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交际已日益成为一种厂泛实用的新的的交际方式,而手机短信在语言材料、修辞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的语体,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本文旨在从短信语体的语音修辞和修辞格等角度对时下流行手机短信进行语言分析,以窥得短信语言之一瞥。  相似文献   

2.
一、介绍短信的流行趋势,创设短信写作情景 ①据统计,每年从除夕到农历大年初七,短短七八天是短信的“黄金档”,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一百多亿条。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远超美国人一年的短信发送量。“拇指经济”的能量和发展潜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语中的仿拟修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语是现代人信息交流的新途径。短信编写者在短信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本文以网易、新浪网上的短信留言为基本素材,分析了作为手机短信语中常用修辞手段之一的仿拟辞格,指出短信编写者在制作短信语的过程中常仿拟其他体裁格式,达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言语效果。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交际已日益成为一种广泛实用的新的的交际方式,而手机短信在语言材料、修辞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的语体,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本文旨在从短信语体的语音修辞和修辞格等角度对时下流行手机短信进行语言分析,以窥得短信语言之一瞥。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消费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 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很多人用手机仅仅是为了发送、接受短信。本文以手机短信的消费为分析对象,把手机短信消 费看作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现象,揭示手机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的传播方式不同于大众传播方式,它呈现出一种二律悖反性。短信传播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变得更自由,但同时又扩大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短信使人际交往的机会和频率不断增多,但是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疏离。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短信诈骗行为的泛滥,不仅严重侵犯了人们的财产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手机短信诈骗,应强化监管和打击,建立和完善手机号码实名制和储蓄实名制,加强宣传教育,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论手机短信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发短信是手机的重要用途.手机短信具有信息传递快捷、价格低廉、互动保密以及安全阀等社会正功能,而部分不法之徒则通过发送不良短信、借助短信进行诈骗等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短信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手机短信的“拇指运动”直接催生了一种文学形式——短信文学。如果说贺岁电影大师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仅是以短信为主题,不是地道的“短信文学”,那么江苏电视台今年举行的“‘指上论键’短信文学第一季度诗歌征集”活动,则完全拉开短信文学的大幕。短信作为新兴媒体,它的蔓延和感染力似乎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0.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深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手机短信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子通讯时代的到来,促生了一种新型的语言交际形式——手机短信。在风格多样的手机短信中,有一种具有浓郁的古诗韵味的手机短信,特别引人注目,这类短信在创作形式、修辞手法、语音特征等方面明显接受了古典诗词的影响。这类短信的广泛传播,说明现代受众对古典诗词的认同和接受,对古典诗词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要求接收者转发的手机短信是一种玩笑.手机短信是青年亚文化的表意符号,是对元叙事的反叛,受到青年人的普遍欢迎,但因为这种反叛在无意识中进行,因此游戏心态占据主导地位,而短信的复制性及其工业化流程又导致了个性的消解和趣味的肤浅化.高校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以避免玩笑短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短信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文章就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从学生个人需求、技术发展和短信自身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罗襄珑 《社区》2004,(16):51-51
现如今,随着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短信似乎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不仅以短信互致问候,联络感情,还以短信订合同,确立担保关系。手机短信已经深入人们的经济和精神生活。在各类经济纠纷案件以及性骚扰、侵犯名誉权等各类案件中,手机短信作为证据正不断出现在法庭上。那么,以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应注意些什么呢?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因此,手机短信是一种证据形式,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手机短信与其他证据相…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文体。与手机中文短信一样,手机英文短信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短小精练、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等等。多种修辞法的运用是促成这些语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文本内容和语言风格等均有特别之处。内容上,手机短信呈现叙事类、祝福类、幽默类、情感类等不同类型。语言风格上,手机短信的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等均呈独特风格。手机短信对社会文化心理等既有正面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需正确对待短信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已被普通民众所广泛接受,民谣类短信正是借助手机这一载体,以其"草根"智慧独特的幽默诙谐、清醒快捷针砭时弊的讽刺意味而蓬勃兴起。本文从分析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入手,观照其所反映的普遍的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9.
幽默手机短信因其语言的幽默简练,表现手法的新颖独特,而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这种短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短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专为手机短信编写的搞笑短信为研究对象,认为它们之所以产生搞笑效应,是因为这类短信是异态思维的结果。文章重点探讨了搞笑短信的异态思维与制笑机制、异态思维的形成以及制笑机制如何在语表中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