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的海洋霸权国家。作为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向来把控制海洋作为维系和巩固其霸权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霸权护持的战略考虑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变化促使美国推出了"千舰海军"计划,进而演变成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美国先后在2007年和2015年颁布了两个版本的海权合作战略,显示出该战略在不断演进与发展。这种演进与发展在完善和发展美国海权战略的同时,也丰富了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学派思想。然而,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对中国的海上反干预作战、海基核力量建设、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以及正当海洋权益的维护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针对该战略趋利避害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立国战略指导下,日本确立了内阁首相领衔、海上保安厅主导的海洋体制,并利用现有国际海洋法的缺陷,以维护海上安全为借口不断扩大自身海洋权益。日本以中国为海洋战略竞争对手,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强化对中国的海上围堵,遏制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同时深化日美海权同盟,企图共同主导全球和地区海洋秩序,从而建立起扩张型海洋体制,借此实现恢复“正常国家”和谋求大国地位的梦想。日本这种扩张型海洋体制不符合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应该走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在海权论的影响下,美国抓住机遇实施海洋扩张战略,迅速扩展海军实力并增强综合国力,成为称霸海上的强国。"二战"结束后,美国逐渐转变海洋发展思路,采取了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对美国的海洋工作乃至世界海洋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海洋发展思路在政治、军事和科教等领域的主要表现,并初步归纳了这一时期美国海洋战略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海上战略崛起,其在周边海域所经历的战略形势与中国今天在南海有相似之处,当时,战略家马汉对于美国周边海域特别是加勒比海的海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战略智慧。美国海上崛起的理论需求是促使马汉思考加勒比海海权问题的内在推动力,而巴拿马运河开通则是加勒比海问题升温的重要外来刺激,英美间大国关系一度紧张,类似今天所论"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历史发展表明,美国顺利实现海上崛起,并未发生英美战争对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南海局势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相似性,但是中国不会走上个世纪美国在加勒比海扩张霸权的老路,在规避风险和抓住机遇的同时中国需要周密决策,有效行动,走出自身海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海洋地缘政治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振 《太平洋学报》2010,18(12):45-51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仍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海洋地缘政治和由其决定的海洋战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制海权是美国保持霸权地位的关键。面对中国崛起的新局面和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美国正在构建类似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同盟。中国海军长期坚持"近海防御"和"积极防御"的海洋战略,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安全利益的全球化,需要逐步改变为"全球安全"海洋战略,这是由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的。中国在继续推行以理性态度和原则解决海洋争端问题的同时,根据需要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才能为最终实现以实力求和平创造条件。中美两国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两国最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在海洋,必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军事联盟的弊端逐渐显现,"联盟无用论"、"联盟终结论"的观点不时出现。可现实是,军事联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联盟转型是联盟延续的重要原因。通过联盟转型,实现利益再协调、功能再设置、关系再调整和战略再协商,进而有可能使联盟在内外环境变更的情况下得以保持。冷战后,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极力推动其在世界各地的联盟进行调整与转型。北约转型、美国亚太联盟调整、"志愿者联盟"不断兴起等是当前世界联盟大转型的典型代表,也为联盟转型研究提供了丰富案例。联盟转型加剧了中国周边安全的碎片化,中国可以在继续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战略的同时,适时采取楔子战略分化敌对联盟。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8.
韩国海洋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其战略举措的提出与实施旨在推进海洋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实现世界一流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韩国海洋战略实施会对中国产生诸多影响。客观认识这些影响对制定我国海洋战略及其政策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并有助于倡导海洋合作、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世界海权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第一,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建设是以资本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过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应走综合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二,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战略深受其地缘政治缺陷的制约,其成败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陆海统筹和平衡能力,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陆海统筹的复合型海权发展道路。第三,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建设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度和区域,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有限性、区域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四,新兴海权的成败取决于新兴海权国家如何处理与既有海洋霸权的关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国海洋霸权的关系,走和平式海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喻为海洋国家,控制海洋不仅是保护其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的需要,也是其称霸世界的手段。美国正倾全力转向大国竞争,美军从冷战后控制沿海区域和由沿海向陆地投送影响力转向既控制沿海,又主导大洋。从地缘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考察,不论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海洋控制”,还是“太平洋威慑计划”和“分布式杀伤链”战法,都表明美国把与中国战略竞争的方向放在海上,特别是西太平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大多来自海上。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海洋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经略好海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计。从时空上看,美国回归海洋控制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正形成剧烈对冲。近年来,两国在东海、台海和南海的对峙背后是传统海洋大国与新崛起海洋国家在构建海上力量平衡的必然结果。在大国战略竞争的环境下,这场围绕海洋权益的博弈将决定未来两国关系走向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