变化中最主要的。“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 (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所以包括道德在内的一切新观念,都应该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这些都要求人们观念更新。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观念  相似文献   

9.
道德具有某种无形的强制性,对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中国传统道德产生很早,从历史角度看,既有正面效能,也有负面效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势所必然,但不应以此否认传统道德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职责。  相似文献   

10.
道德具有某种无形的强制性,对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中国传统道德产生很早,从历史角度看,既有正面效能,也有负面效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势所必然,但不应以此否认传统道德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职责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问题,有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从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到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逐步深入到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相容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贡献,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繁荣,人们愈来愈深刻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充分肯定,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然而,它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对我国的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正确评价和预见这些影响,是理论工作者应加以深入探讨的课题。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视线转移到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来。去年,中央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强大活力,对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段话不仅指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其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实质到底应该是什么、如何运行,经济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这方面的理论也在逐步地深化和发展.虽然还处在探索之中,但已经趋于完善和系统,正在指导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能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理论界在关于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要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就不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提倡和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种把二者之间关系看成是“二律背反”的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绝对化。它不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而且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我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相互对立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正>商品(指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来到人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历来褒贬不一。在我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又往往把它同政治斗争连在一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姓社”或“姓资”的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人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十商九奸”来加以否定;也有的人只看到商品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另一面。因此,一遇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就无所措手足。总结我国建国40年来的历史经验,全面认识商品经济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不同意见,欢迎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强调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为极其复杂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