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东部、哀牢山中段,素有“思普门户”之称。居住着哈尼、彝、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共3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1979年11月28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正式成立,标志着墨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墨江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0元增加到1998年的1158元,增长了8-6倍,年平均递增12%。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172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12663万元。北回归线标志园的建成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是研究和部署云南跨世纪民族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云南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充分认识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50年?..  相似文献   

3.
从博览会看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共和国50年大庆之际,举办这次博览会意味深长。新中国成工以采的50年,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取得历史性跨越的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全面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短短几十年里,几千年始终解决不了的温饱问题是不得到解决。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使我国的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4.
云岭丰碑 A ──从1951年创建至今,云南民族学院始终坚持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方针,努力培养备民族干部和备类专业技术人才50年来已累计培养输送了35个民族的38000 多名毕业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2001年6月19日视察云南民族学院时说:”民族学院担负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50年来培养了大量的民族干部和备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其他院校不能取代的。” ──半个世纪艰辛办学写就的光辉篇章不仅使云南民族学院成为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对外开放的窗口,更使云南民…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民族教育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实施的各级各类教育,它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直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少数民族在校生大幅度增加。 1999年,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2.44亿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847.09万人。与1952 年相比,增加了11.81倍。 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9省区(内蒙古 、广西、西藏、宁夏、新疆、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建国50年以来我国的民族经济政策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指出: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经济政策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经济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2853亿元财政部日前发布消息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为2853亿元,转移支付范围为5个民族自治区、青海、云南、贵州以及非民族省区的8个民族自治州。8.12亿元2013年,邵阳武陵山片区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8.
百色地区农民增收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罗宝三,李茂勋,廖少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1978年的57元增加到1994年的643元,增加586元,平均每年增加36.6元,年增长16.35%。...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研究代表,研究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一产业从业比重)对国民生产总值(即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正的作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降低1%,能增加云南国民生产总值304.4亿元,增加云南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元。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在0.01显著水平上负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而与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正相关。云南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和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正好相反,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高度负相关,说明云南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展缓慢,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湖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7年省财政共安排民族地区通畅工程建设资金1.54亿元,通达工程建设资金0.66亿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资金2823万元,还向民族地区投入国债资金2.44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决定在下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不再要求民族地区安排配套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理论发展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理论发展二十年(1978~1998)金炳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1978~1998),是中国民族理论大发展的20年。在这20年里,中国民族理论方面最大的突破就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最大的成就是在邓小平民族理论指导下出...  相似文献   

12.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2,(10):44-46
以规划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记者: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乐长虹:党的十七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跨越式发展逐渐显现。民族地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平均发展速度。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4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664亿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速13.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9286元增加到27342元,增长1.94倍。地方财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工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与1952年比,三州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63倍。大牲畜年末总头数增长16.9倍。商业购销总额增长了20多倍。社会购买力也大为提高。凉山州人均由原3元增加到94元,增长30倍。甘孜州人均也由原13.8元增加到150元,增长10多倍。这些事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其中,与正确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价格政策,发挥和使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国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160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198%,年均增长速度9.5%,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从1989—2001年,13年民族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83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8%;仅2001年当年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3610亿元,相当于1989年的近10倍。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空前丰富的产品,使民族地区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1年民族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51亿元,比1989年增长3.7倍,年均增幅高达13.8%。在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增长的同时,民族地区人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1年,全国…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兴起的,是随着少数民族人民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而勃发、壮大的。1990年,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西藏和云南、贵州、青海,已有乡镇企业217.51万个,总产值达273.91亿元,实现利税44.89亿元,上缴税金16.69亿元。其产业也形成了农、牧、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综合型经济格局。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而不再仅仅是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补充,而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一向对民族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198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为主加上一些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和平解放前,其社会发展尚处于封建农奴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当时着重调查了西藏腹心地区领主庄园制经济。因此,保留至今的大部分调查材料和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文章,大多是关于领主庄园制的。西藏庄园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一种典型,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比较,又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受启发于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依据确立要从湿地生态服务效益来确定的解读思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结合国内学者对我国民族地区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的45个文献案例分析,构建了基于湿地生态价值总量、GDP等指标的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以2001—2018年统计数据为例,对我国民族8省区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云贵高原地区向青藏高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依次递减趋势;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青藏高原地区依次向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依次递减趋势。第二,2001—2018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年平均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84.55亿元、24.87亿元、58.39亿元、936.06亿元、810.81亿元、418.65亿元、553.60亿元、23.02亿元。第三,从经济基础、财政条件、制度建设看,青海、西藏有很大困难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新疆、内蒙古、宁夏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广西、贵州、云南有很好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建立以省区为单元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加强民族团结,开展民族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并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团结工作中的任务和措施,展望团结奋进的云南各族人民的美好明天,这对于振奋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是十分重要的。 (一) 云南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解放初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着三种矛盾:一是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各…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中国民族》2014,(3):79-79
8省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533亿元 在过去的2013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民族8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省)GDP(国内生产总值)总计64533亿元,增速为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579元和22699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3.9%和10.5%。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工作,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民族省区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据不完全统计,从1953──1964的门年间,在财政方面,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补贴累计达47亿元,仅1978年一年就补贴了42亿元。从1964年开始,中央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加了对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云南、青海等省的机动金、预备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