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尽管人类发展报告承认各国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区域差异仍广泛存在。文章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1990—2021年HDI区域差异的来源构成以及演变过程,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健康指数、教育指数和收入指数对HDI变化的贡献,应用Markov方法分析HDI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整体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等七个区域的HDI均在提升,但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HDI的差异均依然存在。区域内和区域间HDI差异的主要来源各有不同,这主要与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结构特征有关。通过对2025年和2030年HDI的预测发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地区)成为高、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但国家(地区)间依然会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类发展地区差异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2010年新版HDI的测算方法对1996~2010年中国各省市的HDI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HDI的三个分项指数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各省市HDI及其各维度指数的均值均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而2005~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高水平地区与低水平地区之间出现了教育与健康“一高一低”,经济与教育“一升一降”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HDI是测度人类发展程度的可靠指数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庄连平 《统计研究》2008,25(10):63-67
内容提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否能够准确地测度人类发展的程度?本文从基础数据问题、权重分配问题、计算方法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四个主要方面对近期学者关于HDI的批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论。基本结论是:HDI在衡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三个维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亟需进行修正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交通建设投资效用的角度,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消除贫苦、增加就业机会、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类发展指数(HDI)关系的数理分析,验证了交通建设投资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对实现全国区域平衡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发展指数的权重结构探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指数2005》中的数据,研究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权重分配和最优变量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UNDP为HDI的三个组成变量赋予相等的权重与实证分析结果是不相符的,研究发现GDP指数是构建简单HDI的最优变量选择,而且HDI和其最优的选择变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地区发展和城乡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综合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嵌套。文章运用泰尔指数的三阶嵌套分解方法,在八大综合经济区、省级、地级和县级4个空间尺度上,对2000—2018年的中国区域发展差距进行分解,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空间尺度的地区差距及其受到上一等级空间尺度差距的影响,分析每一种尺度地区差距对整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结果表明,小尺度空间的局部不平衡和城镇化导致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地区不平衡的主要特征;地区平衡发展的关键是地级单元(尤其是地级市)之间的协同。应将地区协调发展的重点放在地级单元之间,以及地级单元内部的城乡之间。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1990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第一次提出以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对一国人类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排序和比较。HDI的提出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HDI的评判与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比较幸福与人类发展指数(HDI)在财富、健康与教育上估计方式的不同,对HDI指数的组成进行分析,明确了个体幸福感的增加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幸福感研究表明,UNDP定义下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并不自动地带来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10.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区域低碳发展指数对于客观度量和对比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空间距离法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思路,从区域低碳经济、区域低碳能源效率、区域低碳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低碳发展指数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1年的实际数据,对各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地区差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低碳发展平均水平北京最高,宁夏最低;全国低碳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有加剧的趋势;排名前30%的地区低碳发展差异性在缩小,排名后30%的地区之间不平衡性则逐渐趋于稳定;东部经济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聚类结果表明,按照低碳发展水平将各地区分为高、中、低三类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定量研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监测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本文在认真研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民生福祉4个领域,区域和城乡2个维度,共20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本文重点阐述构建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在贸易发展指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套3层综合指数所构成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指数体系,利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对中国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中国10余年来的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描述。经贸易发展指数运算表明,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的贸易流量、贸易结构等各方面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从2009年开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面的贸易指数出现下滑并快速反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差距、行业垄断和非正常收入等因素,是导致中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化的原因。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收入差距扩大化诱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通过分析得出生产要素中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重要诱因的结论;提出缩小或控制中国收入差距的"一主两翼"组合的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占风  张建 《统计研究》2018,35(12):45-55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全面反映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Markov链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呈现“东高西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分布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造成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分布的演变总体上受到邻域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但在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在时长1年内很难实现短期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尹恒  王丽娟  康琳琳 《统计研究》2007,24(11):48-53
 摘  要:本文利用1993-2003年中国县级地区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地区子集和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县级政府财力差距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县级政府财力差距十分悬殊,且财力不均等存在上升趋势;大部分财力不均等是由组内差异解释的,地区间差距对不均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越 《统计教育》2008,(9):30-35
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认清重庆市目前服务业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五项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力求客观地评价重庆市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重庆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s are used for measur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in various area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models for measur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in the literature, surprisingly, there is no methodology that clearly shows how composite indicators improvement could be performe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lack analysis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the composite indicator of inefficient entities. For doing so, two dual problems originated from tw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are proposed, which can guide decision makers on how to adjust the subindicators of inefficient entities to improve their composite indicators through identifying which subindicators must be improved and how much they should be augmented.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is inspired from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slack analysis approaches.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investigated for improving two well-known composite indicators, i.e., Sustainable Energy Index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12 out of 18 economies are inefficient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energy index, for which the proposed slack analysis models provide the suggested adjustment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ed subindicators.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suggests how to adjust the life expectancy, the education, and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s the three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to improve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of 24 countries which are identified as inefficient entities among 27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