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形式一般认为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语文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两种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读文章,学会写文章.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实践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能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语言交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地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读"、"说"两方面教给方法。一、从读入手,以读促说口语训练贯穿着两条线,一是朗读,二是说话,这两条线互相交错,螺旋式深入,朗读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为说话准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虽然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选择方法也不一样,但从总体上说,读、思、练是不可少的。读是感知,认识对象;思是探讨,理解对象;练是升华,运用对象。即获取知识、知识迁移、知能共变的三个过程。也只有加强这三大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教学原则,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具体体现,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是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一个“总是”,一个“一二三”可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大。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还可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丫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和写的关系,将这两个环节人为得分开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加以引导.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维训练。“听”就要和说话者一起思考,边听边思考才能理解;“说”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已的思维结果;“读”要边阅读边进行思考,不断地自我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写”要通过观察、概括、推理、想象等综合活动,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已的思维结果。因此,培养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王剑玲 《科学咨询》2010,(14):56-5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实践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能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语言交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地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读"、"说"两方面教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密切相关。从心理学吸收与表达的角度来说,读(包括听)是吸收,写(包括说)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另外,就语文教学来说,吸收过程渗透着表达,表达过程也进行着吸收。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阅读“吸收”,不重阅读“表达”,只管阅读“认识”,不管阅读“应用”,破坏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种语文教学不仅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以读助写”的同时,加强“以写促读”并最终实现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读写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潘欣 《决策探索》2014,(20):59-59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重在进行语言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也是衡量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点。1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语言训练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应该要从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3.
何世霞 《科学咨询》2009,(10):43-44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是的,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好文章有一半功夫在于修改,那么,该如何把这修改的功夫教给学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常常是苦口婆心,而学生依然是毫不领情,懒得读,读不懂也答不来.该文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激发学生对文章的亲近感支配感和成就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可见。”可见,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应试教育总是片面地追求答案、讲求技巧,往往忽视朗读的训练,学生对朗读表现出了随意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朗读正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这个感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朗读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音准音调、语势语气、语法条理、词句内涵、表达技巧、意念意境、情感品质等有充分的感悟和理解。然而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广大语文教师有的说要多读、多写,有的说要加强技巧训练等等。但笔者认为,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上下功夫,引导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发现,去感悟,去发展。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纲","纲举"则目张。叶圣陶说:"教学工作也就是教育工作"。陆游说:"功  相似文献   

17.
赵咏梅 《科学咨询》2009,(16):38-39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可以这样说,不读就不是语文教学,也就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进行"读"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侧重、有重点地采取如下读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颂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必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理解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语用,当是语文教学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研究文本的表达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颂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