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收入差异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的数据,检验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收入差异与宏观经济状态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OLS方法还是Wooldndge面板数据选择模型,中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宏观经济状态变动均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性变化.此外,分年度数据回归也证实了两部门之间收入差异的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决定模型,利用Blinder-Oaxaca分解法将公、私部门收入的差异分解为反事实合理收入差异与反事实收入溢价,通过对反事实收入溢价的分析发现:控制诸如教育水平、性别、职业、工作经验等常规收入决定因素之后,公共部门平均工资和月收入①与私人部门相比均相对偏低②;但当引入区域变量时,公私部门的收入情况出现变化——公共部门平均工资与私人部门相比仍相对偏低,但考虑地域因素后的公共部门平均收入高于私人部门.实证表明,我国公、私部门平均工资的地区性差异不大,但公、私部门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敏感性,这种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对公共部门收入的“一刀切”式简单变革,反而会增大我国公、私部门间收入对于“同工同酬”原则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中国公务员工资的增长是否会对本地其它行业工资产生溢出效应,以及这种溢出效应的大小在不同的行业类别和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利用中国31个省份在2003-2014年的有关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尽力消除公共部门工资和私人部门工资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和影响,估计了中国公务员工资增长对本地其它非公共部门行业工资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公务员工资每增加1%,会带来其它行业工资约0.741%的上升,其中对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以及与公共部门关联较密切行业的工资溢出效应较大。此外,中国公务员工资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的省份之间存在区域差异,东部省份公务员工资的溢出效应大于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4.
工资收入差异的解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HNS2006年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从教育回报率、性别和工作部门的差异三个方面对中国工资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结果表明:教育回报率在工资收入分布上的变动趋势是不定的。在工资收入分布的两端,大专以上学历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不同性别间工资收入差异的分解表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而对部门间工资差异的分解表明在整个工资分布区间,这种差异呈倒"U"型走势。  相似文献   

5.
绩效考评在评价公共部门能力、监督公共部门行为、提高公共部门绩效、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失的作用。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进行检索,得到了近10年(1998~2007)来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129篇学术论文.文章从期刊、研究主题、论文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究主题主要分布于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等七方面;实证型论文研究数量较少;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尚未得到普遍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贝叶斯方法研究分位数回归的组间和组内双变量选择问题。基于偏态拉普拉斯分布和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结合组间和组内系数的Spike-and-Slab先验分布,提出了分位数回归的贝叶斯双层变量选择方法,并给出易于实施的Gibbs后验抽样算法。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验证了所提变量选择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借助Wheelock和Wilson的非条件分位数估计法,对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4年和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分位数效率平均得分分别为0.645 6和0.605 3,即中国文化产业使用64.56%和60.53%的投入就可以创造出1.55和1.65倍于分位数(α=0.9)前沿的产出;分位数效率排名与传统DEA效率排名存在较大差异,各省份在效率分析时应注重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近的地区进行比较;广东、天津、江西、内蒙古和西藏一直为相应地区的效率标杆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资差异变动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提供的工资横截面数据,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在分位数回归的基础上,分别以总样本、东部样本和中西部样本,对1989—2006年、1989—1997年和1997—2006年三个时间段的工资差异的变动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解释变量的结构效应小于解释变量的价格效应;在方向上,结构效应与工资差异变动的方向相反,而价格效应与工资差异变动方向相同;工资差异的变动无论是结构效应引起的还是价格效应引起的,都主要发生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作为重要解释变量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引起的工资差异变动,主要发生在工资分布的高端;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样本下,解释变量对工资差异变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效率和外部性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收入差异问题,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工资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2000-200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各种类型的市场潜能(金融外部性或空间效率)、就业密度(技术外部性)和地区工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样本,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在分样本中,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除中西部地区,国外市场潜能(出口开放)和国内市场潜能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不同分位点处,不同区域下的解释变量对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晶  陈志龙 《统计研究》2021,38(6):70-85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 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主流观点视非正规部门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弱势部分,政府亦将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视角考察并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部门的发展机理。周期性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并不支持主流观点认可的市场分割假说,“不对称的逆周期”发展轨迹暗示着非正规部门内部并非同质,而存在“高层非正规部门”和“低层非正规部门”的分化。面对在衰退期比繁荣期更为敏感的特征,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说,即非正规部门发展是受经济周期与正规部门后向关联效应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解释的结果。进一步地,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  相似文献   

13.
张二华  原鹏飞 《统计研究》2018,35(11):14-25
受固定资产基础统计资料严重缺失所限,现有对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很多未遵循SNA中先微观估算后宏观加总的核算流程,估算结果还不能反映我国不同部门资产积累的重要信息。目前基于核算视角的资本存量估算研究还比较缺乏,随着部门资产负债表在经济分析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分部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变得更加迫切。鉴此,本文充分挖掘了企业财务资料中可用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论述了基于固定资产原价指标估算企业部门固定资本形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工业35个行业为例,运用PIM对工业企业部门设备和建筑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对估算细节作了尽可能的改进。本研究不但解决了企业部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难题,同时也为除家庭之外其他部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工资粘性是比价格粘性更加重要的名义刚性,对于分析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行业工资粘性的异质性入手,建立多部门DSGE模型并推导出各行业的工资动态方程;通过对行业工资动态方程的结构化GMM估计,得到了我国19个行业的工资粘性,发现各行业的工资粘性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总体工资粘性的估计问题,发现采用单部门DSGE模型估计总体工资粘性会出现高估的问题,而以各行业工资为权重计算各行业工资粘性的加权中位数可以较好的估计加总工资粘性。  相似文献   

15.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can be divided into an explained part and an unexplained part. The former encompasses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ers of groups, such as age, education or work experience.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part of the difference that is not attributable to objective factors and represents an estimation of the discrimination level. We discuss the original method of Blinder (J Hum Resour 8(4):436–455, 1973) and Oaxaca (Int Econ Rev 14(3):693–709, 1973), the reweighting technique of DiNardo et al. (Econometrica 64(5):1001–1044, 1996) and our approach based on calibration. Using a Swiss dataset from 2012, we compare the estimated explained and unexplained parts of the difference in average wages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obtained with the three methods. We show that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ll three methods yield similar results. For the public sector, the reweighting technique estimates a lower value of the unexplained part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calibration approach and the reweighting technique allow us to estimate the explained and unexplained parts of the wage differences at points other than the mean. By using this, in this paper, the assumption that wages are more equitable in the public sector is analysed. Wage differences at different quantiles in both sectors are examined. We show that in the public sector, discrimination occurs quite uniformly both in lower and in higher-paying job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rivate sector, discrimination is greater in lower-paying jobs than in higher-paying jobs.queryPlease check and confirm the given name and family name is correctly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author and amend if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袁圆  戚逸康 《统计研究》2019,36(2):38-49
本文采用股票指数数据,通过BEKK—GJR—GARCH模型考察了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察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特定时间窗口下,两者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此外,本文在引入表征危机事件和地产调控冲击的虚拟变量之后,考察了冲击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模型考虑了非对称性因素并采用广义误差分布(GED)处理“厚尾”问题,是对现有研究范式的有益探索。本文的实证结果认为,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值溢出效应的存在不甚稳健,但两种溢出效应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地产板块对整体股市的波动溢出持续性很小,但冲击会加剧波动,反之整体股市对地产板块的则具备持续性,冲击更强烈。波动溢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期间存在变化,尤其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直接冲击作用都更弱了,可能由两市场联结减弱导致,但非对称性依旧突出。引入表征事件冲击的虚拟变量后,估计结果能够显示出危机和地产调控对于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的波动性存在明确影响:直接来看,2010年的房市调控影响幅度最大,超过2015年股灾和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点值得房市调控政策制定者注意;间接来看,六次事件中的五次均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有影响,普遍性很高,由此,风险监管层有必要关注不同冲击下股市内部相关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