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研究的致用寓于求真之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作为精神食粮的一个品种,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历史学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精神食粮、文化事业相比,历史学的作用对一个民族来说似乎主要在于储存和整理记忆。一个民族时刻不停地向前走,当然有时要回过头来往后看一眼,以确定自己眼下所在的位置。历史学家就是一批接受民族委托专司往后看的人。如此说来,历史学家的工作本身——不论如何工作——对整个民族都是有用的。不过,一个民族有时需要回忆的不是全部往事,而是与眼前的问题相关或相关度最高的那些往事。在这时,着重挖掘、核查对这些往事的记忆,以为解决、探讨当前的  相似文献   

2.
一种诗歌主张,可能仅仅是主张者个人的艺术趣味和艺术追求,也可能是一部分人或一个时期人们的诗歌时尚和理想,或者干脆只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态度而已.当我们拿他们的创作与他们的主张试图寻找对应时,发现相悖与脱节几乎不可避免.考察初盛唐的诗歌革新,这种相悖与脱节现象同样存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存在相悖和脱节并不能导致得出理论与创作失去对应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个结论.相反,我认为当创作僵滞时,理论客观上催促了创作的突变,而创作又不断地以实践来充实理论的苍白.我不把这当作一个“事实”,而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深思的结果使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任何一次成功的艺术革新,都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的行为,都不是瞬时而是历时的功效,都不是孤立而是时代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我认为只有基于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人类体认存在价值和感悟生命意义的一条途径。一个民族的审美风尚,表现为该民族在价值体认和生命感悟中所显露出来、且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气质。华夏民族在价值体认和生命感悟时因习焉不察而认为具有先天合理性的价值框架,决定了华夏民族在其审美中体认了什么感悟了什么,以及如何体认如何感悟。因而考察这一框架的形成,当为探索民族审美风尚的起点。一中国上古文明是一种以青铜器、玉器和其他美术品为特征的“巫教”文明,在这种文明中,资源的分配和财富的集中不是借助技术改进和商业程序,而是借助政治的程序——宗族分…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以热爱民族和维护民族团结为中心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培育起来的。今天,探究爱国主义的历...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晚期思想中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不是指构成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是指一种现实的实践性原则和方式,强调的是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事物发展的一种过程。相遇的哲学思考历史的现实、政治的现实,在两种现实的相遇当中,在斗争中思考它们的联系。阿尔都塞强调,哲学是在理论上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不是纯粹的意识,而是在现实社会中被纳入国家机器、成为被物化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6.
企业理论关于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讨论主要从“企业要素特性”这一静态角度展开 ,明确了财物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性质。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更是一个动态的博弈的过程 ,财物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行动策略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具有“相机抉择”和“初始状态依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闲谈     
正当你选定一条路,另一条留的风景便与你无关。——摩西奶奶有些事情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样。——人们都应该常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因为,在意的事情,往往都是让人痛苦不安的。当你毫无保留地信任一个人,最终只会有这两种结果:不是生命中的那个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课。——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堂课,也许都会改变你的人生。好习惯有4个:准时、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汉族的祖先——华夏族为中心,四周居住着许许多多的兄弟民族。而这些兄弟民族大都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少数虽然出现了部落联盟和国家,但是最后不免被强国所征服。《礼记·王制》云:“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种夷、蛮、戎、狄的称号,并不是指四种民族,而是华夏人对他们的通称。它们既不是氏族,也不是部落,更不是民族,而是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例如戎,不是指戴甲负戈的人,而是泛指西方的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9.
李珺平 《社会科学》2007,(3):118-126
理解"可选择的现代性"应以理解现代性为前提.现代性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过程,因而对现代性的考察也就是对一种应对方式的考察.从这个角度讲,就不存在单一现代性而只有"可选择的现代性".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文化和技术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并"持续"地向全球扩展,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应对方式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五花八门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价值、道德、伦理的学科和职业,在其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伦理困境需要社工做出伦理抉择。对学校社会工作而言,伦理困境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根据在实践中所得的案例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此作为伦理抉择过程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专业银行商业化的难题与抉择刘开云李乃君一、商业化:专业银行改革的目标长期以来,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而是政府部门的附属。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资金的运行,都由政府的计划统揽起来,所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同样,银行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刍议李钢,王雅蕙在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它面临重大的社会挑战和抉择之时,当它既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或面临深刻的、根本性的危机时,社会就会发生巨大的根本变革,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它也不会在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自行消亡。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不是这一个社会的民族,就是另一个社会的民族,不属于任何社会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概括地说来,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中,反复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14.
郑薇 《天府新论》2019,(2):70-78
霍尔指出,撒切尔主义是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成功回应方式之一,但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感叹撒切尔主义的成功,而是想通过分析其产生条件、运作模式,为处于危机中的左派提供有益的经验。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替代性政治议程——“新时代宣言” (Manifesto for New Times),以此强调霸权的再生产不是一个稳定的过程,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的运作而不断被重塑和破坏,并期待左派能进行更多与时俱进的尝试。霍尔认为,左派仍然深陷在过去强调“客观矛盾”话语之中是行不通的,需要更加重视“政治中的主观维度”。  相似文献   

15.
"综合"、"折中"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将前人的各种学说进行"综合",并不是简单混合,而是可发展出新理论;将前人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进行"折中",并不是调和矛盾,而是可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科学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课题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探讨,似乎都应该从厘定该课题的基本范畴起步。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为了深化对“民族精神”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概念的理解,澄清人们头脑中的某些模糊认识,有必要对民族精神的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说明。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含义和本质特征民族精神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历史范畴。在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各民族的精神状态还是很不稳定的,且带有随生随灭的特点。当一个民族在相沿相因和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壮大起来,在改造自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后现代思潮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反现代性思潮.在全球化时代,摆脱情绪化、表面化和简单化的问题分析,审视中国境遇下的现代性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审视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它并不是业已完成的事业,也不是无法规避的危险陷阱,而是一项未竟事业,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是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权威与绝对服从之间的协调一致;现代观念认为,有效的管理是来自于决策者和参与者的亲密合作。国外一些卓有成效的企业家们还认为,一项重大决策从提出实施到实现,起作用的往往不是几个人本身,而是一个居于个体和群体之上的人际关系的总和。现代经济管理之所以强调人际关系作用的重要性,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促使管理方式也必须相适应。现代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我们搞了近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的障碍和阻力主要不是来自于经济基础本身,而是来自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部门相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本文试图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原理,结合我国的经济实践与理论,从目标、责任、权力等不同角度,对我们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效率谈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9.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顾祖钊站在20世纪末,当我们回顾文艺理论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时,才发现站在世纪之初的一位伟人王国维。在当时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他从事了最富有民族主体意识和个人主体性的理论创造,然而他却不是一位抱残守阙的腐儒,而是一位具有世界性理论眼...  相似文献   

20.
当父亲突然发现自己倾注了真情厚爱的儿子竟不是亲生的,他的痛苦可想而知。面临沉重的打击,他的抉择却出人意料。笔者一位要好的朋友,演绎了这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