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本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往往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及时进行改革.苏联现行的经济体制基本上还是30年代工业化时期在产品经济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科技革命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 每一个研究社会科学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天天都要接触生产力问题。可以说,离开生产力这个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就寸步难行;不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经济工作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多年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泛滥成灾的穷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上的谬误就在于否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要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命革”,搞“穷过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些历史教训表明,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社会科学、特别…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极左路线的思想束缚下,人们否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历史作用,错误地把个体经济当作产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加以限制、打击和取消。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的作用又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个体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事实说明,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它能起到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加速四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规模,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应该采取什么形式,自然也要由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究竟如何理解这种适应,是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还是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只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二者的具体运动规律之后,才能得到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5.
一、生产责任制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在农业合作化中,由于对私有制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又过于简单划一,在不少方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们的觉悟程度。后来又片面强调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使本来就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继续向前跨越,离生产力发展要求愈来愈远。“大”、“公”引发出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 农业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有生产过程就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系。生产工具(包括农业机械)属生产力的范畴,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8.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加快国有资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失为其中的一条途径。 一、国有资产存量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依据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什么形式,国有资产结构如何调整,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是一条客观的经济规律。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却长期忽略了生产力性质、水平对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决定作用,使人们误认为,只要生产关系不断变更,公有制程度不断提  相似文献   

9.
经济政治发展阶段,不是指反映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特征的某个方面的发展阶段,而是指反映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总体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标志体系。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阶段的指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反映生产力方面的指标,第二类是反映生产关系方面的指标,第三类是反映上层建筑方面的指标。文章分别分析了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力发展规律是一种经济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力(以下简称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首先必须承认生产力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指出:有些同志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承认它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可是,又极力反对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是多么不合乎逻辑的怪现象!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李平心先生倡议研究生产力问题,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在社会科学界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如“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国家确定海伦县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丰胜村被确定为全县三个试点村之一。几年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83年在全村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全村面貌大变。一、大包干调整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当建立了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就要使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某些环节上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发展的,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之间的矛盾;一种是生产力发展具体规律和生产关系具体形式之间的矛盾。前者存在于生产过程性质中,后者存在于生产过程具体形态中。社会性质就是生产过程性质,是由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决定的。当社会性质处在急剧变动状态时,生产过程性质的矛盾,即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起着主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基本矛盾中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当社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结构的新观念 以往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主要限于两层含义:第一,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构成;第二,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的产业构成,按照传统的理解,主要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组合内容和比例。 第一种经济结构的含义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但生产力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重点考察对象。马克思把…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等劳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力形式”的思想。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指的是生产力以什么生产关系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或者说,生产力接受什么生产关系及建立在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什么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所以有个沿着什么道路发展的问题,在于它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必然与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当今世界,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区別,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生产力的所有者不同。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是归资产阶级所有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则是归人民所有的生产力。再  相似文献   

16.
<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正确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指导性线索.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反思,敦促着人们以极大的兴趣来重新审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本文拟就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和现代特点,作一新的考察和探讨,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力概念有广狭二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文中曾下过定义:社会生产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即社会对自然的关系和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我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可以商榷的。客观的现实的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始终是运动着的、活的生产力,但现实的生产力只能在生产关系中活动。这种现实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犹如物理意义的力的活动过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力就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之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首要的、根本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首要的、根本的区别,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这样的地位,它就必然成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其性质决定于它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由此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以及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配置,对经济体制生机和活力的形成和发挥,关系极大。正因为如此,无论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都必须把所有制问题放在首要的地位。进一步改革所有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规定:“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形成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为统一的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在自身经常的具体的相互作用中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的.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社会科学带来严重危害的基本理论错误,恰恰在于割裂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法,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离,使之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形式变为同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