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利用199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省际间教育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上升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农村省际间收入不平等将上升15.7346个百分点,并且农村教育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此外,农村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倒U型假说得到证实,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扩展仍处于扩大收入不平等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广勤  张卫东 《统计研究》2010,27(11):40-46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系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人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1):98-106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研究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平等相关研究十分丰富,但在前景理论视角下关注城乡家庭的多维不平等状况研究较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四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算了城乡家庭2014—2016年多维不平等水平,对多维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依据前景理论进行调整后的结果。研究发现:经过前景理论调整,单维不平等和多维不平等都被"放大",与2014年相比,城镇和农村家庭2016年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均出现上升,2016年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城镇;城乡内部不平等上升,城乡之间不平等下降,城镇和农村内部不平等大于城乡之间不平等。政策含义是应从多维度、前景理论的视角关注不平等问题,需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城镇和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重点关注城镇低福利群体的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4.
杭斌  余峰 《统计研究》2018,35(7):102-114
笔者认为,收入不平等与家庭消费的关系与信贷约束程度以及家庭社会地位偏好有关。住房是典型的地位性商品,收入差距扩大时,人们为了维持或提高现有的相对地位会努力改善居住条件,住房攀比最终会导致全社会住房面积标准提高和房价上涨。在信贷缺乏的环境中,购房标准提高和房价上涨意味着家庭未来遭遇流动性约束的风险加大,为此,家庭在增加购房预算的同时会抑制日常消费。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我们的观点:(1)周围人群的住房面积的扩大,会促使家庭选择购买更大的房子。并且,攀比效应对住房需求的刺激作用明显大于房价上涨对住房需求的抑制作用。(2)家庭平均住房面积扩大和房价上涨都与收入不平等引发的住房攀比有关。(3)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家庭消费皆有拉动作用和抑制作用。(4)潜在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与家庭地位等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国金融结构决定了实体经济面临的金融服务类型与质量,并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收入分配。基于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规模及其结构特征作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整体和农村层面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但在城镇层面未得到验证。具体而言,随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整体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效应凸显,但在农村层面的积极作用趋于弱化;随着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金融结构对整体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效应减弱,但在农村层面得到强化。兼顾金融发展的规模与结构,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布尾部反映了社会高收入与过高收入群体特征。本文通过对收入分布尾部参数的拟合及阈值选择,识别过高收入群体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表达,估计我国收入分布尾部的不平等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社会福利函数分析框架讨论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收入分布尾部的高收入群体和过高收入群体在统计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仍然较高,收入分布尾部不平等状况日益加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共同富裕目标下,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有助于改善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不平等问题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维度不平等已经无法反映现今不平等问题的多维性特点。本文将量化不平等的视角从一维拓展到多维,基于单维不平等合成多维不平等等三种方法测度了收入、教育、医疗多维不平等程度,同时还完成了对多维不平等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社会整体的多维不平等程度逐步加深,收入不平等依旧是贡献程度最大的单维不平等。本文得到的一个重要政策建议是认识和解决不平等问题必须注重单一维度和多维相结合;收入差距缩小并不代表多维不平等的同步改善,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手段来进一步发挥在民生领域,特别是教育、医疗领域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贺青  张虎 《统计与决策》2015,(7):109-112
文章利用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变化关系,教育基尼系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会上升0.214575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收入基尼系数上升0.012488。教育不平等是目前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消除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是促进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系统解析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金融素养能抑制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且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的促收效应随着收入的降低呈增长趋势。在时间趋势上,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改善作用先下降后上升,人口老龄化对其的加剧作用却趋于平稳。农户金融素养提高可抵消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作用,从而抑制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瞿晶  姚先国 《统计研究》2011,28(11):50-55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2002—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02、2004和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2、0.361和0.349。○2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日益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仅次于工资及补贴收入、公共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第三大分项收入,2007年的贡献率约为7.3%。○3更高的投资门槛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产投资比金融资产投资更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的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收入位次的固化现象愈加突出;四个阶段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都降低了,收入流动没有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民生福利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从旅游中进去,从民生中出来”的研究思路,在构建概念模型基础上,运用1989-2009年张家界统计数据,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弹性系数、森指数、基尼系数、居民收入比指数、消费差距比指数和旅游服务密度指数6个指标,对张家界民生福利改善过程的整体情况和城乡差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张家界城乡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慢于旅游产业的增长;同时,在城乡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弹性比农村高0.05;(2)张家界旅游开发带动民生福利改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是不平衡的,农村居民福利改善的速度既落后于城镇居民,也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3)随着旅游服务密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比和消费差距大体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多维贫困的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艳云 《统计研究》2012,29(11):61-66
传统的仅用收入或消费来衡量贫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从多维角度则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贫困。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鉴了多维贫困指数的构造及分解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分解及分析,认为总体上城乡贫困程度均有所减轻,农村贫困严重于城市,应重视医疗健康保险、卫生设施、城市住房、做饭燃料等维度上的贫困,同时降低中西部省份的贫困。  相似文献   

15.
杜鹏  汪锋  张宗益 《统计研究》2008,25(12):23-29
 目前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测度某一时点的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缺乏对收入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和收入来源结构的深入研究。本文使用深圳市2005年和2006年的城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结构进行了研究。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机会公平的程度,深圳市的实证数据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使长期收入不平等程度小于短期收入不平等程度,家庭总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小于单一收入来源的不平等程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关注机会公平是在收入分配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1,28(4):33-41
 基于SNA生产观,本文讨论了总生产负担、SNA生产负担和非SNA生产负担的不均等规律。理论分析表明,三类生产负担的具体分布取决于个人或家庭的生产时间分配模式,个人受实际SNA报酬率和总生产时间的影响较大,而家庭往往视性别因素为基本决策前提。本文据此实际测度了我国居民各类生产负担不均等现状并对形成总不均等的要素及子群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1)与城乡区域因素相比,生产负担不均等更易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影响力度与生产负担的具体形式密切相关;(2)女性居民承担了更沉重的总生产负担,非SNA生产为其主要负担来源,男性居民的总生产负担较轻,其主要负担来源为SNA生产;(3)无论是居民总体还是各子群体,生产负担不均等主要归因于SNA生产负担,而子群内部不均等是造成总不均等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