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主要运用于均衡汇率确定和国际经济比较中,文章通过分析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及其理论的假设前提,针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运用中的局限性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比较将购买力平价理论运用于均衡汇率决定和国际经济比较中存在的差异,以探讨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现实运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检验实际汇率是否稳定。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下,应用ADF和PP检验考察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尝试在非线性的研究框架下,基于ESTAR模型应用KPSS检验方法对中、日、韩三国的长期购买力平价进行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的KPSS检验方法发现日本的实际汇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中国和韩国的实际汇率为平稳序列。这说明长期中日本的购买力平价不成立,而中国和韩国的购买力平价成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1922年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国际汇率研究和国际经济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由它引发的学术急诊也空前激烈.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有效性,西文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检验,并存在不同的结果.总观这些研究,对20世纪20年代浮动汇率的许多实证都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运行良好,但对70年代以后的浮动汇率的验证却显示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利的结果,可概括如下:以短期观点来看,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估值与运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估值的应用非常广泛.一是充当国际比较的货币转换因子;二是作为均衡汇率,为两国之间汇率是否失衡以及汇率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分别以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形式为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测算和应用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估值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和综述.本研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估值可能更加精准,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运用可能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购买力平价项目(PurchasingPowerParityProgram)是欧共体统计局(EUROSTAT)和经合组织(OECD)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各参加国经济总量指标的比较。推算的购买力平价消除了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比较(如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作为调整各国工资的修正系数,测量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同时,购买力平价也是国际组织考察各国经济实力、实施有关经济政策(如贷款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购买力平价法了解不多。本文拟对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4—2009年间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并结合ADF单位根检验、Engel-Granger两步法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单变量模型和两变量模型下相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不具有解释力,而且三变量模型下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也不具有解释力。此外,还对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失效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构建了非线性阀值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得到充分支持,购买力平价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规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琦 《统计研究》2010,27(8):33-39
 本文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VAR,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考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文章特点在于考虑了汇率和价格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以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强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2)而一旦考虑了经济体受到其它类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则显得更为明显;(3)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购买力平价的困惑 自从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被提出至今,已有很多实证检验的文章,但检验的结果却一直摇摆不定.因此,到20世纪90年代,PPP研究开始转到对PPP的偏离行为的研究,重点由检验PPP转到测量实际汇率的决定及其向PPP收敛的速度(Engel,1996).  相似文献   

11.
向书坚  李凯 《统计研究》2018,35(9):16-28
201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轮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测算结果与发展中国家真实经济规模存在偏差,引发了发展中国家购买力平价是否被系统性低估的疑问。为此,基于ICP中中国部分的测算结果,立足于国际比较项目支出法测算的角度,对中国PPP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从理论上看,ICP要求参与国提供GDP支出项数据与规格品价格数据在大国内部受到 了市场分割的影响,识别这种分割程度即空间关联性是ICP数据调查的前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①在ICP的第七轮与第八轮调查期内,中国内部市场分割导致了价格水平存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中国PPP计算的准确性;②市场分割导致的中国各地区的价差在短期内呈现随机性,只有长期才有可能出现趋同性。但2017年轮ICP调查周期由6年缩短为3年,使得这种趋同性难以出现在ICP活动的调查期内;③虽然ICP2017年轮采用滚动基期计算PPP,仍无法涵盖中国分割市场各自支出项目在空间上的不同作用力,这会使得支出法角度测算PPP时依然不能完全消除它的偏差,需要根据不同规格品的归属赋予不同权重才能较好地提高PPP测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的构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贤 《统计研究》1999,16(6):24-29
一、引言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人们经常会发现,某货币在对一种货币贬值的同时,又对另一种货币升值。因此,单从货币的一种双边名义汇率难以评价其总体价值。从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使用名义有效汇率(NEER,或称为多边名义汇率,MN...  相似文献   

13.
韩猛等 《统计研究》2020,37(11):106-115
门槛因子模型可以有效地刻画高维度时间序列的共变特征和区制转换行为,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和预测能力。针对因子载荷矩阵存在的门槛效应,本文提出了拉格朗日乘子和沃尔德检验方法,并给出了渐近分布,相关结果表明以上检验统计量具有良好的大样本性质和有限样本表现。在实证部分,以我国股市的行业指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门槛因子模型来刻画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共变性特征和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门槛因子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中国股市行业收益率波动的共变特征和区制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is line of research by determining whethe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holds true in BRICS countries (i.e.,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We test the hypothesis of PPP in real exchange rate using a more powerful quantile unit-root test with stationary covariates. Our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a support of PPP for all BRICS countries under study. Our study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of the BRICS countries conducting exchange rate policy through PPP.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2001-2005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利用2001~2005年CPI和批发粮价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并构建均衡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无论长短期通货膨胀对粮价都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了通货膨胀通过改变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影响粮价的假说;在长期粮价对通货膨胀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粮价长期高位运行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粮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弱,不支持粮价上涨短期内即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法,构建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货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影响:(1)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促使本国货币升值,但汇率未出现超调现象;(2)短期内刺激本国消费,长期内抑制本国消费;(3)短期内产出减少,长期内产出增加;(4)短期内改善贸易条件,长期内使贸易条件恶化;(5)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改善本国居民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结构VAR模型,利用美元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元国际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上述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毛新述  刘应文 《统计研究》2008,25(12):85-92
 本文在从不同市场的长期均衡和短期信息流动的视角清晰界定市场分割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协整理论的市场分割统计检验方法。并从市场和公司两个层面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分割情况。研究得出,从市场层面看,在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前,AB股市场基本是分割的,而开放后两者是一体的;从公司层面看,尽管同一公司A股价格和B股价格始终存在差异,但从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信息流动来看,我国AB股市场并不存在市场分割情况。这表明,因担心不同市场之间的套利而通过政策强制合并A股和B股市场可能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18.
We propose a structural change test based on the recursive residuals with the local Fourier series estimators.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test are derived and the empirical properties are shown via simulation. We also consider other structural change tests based on CUSUM, MOSUM, moving estimates (ME), and empir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ith the recursive residuals and the ordinary residuals. Empirical powers are calculated in various structural change models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ose tests. These structural change tests are applied to South Kore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South Korean Won to US Dollar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and South Korea's Okun's law.  相似文献   

19.
司登奎等 《统计研究》2018,35(11):58-70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文章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长期内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投资者情绪长期内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货币当局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并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