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对于“《春秋》笔法”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经学、史学、诗学三大领域,近年来还出现了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新趋向。未来学界“《春秋》笔法”的研讨还应本着“材料之生新”、“观点之转换”、“方法之讲究”的治学要领,在经学、史学、诗学、语言学及跨学科综合比较研究上继续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诗》论中蕴涵着两类诗学形态 :象征型诗学范式与直感型诗学范式。前者以先秦用《诗》和汉儒注《诗》中的“兴”论为理论资源 ;后者以新起的“感物”诗和“感物”说为言说语境 ,并吸收了直感型“兴”论的审美经验。从诗学范式切入 ,有助于全面认识《文心雕龙》《诗》论的内涵 ,并超越“政教”与“抒情”的新旧之争 ,充分估量两种诗学范式价值的自足性和普遍性 ,拓展“龙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诗学”本是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后来西方一直把它作为文学理论的别名,因此“诗学”可以等同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近年来,比较文学理论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便提了出来。它的对象是两个国家、两种民族以上的文艺理论;它的目的在于探寻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比较诗学”也叫“共同诗学”。一中国“比较诗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904年王国维的《尼采与叔本华》,特别是鲁迅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鲁迅在他的文章中通过比较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研究了文学的作用。他指出印度、希伯莱、伊朗、埃及等文化古国,由于政治上的衰微带来  相似文献   

4.
诗话是东方文学批评一种独有的方式,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的中日韩三国来说,三国诗学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日韩首家“诗话”——《六一诗话》(中)、《济北诗话》(日)及《东人诗话》(朝)入手,遵循诗学批评原则,秉承着研究相近、相承的思想脉络,尊重三个民族间的诗学发展,可以发现《六一诗话》的开创性、《济北诗话》的继承性与《东人诗话》的本土化等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中存在着两种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 ,一种是以伦理的“善”为价值标准 ,一种是以艺术的“美”为评价尺度。依据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前者归结为伦理主义诗学 ,而称后者为审美主义诗学。儒家诗学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是伦理的“善” ,因此 ,儒家诗学形成了中国伦理主义诗学传统。中国审美主义诗学的形成则萌芽于老庄自然任运的人生哲学。汉魏六朝佛教的传入和兴盛 ,人物品第的风行 ,魏晋时期的玄谈之风对文学的渗透 ,不但标志着人的觉醒 ,而且促使一种以“美”为诗学评价尺度的观念的形成。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是这种诗学观念的理论基础。然而 ,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并非直接转化成为中国诗学的理论基础 ,而是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向诗学过渡的中间形态的 ,那就是人物品藻之学和言意之辨。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正是这种过渡的产物 ,也是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学丛书》①(以下简称《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不过,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先秦乃至魏晋,往往是将诗与文(广义的“文”含历史、哲学、文学等)混合在一起谈论,故我们在解读古代诗学时,又不能不逾越狭义诗学的范畴。《丛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批评、鉴赏和20世纪的新诗诗学。它共分9卷,主要以朝代为主分卷,兼顾中国诗学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先秦两汉广义的诗学为第一分册(孙家富著);魏晋至隋为第二分册(陈顺智著);唐代单列,为第三分册(乔惟德、尚永亮著);宋金元诗学,列为第四分册(张思齐著);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风格诗学经历发生期、形成期、拓展期三个阶段,其对应的批评形态分别是:境遇风格诗学、辩证批评、社会形式诗学,而发生期的“境遇风格诗学”是目前学界的一个“理论盲点”。从学术思想的生成看,现象学在詹姆逊批评理论萌芽发生、方法初建时具有重要影响和独特作用。以《萨特:一种风格的始源》为起点,现象学搭建了在范畴、方法、体系上从新批评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在现象学与新批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元话语的冲突、对话、融合中塑造“境遇风格诗学”体系。此后,境遇风格诗学演化成辩证批评、社会形式诗学,现象学也从早期话语资源的借鉴应用,转为思想、方法上的理论启示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对话。然而,理论话语的兼收并蓄与多元杂糅,也引发了“折中主义”危险。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是我国古代一部权威性的文学批评的名著,素以“体大思精”而著称.《文心雕龙》的诗学观,大体而言可分成两个组成部份,一是总结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诗学观,即把《诗经》视作一部政治道德的教科书,以经学的眼光来详述《诗经》;二是以文学进入自觉时期的新眼光来论述《诗经》,即从文学的观点来论述《诗经》.但在《文心雕龙》中这两种不同的诗学观,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文心雕龙》有关《诗经》的论述,加以辩别判断,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评价.《文心雕龙》对《诗经》论述,基本可分如下八个部份:  相似文献   

10.
索金梅 《河北学刊》2002,22(6):45-48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心灵”。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合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学科范围的纷争。本文引入释义学视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对比较文学学科方法与研究程式进行探讨。哲学释义学认为一切阐释都是从前结构出发,是基于前结构的创造活动。本文指出由于传统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文化交流,这构成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野的基础。在面对他者本文时,调动他者文化对他者本文进行阐释属于外国文学研究;而充分调动前结构中的传统文化阐释他者本文,从而跨入阐释学的横向地带,在问答逻辑中达到视域融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比较诗学》以"基础文类形成了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基础文类"将三个主要部分联系在一起,每部分内容的前后安排又环环相扣,逻辑结构十分严密。另外,它从书名到研究途径、从概念的界定到具体的论述都呈现出一种温和宽容、客观、谦恭的开放姿态。《比较诗学》这两方面的特点给我国当前比较诗学理论以有益的启示:一、"比较"是比较者与两个被比较者三维视界的交融,反思比较者视界是确立可比性的具体途径;二,相对主义不应是选择判断的标准,而应是研究中所持的态度,这就是"公正、慈爱、完整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与超比较优势--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翀 《学术研究》2006,(3):49-54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之分。从短期和静态来看,我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但是,从长期和动态来看,我国则应该发展某些目前没有比较优势但对我国经济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以创建新的比较优势格局。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除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外,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超绝对优势和超比较优势。我国政府应该推动自主的技术创新,培育某些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人们语言的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交际中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和障碍,达不到应有的交流效果。因此,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了解文化差异,解决跨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障碍,才能达到满意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涵平 《学术研究》2005,4(12):129-132
间性理论是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诸观点的综合。这一理论最初由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然后通过众多西方学者的补充与完善,逐渐形成为一种涵盖广泛并涉及众多文本理论的诗学观点。这一理论向比较文学的渗透,可以强化比较文学的对话性,拓展比较文学的文化边际,丰富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内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对今天的政治现实 ,比较政治学传统的四种分析框架即系统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发展理论与不发达理论、阶级理论不足以解释现在的政治现象。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以研究新的政治问题 ,是摆在比较政治学家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mploy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heterogeneous samples in comparative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ral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an be unified into a single measurement model and that theoretical constructs based upon these multiple indicators are applicable to a wide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types. Th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need not be impeded by current sampling and measur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得到相当成功的应用,比较政治学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历史制度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推动比较政治学摆脱行为主义的困境,开阔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比较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相契合的原因在于:研究主题不谋而合,研究的方法投合,都关注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的理论,难以适应现代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需要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非是对立的理论,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和研究,两者既具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应充分发挥两种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笳 《学术研究》2003,(8):125-128
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现代与后现代”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审视了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后现代西方文化思潮影响做出的不同反应。文章认为,在多元话语的今天,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进行探讨,提出截然不同的主张,是学术繁荣的体现。为了更好开展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后现代文化批评,但不必过分夸大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