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型世言》第二十三回本事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的素材来源 ,学人已有专门考述 ,其中尤以张安峰用力最勤 ,其《〈型世言〉素材来源》(连载于《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 1、2、3期 )详细考证了《型世言》的大部分素材来源 ,惟其间亦有考之未详者。如《型世言》第二十三回《白镪动心交谊绝 双猪入梦死冤明》叙靖江县民朱恺在启程前往苏州货贩时被友姚明杀死于文庙中 ,县令殷云霄计破此案。张文谓王圻《稗史汇编》卷二十八“殷云霁”条载有此事 ,《智囊补》卷九“殷云霁”条同 ,但此条未言双猪入梦及乌鸦鸣冤事 ,张文以明代公案小说之相类情节证之。此回实出于殷云霄文集《石川瀛洲…  相似文献   

2.
《型世言》与明末拟话本的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发现的《型世言》,堪与“三言二拍”并论。与“三言二拍”相比较,其内容多写明代事,更贴近现实生活。《型世言》及明末拟话本,较之“三言二拍”,更多是张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及针对明末社会黑暗、世风败坏发出的陈腐说教与劝戒。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以挽救危亡为旨归的明末东林党、复社倡导实学,复兴古学,大力清算晚明新思潮,从而影响到通俗小说领域,使之在关注现实人生的同时,更强调了忠孝节烈等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与劝戒。  相似文献   

3.
雅与俗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有着政治的、道德伦理的、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等丰富内涵,雅俗不仅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文化与社会乃至人、事、物的重要标准。雅俗问题是冯梦龙“三言”研究的核心问题,雅就是道心、天理,俗就是人心、人欲。冯梦龙提倡“奏雅”与“适俗”并重,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其“三言”的成功带动了世情小说持续的热潮,《型世言》、《石点头》、《豆棚闲话》,特别是《红楼梦》等一大批世情小说杰作相继问世,冯梦龙不愧为世情小说的伟大先驱与教主。  相似文献   

4.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相似文献   

5.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百二十篇,明冯梦龙编,有些篇是话本,多数是拟话本,代表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早期成就。“三言”各篇均有标题、人话、正话、结诗的结构体制,本文仅就“入话”作一些探讨。入话是话本拟话本小说中正文之前作为开篇的引子。“入话”这个词在“三言”中已经出现,“列位看官稳坐着,莫要性急,适来小子道这段小故事,原是入话,还未曾说到正传”(《徐老仆义愤成家》)。可见,“入话”在“三言”时代已是个“说话人”与听众都明白的大众化的词了。入话又叫“得胜头回”,《十五贯戏…  相似文献   

7.
《型世言》与明代商品货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型世言》是明代后期一部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其刊刻时间略晚于冯梦龙的“三言”,而与凌(?)初的“二拍”差不多同时。此书面世之后,未及再版就适逢战乱频仍,朝代鼎革,而流传于国外。其中部分故事虽被《三刻拍案惊奇》(又称《幻影》)及《二刻拍案惊奇别本》等清初书坊所编印的书收录,但既非原书全帙,亦多有残缺改动处;加之对该书作者竟系何人无从考定,故给人们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诗人、戏曲家、历史家、民间文学收集和研究家。他著述甚丰,共有五十多种,其中以他编著的《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统称《三言》最为有名。过去有人认为《三言》只是冯梦龙编集宋元明话本成书,并不确切。准确地说,《三言》是由冯梦龙编著而成,其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冯梦龙的整理、加工和再创造。这里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情况是由冯梦龙独立创作而成,如《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种情况是冯梦龙在原作的基础上作了彻底改写,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对《柳耆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人物语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世言》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其人物语言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主要表现为作者能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情态、勾画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并运用方言俗语及多种修辞手法造成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劝惩论是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提出的重要概念,通过对陆人龙《型世言》创作的剖析,可以看出劝惩论在一定时期内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张志合在《四川师范火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4期上撰文探讨冯梦龙运用其小说理论进行实践时的成败得失。他的论述为小说史研究拓宽了境界。张文指出:冯梦龙“重视的是小说可以‘醒人,‘醒天’的社会作用”,“小说甚至胜过经书史传”。冯梦龙基于“情教”思想,强调不悖情,情合于理,并怀抱“醒人”、“醒世”、“醒天”之志来整理、编纂“三言”。冯梦龙还提出了小说的真赝说,论证了“真”、  相似文献   

12.
一、《小说》残本的刊刻年代明两截版《小说》《传奇》合刻本(竹纸印)存第三集下册,三至八十凡七十八页。本书匡高二○·八公分,宽一一·九公分,白口,左右双边。软体字。上截版匡高七·三公分,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字,鱼口镌“小说下”三字。收小说五种:(一)《荥阳郑生》(首二页佚)、(二)《女翰林》、(三)《王魁》(附《严武》条)、(四)《贵贱交情》、(五)《玉堂春》(末页佚)。均不书撰者名氏。前四种是短篇白话小说。《女翰林》《贵贱交情》为冯梦龙分别收入《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玉堂春》是文言体小说,为冯梦龙改成白话小说,收入《警世通言》。下截版匡高十三·五公分,半页八行,行十八字,鱼口镌“传奇”,又镌“三集下”三字。收传奇五种:(一)《绣襦记》、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中的短篇白话小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明代作品。它们的作者是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和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成?由于小说在当时不受重视,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一切都成为不解之谜。《三言》编者冯梦龙本人写了一篇《老门生三世报恩》。小说的主角鲜于同“五十七岁登科,六十一岁登甲,历仕二十三年,腰金  相似文献   

14.
《庄子》“卮言”考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家珍 《文史哲》2002,(3):94-97
《庄子》中的“卮言”,是合乎“环中”、“道枢”之言,即合道之言。所谓“寓言”、“重言”,均可统领于“卮言”;“寓言”、“重言”是为“卮言”服务的。“卮言”在语言形态上可以分为悟道之言、体道之言和“言无言”三个层面,成为庄子及其学派的基本言说方式。“卮言”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它包含着对言、意、道关系的认识,又与庄子的体道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在各自民族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自身在演变、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叙述形式,又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完善并总结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形态,而卜迦丘的《十日谈》则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话语形式.因此,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叙述艺术进行比较与研究成为小说叙述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部分把“言”全都解释为“句首语气词”或“动词词头”。查余冠英《诗经选》,新近出版的《辞海》,杨树达的《词诠》,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都是解释为助词的。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言”,不全是助词,在句中的“言”有不少应解释为代词“我”,而在句首的“言”则全都应理解为代词“我”。理由如下:(一)《小雅·彤弓》:“彤弓召兮,受言藏之。”《诗经注疏》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的诗性光辉,突出体现在《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的诗化表达方式上,“三言”当是走进《庄子》思想世界的钥匙.“三言”的诗化表达使得《庄子》深不可测的哲学意蕴得到了象征的显现,特别是“卮言”应当是庄子有别于先秦诸子的极为独特的语言密码,从中我们也能够透视出庄子独有的以“天地精神”审视一切的情怀.“寓言”和“重言”大都是带有一定主观意识的言论.“卮言”则是天地之言,无任何主观意识的语言,犹如代天地立言,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和成见.  相似文献   

18.
张丽荣 《理论界》2007,(3):186-187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他与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已被公认为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三言”中的神仙道化小说的阐释,折射出浓厚的文化意蕴。冯梦龙通过对神仙道化小说的内容及形式有意识的改写,在满足听众趣味心理的同时,还传达出道教宣扬神仙的法力以及道教降妖除怪的宗教关怀。  相似文献   

19.
江合友 《船山学刊》2003,(4):121-125
“卮言”即“悖论之言”,它描述了“道”与“言”之间的悖论性关系,“悖论之言”本真、变化、无限避免了“独断论”抽象、静止、有限的谬误,因此“卮言”给予读者理解的开放性,在悖论的张力结构中蕴含着无限生成的可能性。三言之间没有宗本与非宗本的关系,卮言、重言和寓言之间互相交融,共同为着体道的目的而言说,共同构成《庄子》语言的本真、变化、无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和《型世言》是明末清初之际出现的两部通俗小说。《型》刊行于明崇祯年间,是继《三言》、《二拍》之后又一部优秀的拟话本小说集。作者陆人龙,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该书用明代白话写成,但也带有一些吴语的成分,尤其是在口语中。由于《型》在国内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