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默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59-63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柴德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45-49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在效仿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失败后,纷纷走上威权主义的政治之路,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民主转型。文章采用历史考察与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因素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东南亚国家威权主义政治是特定的历史形态,民主转型过程虽受其自身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但民主化是威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立之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50-654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4.
刘立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650-654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3-76
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如何治党、治国进而统一全国的方略。它既是国民党重获新生的一个表现,也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威权主义是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政治中的威权主义同样也是伴随着日本政治现代化而产生并发展的,它不仅在日本的两次政治转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对当代日本政治亦产生重要影响.对威权主义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以党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73-75
“以党治国” ,它契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 ,为解决迷失已久的社会政治权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在孙中山的努力下 ,“以党治国”思想的实践使国民党迅速成为中国社会新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8.
孙代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92-98,77
关于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国际学术界在此一领域取得了若干重要学术成果.本文对威权政体的"理念型"、官僚--威权主义理论模型以及政治转型的研究途径等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威权主义国家统治者即精英政治集团需要为自身的存在寻找合法性依据。威权主义的合法性如果不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或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就只能依靠经济的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来维持。为了维持政权的存在,威权主义国家的精英政治集团需要而且可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会出现不足,这就需要政治精英将国家的合法性稳步地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16
1970年后叙利亚在阿萨德领导下,重树政治威权及其政治合法性,重建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借助意识形态控制以及务实的内外政策,实现了长达30年的政治稳定。但是,在阿萨德威权主义统治下,由于政治民主缺失,经济发展迟缓,阿拉维宗派主义专权以及地缘政治环境险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叙利亚又成为一个稳中有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潘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4):30-32
从1905年我国第一个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00年。百年历史,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势力较量,以及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从而验证了我国政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刘宝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5-7
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体制表现为 :政权有限开放 ,出现民主化趋势 ;同时又强化了以国民党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这对抗战无疑是有利的 ,但也存在严重弱点 ,即偏重于独裁制 ,而缺乏民主制。但就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而言 ,对民主制似不应过于苛求。 相似文献
13.
占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浓厚的中国特色。这种协商型的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 相似文献
14.
田湘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6)
大革命时期地方党政体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政府组织的原则看,实行"间接党治"原则;从制度规定看,实行地方党政相对独立的体制;从实际运行看,地方政府权力高于地方党部权力. 相似文献
15.
顾慕娴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154-156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政治观教育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心灵上的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满足.按照<党章>要求,做到公民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主体教育网络,重视心理咨询,重视校园文化,把党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全面、和谐的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徐晓刚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1-5,4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政治价值追求的产物。在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本质地体现为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政治目标和社会要求。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完善政治价值内涵,强化政治价值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继宣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1):25-28
结合学习2005(5)号文件,系统阐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显著特点和优势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政党制度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8.
国共战争小说是当代战争小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国共战争小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新时期以来 ,国共战争小说开始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这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即对宏大历史的重构 ,战争生活本色与原色的再现 ,对历史的永恒与超越的自觉追寻 ,以及向战后对峙的转移。现状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这一政治制度有利于推动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具有广泛的政治参与、充分的政治协商、积极的互相监督、动态的政治稳定等民主功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功能,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并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