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经济结构变化是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外在地表现为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本是基础性的资源,具有发掘物质资本和激发物质资本效率的功能。因此,工业结构演进是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形式,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和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变动必须相互协调。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与分割问题,将企业本期的经济增加值EVA融入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中,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创造EVA的贡献度,设计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割EVA的数学模型,从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入手,确定了两者各自的分割比例,在此基础上,运用"EVA综合评分卡"对各层次各岗位个体人力资本的业绩进行评估,并结合各岗位的重要性程度,构建人力资本内部进一步分割EVA的数学模型,确定本期和未来群体及个体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基本上能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及收益分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本投入与就业增长:基于协整和VAR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中,物质资本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效应;在短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动率对就业规模变动率的影响均呈负效应。由此,推论出若干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计量模型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后发现:我国人力资本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对物质资本的过多投入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最后,建议政府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等若干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坤荣  蒋锐 《统计研究》2007,24(6):9-15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可以通过两种机制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即城市化先作用于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然后才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作用。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能够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产业结构这四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在现阶段人力资本和结构变革是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的显著影响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亮 《统计教育》2007,(11):52-53
现代经济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统计,初步验证了人力资本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中高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12):93-102
基于带有潜在门限变量的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LT-TVP-VAR)模型,创新性地运用高维计算优势,从供给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不同时期中国税制结构对供给要素的时变影响效应,探索税制结构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对技术进步产生了负向影响;在不同时期,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水平的作用效果较强,而对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较弱;税制结构只能引起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并未产生长期作用,而对劳动力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内均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优化税制结构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经济增长模型对1985~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R&D经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得到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特别重视人力资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否收敛进行检验并探究其影响原因十分必要。基于一个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中国31个省市的1987—2013年数据,利用SDM模型和贝叶斯MCMC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1987—2008年为发散、在2008—2013年以及1987—2013年为存在β收敛的变化趋势;物质资本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β收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二者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中国收入增长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Azariadis和Drazen(1990)的人力资本门槛外部性理论研究发现,引入人力资本后两部门增长模型存在多重稳态均衡,人力资本积累跨越某一门槛值后经济体进入新的平衡增长路径.然而,现有实证研究多聚焦于人力资本对FDI等单一影响的门槛效应的存在性,在经济增长框架下讨论中国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199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力资本门槛值,并考察了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对物质资本、FDI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回报率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门槛效应确实显著存在,以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的门槛值达到9.75年,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后物质资本和FDI回报率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柏培文 《统计研究》2012,29(4):66-71
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及其效率问题,并与非农业部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总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年前与非农业部门相近,但此后开始逐渐明显低于非农业部门,并有不断扩大趋势,前者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资本配置比的贡献不同,后者差距的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不同;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重新配置,发现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虽然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农业部门的发展萎缩。最后,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常被认为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度量的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测的极大差异导致该研究仍争议不断。本文采用中国1985-2014年 的省级面板数据,在经典的增长核算框架下引入因子误差结构控制不可观测共同因素的异质性影响,利用Bai(2009)的估计方法重新检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人力资本的增长效应分解为B&S式的创新效应和模仿效应后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显著的模仿效应上,创新效应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在改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度量时均保持高度一致,且各模型回归结果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创新效应虽不显著但其显著性开始逐渐提升;随着中国整体上向技术前沿的趋近,人力资本对TFP的边际影响以及模仿效应对TFP增长的贡献均逐渐降低,与之对应的是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双降”的典型特征,这构成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回落的重要动因。文章基于实证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与国内外大多从财政收支角度来研究地区的策略性竞争行为不同,本文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地区间金融策略性行为,通过构造相对资本深度指标研究了这种背景下地区资本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之间的金融策略性竞争行为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财政资源充裕程度的影响;从平均意义上来看,全国总体的金融配置并不符合各地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相对资本深度,存在效率损失,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以及有效协调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促进地方金融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素相对价格左右着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TFP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劳动要素细分为普通劳动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计31个省市TFP变动,据以观察要素配置效率对TFP的影响,模拟要素价格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以来要素配置效率呈负增长,是TFP增长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东部TFP增长率高于中西部且差距趋于扩大,与此相伴随的是东西部之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以更快的速度趋于扩大,进一步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对TFP增长的制约;(3)要素价格是影响要素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要素价格的扭曲在现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物质资本要素价格相对偏高;(4)分别模拟物质资本价格下降、人力资本和普通劳动价格上升,结果显示均改善了要素配置效率并相应地实现TFP增长,其中物质资本价格下降起着最显著的改善作用。为此,要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从要素配置效率上推动TFP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宗裕 《统计研究》2010,27(12):65-71
 资本存量估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许多相关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深入探讨其估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各类统计资料中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筛选和处理;对已有相关研究中折旧率和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资本产出比变化规律确定基期资本存量;将资本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两类,分别设定折旧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然后相加得出总的资本存量。根据所估算的资本存量计算的各省区的资本产出比较为合理,因而所估算的资本存量是可信的、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力资本价值估算结果的巨大差异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非常复杂,研究方法和技术远未成熟。本文在分析未来收益法和累计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估算模型,以此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人力资本作用以及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宝慧 《统计研究》2011,28(6):65-68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逼近,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女性人才资源作为一支重要的队伍,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状况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云霞等 《统计研究》2021,38(12):77-88
本文对以往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试图总结一套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测度方法。本文在区分实际资本存量和有效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数据,采用一阶差分对数模型和有关经济计量学方法,估计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伪回归”“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等问题,从而保证所测度的产出弹性估计值既符合经济理论分析又能通过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还阐述了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义技术进步这两个指标 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两项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supposes that a large insurance company can control its surplus process by reinsurance, paying dividends, or injecting capitals. The exponential premium principle and 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are adopt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We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situation that the company needs to pay both proportional and fixed costs for dividends and capital injections. The object of the company i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joint reinsurance–dividend–capital injection strategy for maximizing the expected present value of dividends less capital injections until the time of bankruptcy. In both cases of non cheap and cheap reinsurance, we obtain the explicit solutions for value function and optimal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