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枫 《统计研究》2012,29(6):33-40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挖掘工业革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要素分配数据,发现劳动份额具有“ 型”演进规律,“水平型”和“U型”规律均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以此为经验标准,审视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对一般演进规律的偏离,并探讨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
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由于被征税的经济主体能够通过改变价格将税负转嫁,经济主体缴纳的实际税收不一定由缴税的经济主体全部承担.资本和劳动是两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无论是向资本和劳动直接征收,还是对商品征收,都会改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从而使资本和劳动承担部分税负.研究资本和劳动承担的税负对于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要素税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对制定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婷  闫莉 《统计与决策》2016,(8):134-136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估计、2SLS估计和HAC-GMM估计三种方法,将政府经济行为分为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支出结构两大类指标,研究了政府经济行为对要素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政府经济行为是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且其影响程度前者大于后者;政府支出的扩大是劳动和资本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经济性支出对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维持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的提高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制度要求 ,符合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 ,因而也为广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一、收入分配格局总体是合理、健康的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小康水平 ,但居民的收入增长并没有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与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得比较好。1.分配格局总体上呈现国家和集体所得份额明显增长 ,个人所得份额不断下降的局面。从整个时…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8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倒U型”规律,但该规律并不能解释1980-2013年间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剔除所有影响因素情况下,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符合“倒U型”规律;使新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偏离“倒U型”规律的主要原因是超前城市化与对口援疆政策.此外,经济增长有助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拐点的提前到来;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地弥合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才能进一步缩小新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王艳  葛昭  王琭璠 《统计与决策》2016,(17):138-141
城乡收入差距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因此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技术,对“一视同仁”、“重视中层”、“兼顾两头”、“重视扶持弱者”、“能者多得”和“完全扶持弱者”这六种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一视同仁”分配政策最无效率;“能者多得”分配政策对农户消费和消费潜力的促进效果最好;“完全扶持弱者”分配政策则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实证研究中通常采用计量方法确定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居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对收入分配一直采取搁置态度;二是在研究中即使纳入收入分配要素,也往往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但计量分析究其实质只是数据序列的归纳,其结论没有内在逻辑支撑.本文试图使用演绎方法,比较严格地纳入收入分配因素,为建立对经济数据具有更大解释力的宏观经济模型做一些前期工作.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纳入收入分配,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现实政策设计.针对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内需不足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加大投资、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鼓励信用消费乃至降息等多种政策设计,调整收入分配也是其中一种观点,本文的工作将为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刺激内需的观点提供一个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世纪之初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利用山东省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从收入构成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薪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体,但其贡献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其边际影响为负:借贷性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远远小于工薪收入所占份额,但由于分配格局的高度不均等,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2006年超过了工薪收入,成为了导致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大,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两项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份额以及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以递增幅度逐步增大,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因此,我国未来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应是增加劳动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增加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竹的水平及覆盖面等.  相似文献   

9.
分配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关系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关系的严重失衡,会使多数人产生心理不平衡,降低劳动积极性。研究表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大小与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大则治安案件发案率高,反之则低。分配政策与我们党的宗旨密切相关。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目标是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所以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使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随着生产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琦 《统计研究》2012,29(10):23-29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在2002年之后加速下降。分析表明,个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劳动份额较低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使个体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现阶段扭转劳动份额下降趋势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估计了中国资本要素1978—2009年分产业的产出弹性,用各年各产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减去其产出弹性表示资本要素的扭曲程度,并实证研究了资本要素扭曲和资本深化的关系,结论表明:第一产业基本是负向扭曲,第二产业是不很规则的U型曲线,第三产业则基本是倒U型曲线;各个产业的资本深化程度不同,用资本产出比衡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三二一;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会促进产业资本深化,在第三产业尤为明显。政策层面既要发展第三产业,又要警惕其资本过度深化,根本出路在于要素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劳动收入份额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环节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初次分配的公平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威廉姆森假说表明适度的人口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集聚反而会导致人口结构恶化,抑制劳动收入份额增长。为探究中国人口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创新性地以人口集聚为切入点,采用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理论机制分析的同时,结合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外)2000—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是否会受人口集聚效应的影响,以及沿海与内陆地区变动规律的差异。研究表明:人口变动过程中存在人口集聚的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人口自然增长可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增长,但人口密度高于门槛值时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人口净迁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倒U型,人口密度高于门槛值时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老年抚养比提升会抑制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沿海和内陆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规律一致,但沿海地区人口集聚的门槛效应更加明显。从人口变动视角出发,有助于为中国统筹提升各地劳动收入份额,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地区间劳动份额向上海趋同的现象作了统计上的研究,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学原因.文章的结论是:各地区收入分配中非市场因素的日渐削弱以及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与以往对地区间趋同现象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一个基准地区.  相似文献   

15.
"倒U"假说与我国收入分配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和基本动因历来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Kuznets(1995)所提出的"倒U"假说,即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不平等会经历一个先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再逐步缩小的过程."这一假说无论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引起了巨大争议.对我国而言,判定这一假说的适用性,进而确定推动其演进的基本动因,无疑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郝枫  盛卫燕 《统计研究》2014,31(7):12-21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主要发现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之间),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此时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跨国动态CGE模型,文章模拟了中非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中国劳动力、资本报酬调整的动态路径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无论非洲国家之间是否建立自贸区,中非自贸区的建立在长期均会促进中国劳动力和资本报酬的增加。进一步细分行业的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和采矿业部门的要素所有者分别为建立中非自贸区的最大受益者和受损者。此外,随着中国国内要素替代弹性的增加,中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的资本和劳动要素报酬的正面效应具有相反的影响,从而引致中国资本与劳动要素的相对收入差距随之扩大。  相似文献   

18.
围绕税负的行业分配问题,分析了目前要素收入的有效税率测算问题,提出了以税源划分要素收入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各种要素税收的税源界定范围与估算结果,实证测算了2010年中国不同行业的劳动与资本实际有效税负。结果表明,在不同行业中,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存在着较重的劳动税收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垄断不仅涉及到效率问题,同时也关乎收入分配效应.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影响效应,由于要素价格过度不均等导致资源配置的偏离,而且垄断对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效应,加剧了行业问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以分析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破除垄断、减少行业收入差距.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经济转型期间民众不确定性感受.  相似文献   

20.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1998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生产函数我们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本文发现劳动份额偏低,且先下降而后上升,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劳动者所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不公的现象;通过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逐渐上升,虽然进一步拉大了与劳动份额的差距,但是对后期劳动份额的提高也起了正面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