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承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场所,也是人文精神最浓郁的地方、各级各类大学在传授着知识的同时也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校园人文教育的精髓重在培育校园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希冀的公共道德品质。高校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宝贵的人才。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中存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剖析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从人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和立场,它高扬人的价值,关注人生的终极追求,执着探索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谋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学既是知识的田园,也是精神的圣殿,它具有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使命,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大学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塑造大学人文精神,提升大学教育境界,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瑜 《现代交际》2014,(5):197-197
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大学是教育的文化属性和功能体现得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应当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传承、创新和示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出现了文化品位下降、大学精神失落等文化衰微的表征。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李素妹 《职业时空》2009,5(8):81-82
人文精神以对人的关注为自己根本的规定性,它掣肘着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和社会文明旨趣,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唯科学主义的专制,致使大学在其自我发展中失落了人文精神。必须将人文精神融入我国高等教育.才能使大学在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同时也遵循对真理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入文精神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高职体育中入文精神教育的内容、措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大学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概念、范围等内容,摸索探析了在传授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对于当代的大学教育和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0,(36):59-60
通识教育应强调多元思维 下面,我想提几点关于通识教育的具体看法: 首先,通识教育应该同时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曾经,在技术主义占上风的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狭隘思想一度占据上风。而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又强调大学教育要加强人文教育,开设很多人文课程,甚至简单地鼓吹回到读经的道路上。这两种想法都有失偏颇。我认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才能在人文和自然科学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中,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并渗透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当中,倡导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完整生物科学教育,实现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兼有科学和人文双重素养的人才,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生物科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在此就如何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符晓黎 《现代妇女》2014,(11):273-273
是否有大学精神是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是大学教育的最重要标志。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传统的大学精神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精神。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遵循科学的途径,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